建筑行业亟需建筑健康诊治机构
2019-02-17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刘其贤
文/济南市工程质量与安全中心 刘其贤
济南乐雅创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徐春花
济南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 江 妍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孟 扬
1 理念的提出
1.1 背景
近20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平均每年新增建筑总量20亿m2。建筑行业几乎习惯了“大拆大建”“倒逼工期”“抢购一空”,但在巨大市场需求面前,质量控制力不从心,大量建筑出现不同程度的病态。调查发现,许多新建建筑存在严重的先天缺陷,使用中出现影响功能、安全、美观、健康等各种病态,这些病态建筑轻者影响使用功能或美观,重者给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我国建筑使用数年后便出现“病态”,如司空见惯的渗水漏水、室内发霉、裂纹裂缝、外墙脱落、水泥残缺、管道老化、线路陈旧等现象。随着业主维权意识增强,多地出现官司诉讼,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如2019年济南市及其周边地区接连出现多起外墙保温层脱落事故,造成百姓恐慌,因媒体大量报道形成公共事件,也给政府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1.2 建筑健康的意义
1)为政府的社会稳定工作解忧 百姓购房不易,很多人倾其所有才能拥有1套住宅。住宅质量问题直接影响生活质量,如果建筑出现病态,易引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稳定,给当地政府造成压力。因此,建立疏导渠道,诊治常见问题,能为政府排忧解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为百姓的和谐生活助力 建筑质量问题易引起邻里纠纷,如上层住户漏水,下层不满;局部管道破损及电路故障引发停水停电;楼上装修楼下裂缝等。以上问题涉及邻里关系,引发矛盾纠纷屡见不鲜。建筑健康能缓解及避免上述问题。
3)改善区域环境及减少大气污染 当前很多建筑主体基本健康,仅功能性稍嫌不足,具备改造修复价值,应避免拆除,减少因拆除造成的环境污染。如东、西德合并初期,东德大量火柴盒式的筒子楼被巧妙改造为时髦的单元式住宅,这种改造利用方式值得借鉴。住建部近期提出“城市更新”理念,在现阶段建造总量下滑的形势下恰逢其时。
4)助力节能减排工作 建筑健康诊治机构的存在可使很多建筑提高质量及延长寿命,节约建筑材料及能源消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国家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1.3 建筑“病态”原因
1)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出现“萝卜快了不洗泥”现象在如饥似渴的建筑市场刚需面前,在巨大的利益诱惑及资金周转压力下,几乎所有开发商都追求速度。“赶工期”“拿地即开工”“进度取酬”等快速建设为建筑质量安全埋下隐患。施工人员仓促施工、疲劳施工、利益施工等成为普遍现象,尤其是隐蔽工程造成的质量安全隐患令人堪忧。
2)队伍素质低及管理不到位造成施工质量隐患 随着建筑市场蓬勃发展,广大农民工投身到建筑工地中,施工人员素质难以保证,由于抢工期而忽视了施工人员的上岗培训,管理不到位造成施工质量下降,甚至偷工减料现象频发。如某质量部门的例行检查发现,按照JGJ 144-201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标准》要求,外保温锚栓数量应不少于6个/m2,但其项目表面施工正常,实际上锚栓并未打入墙体,而是将锚栓裁短后直接用手压入保温层内,这为日后的外墙脱落埋下隐患。
3)道德缺失、企业不自律、价格竞争等 近年来建筑行业不乏唯利是图的不法企业,其以挣钱为目的,不顾职业道德,出现低价中标及层层转包等现象,导致建筑质量不断恶化。
2 建筑健康机构的设想
2.1 理念提出
在建筑物全生命周期中,从设计、施工到拆除,应保证质量,使建筑健康长寿。人类疾病需预防、保健及治疗,建筑物同样如此,应出现为建筑提供健康服务的机构。
2.2 机构设立
参照医院的机构模式:挂号-分诊-医生-诊断-处方-治疗。建筑物也可仿效该流程,依据建筑物不能移动、表达的特点,寻找适合建筑物诊治的模式。
2.3 科室设想
根据当前新建与既有建筑的常见问题,可分为以下科室。
1)防水科 目前建筑病态中与水相关的占比约为2/3。该科医治对象及范围包括楼顶漏水、卫生间漏水、地下室渗水、墙壁透水、内壁发霉、车库渗漏水等。渗漏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邻里矛盾,破坏社会和谐。其产生的原因包括:①施工粗糙,节点细部处理不认真,很多隐蔽工程施工管理不到位,土方回填后难以处理;②防水材料不合格或选择不当,很多场所不宜采用卷材,但设计源头未把控,导致施工困难继而出现渗透水;③二次施工造成防水层破坏,在破坏点或面等部位出现渗水且日益加重,造成室内发霉,甚至导致外墙保温系统崩溃。这些破坏中最常见的是在保温外墙上直接打钉安装彩色灯带、在屋面上安装广告牌等。
2)裂缝科 建筑裂缝是常见的建筑病态,按程度不同分为裂纹、裂缝;按部位不同分为结构裂缝、非结构裂缝。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是结构变化造成基础沉降,而多发性的非结构裂缝主要是材料不合格、养护不到位、施工不得法。总之,裂缝产生原因较多,需深入研究并形成配套的材料和修补工艺。
3)外保温脱落防治科 我国自2006年起开始推行节能标准,强制进行外墙保温,10多年来出现大量外墙保温质量事故,许多建筑5年左右即出现裂纹、裂缝甚至脱落,砸伤路人现象时有发生。按建筑总量保守估计,存在隐患的建筑约为近年来建筑总量的20%。外保温脱落既有局部装饰层脱落也有整片大面积脱落,因外墙保温形式不同而存在差异。如薄抹灰,主要是黏结砂浆不合格、未进行界面处理、保温材料密度过低、网格布单薄不耐碱、外抹灰层材料不合格等原因造成脱落。施工粗糙、锚栓不起作用等也是常见原因。在北方寒冷地区冻融作用下,春季是外保温脱落高发期。此类病态的防治首先是预防,从技术方案入手,审查施工组织方案,把关材料,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医治方法参照中医望、闻、问、切原理,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医治分类:①拆除后重新按原方案施工;②不拆除或局部拆除,对原保温系统进行加固修复。为防止外保温脱落造成伤害损坏,需定期观察损坏程度及对“病情”发展进行预测,应了解原系统构造方式及所采用的保温材料种类。修复工艺一般采取粘接、锚固或二者相结合。值得注意的是,1种现象常伴随多病症的综合交叉,如外墙脱落前期出现裂缝,水的渗透给予致命一击。
近年来,我国外墙保温火灾频发,尤其是2009年标志性的央视大火事件。尽管我国相继出台外保温防火与阻燃相关标准,但至今外墙保温火灾仍时有发生。此类病态防治也是预防为主,主要思路是:技术方案把关、材料阻燃控制、施工阶段管理。对于已交付使用的建筑,没有空腔则无需治理,只需加强二次施工及使用过程的培训即可。如有空腔则存在火灾隐患,可在空腔部位关注A级或B1材料(如酚醛等)。
4)综合设备设施科 该科主要针对水、电、暖、电梯及市政管网等设施设备。主要思路是:采用BIM设计,使设施设备与建筑有机融合,对建筑设备运行阶段的问题进行分析诊断,解决各类“病态”,如电梯问题、管路破损、暖气不热、空调故障等。
5)建筑通病预防科 建筑健康的最高境界是杜绝建筑通病,可在理论与经验上对建筑健康给予指导、判断、建议及处置方案。
6)其他科室 设想建立配合治疗的“大药房”,在此获得“灵丹妙药”,即各种功能性材料,既包括市场上的优质材料,也可是创新科研的最新成果。材料的应用应具备详细说明,用以指导施工,以达到最佳使用效果。此外,还需“化验室”或“检测室”,配合专家的诊断检测。检测手段需具备预防性功能,早发现早预防,避免出现严重后果。
3 建筑健康机构运行的构想
建筑健康机构(以下简称:建筑医院)的运行应选取有责任心的团队,应按照“救死扶伤”准则规范和引导从医行为。
3.1 建筑医院的形式
实体建筑医院需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日常组织建筑医生(专家)讨论修复方案,也需定期对于建筑医生及建筑医护工作者进行培训,对病态建筑物建立档案等。医院运行需借助网络,以线上虚拟医院的形式运行。在病态建筑物正式提请诊治后,由建筑医院常设机构的专职人员进行确认分科,交由该科建筑医生(建筑医生根据手机App进行网上报名参加该项目的诊治)进行项目分析,提出进一步诊断的检测项目,形成最终诊断意见,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医治方案。
3.2 建筑医生(专家)的来源
建筑医生是兼职的行业专家,应具有理论及实践经验,在处理疑难杂症方面有一定造诣。可组建分科的专家团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科目;还可吸收专业高校教师及房地产、施工单位、设计院等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参加。由于涉及多学科、跨专业,因此需建筑不同领域的诸多专业专家加入。未来或将诞生专门培养建筑医生的高校,促进该专业的学术研究及发展需求。
3.3 全产业链参与
建筑健康诊治涉及建筑开发、设计、材料、施工、检测、物业等各分项,因此建筑行业产业链上的各板块都可参与其中。行业参与度越高越有利于建筑物健康水平的提升。如建设单位为了建筑健康而采用BIM设计,应用于从施工技术交底到竣工验收的各个节点及过程中,既可提升全过程质量监控,又避免设计图出现错误。BIM应用可贯穿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从勘察设计到建筑物维修拆除,都可为其提供准确资料。
3.4 行业管理
建筑健康诊治机构需要自创办初期就形成规范的管理。此类机构应设置相应门槛,否则会形成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如政府纳入管理并办成公益性机构也值得考虑。
4 结语
1)建筑物健康已上升到政府工作、业主和谐、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需专业机构、人员对其进行专业诊疗,因此亟需建筑健康诊治机构的问世。
2)随着建筑建设增速放缓,针对既有建筑的城市更新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城市既有建筑的健康运行需专业机构介入,这有利于延长建筑寿命,提升生活质量,也能推动节能减排的发展。
3)建筑健康诊治机构的运行建议采用专家团队作为机构医生,重大项目采取专家会诊形式给出较准确的诊断和医治。机构可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上虚拟医院并结合现场诊断等方式提供优质服务。
4)针对建筑健康诊治机构的管理,建议设置相应的门槛,以确保自身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