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

2019-02-17韩光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管理机制

韩光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科技发展与校企合作处,河北 承德 067000)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和重要地位。但就目前的现状来说,相较于本科类院校,高职院校的科研力量偏弱,项目少、科研成果质量低、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严重制约了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其根本原因在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创新机制不健全。针对该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学者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的机制建设现状[1]、创新途径[2]、实证研究[3]、创新平台[4]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许多的建议和措施,但大部分建议是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提出的,很少关注具体的服务对象的要求,因此存在针对性不足的情况。本文以某高职院校为例,深入调研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者的实际需求及存在的科研障碍,提出了创新科研工作机制的途径,并给出了具体措施。

1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内涵及科研工作定位分析

1.1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内涵

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机制,就是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具有个性特征内在工作方式[5]。高职院校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针对科研工作者的需求,创新科研管理机制,组织协调院校的整体科研活动,强化服务意识,促使院校科研工作整体保持较高水平。

1.2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工作定位分析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的出发点是是科研工作准确的定位。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的定位需与学校的办学定位、专业特色、地方和行业背景等相结合,根据科研功能、科研内容、科研服务方向等准确定位。作为一所具有鲜明行业背景的高职高专类院校,可将科研工作定位为:面向地方和行业发展,结合办学特色和专业发展,以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供给为重点,重视科研成果推广,不断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持续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2.1 现状调查

为进一步了解高职院校的科研管理机制现状,针对省内部分高职高专类院校进行了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职高专类院校都设有专门的职能部门(科技处或科研处),都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内容涉及科研激励、科研约束、科研评价等管理机制。

另外,针对科研工作的服务对象,对某高职院校的教师群体进行了问卷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对象普遍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认为有科研工作压力,高职院校也有必要搞科研,科研部门服务管理基本到位,做科研工作的主要障碍是“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做科研”;虽然受制于平台低等不利因素,但学校近年来科研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研成果显著,应该进一步加强科研培训,加大支持力度和奖励力度,尽可能给与教师从事科研足够的权限。

2.2 问题分析

根据省内部分高职院校和科研服务对象的调查结果,结合历年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普通高校科技社科统计提要,认为省内高职高专类院校在绩效考核和服务社会等驱动下,科研工作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进,部分院校科研指标比较突出,己基本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但是还不够完善,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和科技工作者的需求。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高专类院校普遍以教学为中心,对科研工作的认识程度不够,重视程度不足,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管理服务意识不足,对于校内教师的科研障碍认识不够,管理机制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创新程度不够。

3 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除了需树立科研管理工作的新理念,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制度,推进科技信息化建设,改进科研管理工作方法外,关键在于根据高职高专类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

3.1 整合与共享机制

考虑到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校内外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机制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科研管理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高职高专类院校应整合校内优势专业,跨系部协调,联合校外相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深度合作,统筹协调校内外各种资源,联合进行科技创新平台等大型项目的申报。在平台建设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联合进行项目开发,促进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3.2 竞争与合作机制

为促进校内科研团队的建设,形成科研项目的竞争优势,高职高专类院校应构建以合作为基础的新型竞争机制,强化科研力量的协作。在申报较大型的科研项目时,针对相同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将原来“单打独斗”的研究人员组成科研团队,开展联合攻关,逐渐形成以科研团队为主力的科研群体,促进科研工作人员形成合力,提高团队攻关的科研能力。

3.3 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提高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克服惰性,规范科研行为,高职高专类院校应建立激励与约束共生的机制。一方面,应综合运用物质激励、培训激励、荣誉激励和职务激励等方式,以物质奖励和荣誉建立为主,兼顾不同群体人员和系部中心的科研需求,促进科研工作的持续改进和提升。另一方面,为避免部分科研人员的不当行为对科研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需逐步强化科研项目的过程化管理,对不能按时完成项目的科研人员实行黑名单制度,限制申报。

3.4 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

为将好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提高科研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职高专类院校应建立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逐步建立公平公开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进一步鼓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同时,依托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技术交易市场为平台,逐步建立科研项目、技术成果和专利技术的定期发布制度,将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及时推向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4 科研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效果与建议

4.1 实践效果

针对高职高专类院校的科研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整合校内外资源,申报获批了河北省仪器仪表产业技术研究院(省内唯一一所依托高职院校的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省级科技平台;联合成立了38个科研团队,形成了团队合作竞争优势,初步具备了承接省部级以上项目的能力;进一步细化文明单位考核中科研考核量化办法,促进了系部中心对科研工作的重视,以职称量化考核为抓手,促进了个人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同时引企入校,孵化了承德众恒科技有限公司等中小型科技企业,与承德高新区成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技术交易市场,促进了成果的转化。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近年到校经费、专利数量等指标一直位于省内前列,2018年到校科研经费突破千万元大关。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基本解决了高职高专类院校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4.2 建议

虽然通过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科研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但是在运行过程中尚存在着部分问题,如提高管理服务意识,科技信息化建设等。另外,调查过程中也发现教师个人教学任务繁重,阻碍了科研工作的开展,目前,学校正通过继续引进高层次人才来逐步解决。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科研成果管理机制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
试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的完善与创新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关于软科学质量管理机制的问题探讨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审批复杂 科研成果落地难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