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爆炸冲击波的威力为何这般大

2019-02-17

生命与灾害 2019年5期
关键词:氢弹伊万人防

向 军

3月21日,响水化工园区天嘉宜公司发生大规模爆炸。事故发生之后,相关应急救援机构就快速展开全方位的救援与处置工作。3月25日下午,事故现场指挥部召开第四次新闻发布会介绍,本次事故目前已造成78人死亡(其中56人已确认身份,22人待确认身份)。

爆炸的冲击波真有那么强吗

击波(shock wave)是一种不连续峰在介质中的传播,这个峰导致介质的压强、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跳跃式改变。任何波源,当运动速度超过了其波的传播速度时,这种波动形式都可以称为冲击波,或者称为激波。其特点是波前的跳跃式变化,即产生一个锋面。锋面处介质的物理性质发生跃变,造成强烈的破坏作用。冲击波的传播通常通过物质的媒介。

冲击波比正常大气压大若干倍,作用于人体会造成人全身多个器官损伤,同时又因高速气流形成的动压,使人跌倒受伤,甚至肢体断离。无论是核武器、常规武器,还是化学事故爆炸,都会产生致人直接或间接伤害的冲击波。了解冲击波防护有关知识,对于平时应急、战时应战都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1960年,赫鲁晓夫一句话震撼了全世界:“苏联完成了超巨型氢弹研制工作,该氢弹爆炸当量为亿万吨级。”最终,这颗被称作“伊万”的巨型氢弹爆炸日被选定为1961年10月30日,地点选在苏联在北极地区的核试验基地——新地岛。这天,一架专门为“伊万”改装的“图-95V”型轰炸机,驮着重达26吨的“巨型氢弹”,从摩尔曼斯克附近的奥列尼亚海军机场飞往新地岛。这次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核爆,让设在北极地区的雷达全部“罢工”,美军设在阿拉斯加的雷达也全部失灵,核爆中心4 000公里范围内所有高频通信统统中断。据苏联专门观测站统计,距爆心50公里距离内一切化为乌有,400公里内农舍房屋变成断壁残垣,800公里内找不到一块完整窗户,爆炸冲击波绕地球传播了3圈,外层空间无需望远镜都可见到其闪光。更不可思议的是,美国地震局测量结果显示,“伊万”的“末日舞蹈”竟将整个亚欧大陆向南方推移了9毫米!

如何避免或减轻冲击波带来的损伤呢

卧倒:在开阔地带,当人背向爆心卧倒时,成人的受风面积约为站立时的1/7,儿童的受风面积约为站立时的1/5。卧倒时,人体重心降低,减少了被冲击波抛射造成损伤的可能。因此,在发现核爆炸闪光之后,如果身边没有任何可利用的地形、地物,应当立即背向爆心就地卧倒,千万不要到处寻找掩蔽地点,或者跑向较远的地下人防工事,这样才可能避免受到更严重的杀伤。

利用地形、地物屏蔽:地形、地物对冲击波具有屏蔽作用,使其背(坡)面的超压和动压通常要小于相应距离平坦地面上的数值。但在迎坡面,超压反而增强,不仅起不到防护作用,反而加重伤害。因此,在室外人员可以利用土堆、花坛、墙根等,沿墙线迅速卧倒。室内人员可以在桌下卧倒或者蹲下进行防护。有条件时,可利用地下室、地下过街道、隧道和人防工事防护。

避免间接伤害:在城市和各种大型居民地的建设中,应重视对建筑物的加固。在战时,门窗玻璃用纸条或胶带贴成“米”字形,以防止被冲击波打碎后到处飞散;注意固定好不稳定的物体;对于砖瓦等易飞散物品要及时清除,以防形成抛射物伤人。核爆炸发生时,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高压线,以及易燃、易爆物。

快速采取防护措施:人不论跑向矮墙、沟渠,还是掩体,至少需要0.5~1秒的时间(以田径运动员百米冲刺的速度计),而冲击波以超音速向外传播,当你感觉到爆炸时,所剩的防护时间极其有限。因此,此时人员不要再考虑找到地形、地物,应采取的行动是立即就地卧倒,并采取以下防护措施:双手交叉垫于胸下,双肘前伸,脸部夹于两臂之间,双腿伸直并拢夹紧,闭眼、闭口,热浪来袭时屏息20秒钟左右。待瞬时杀伤作用过后,立即利用个人防护器材进行防护,并离开沾染区,进入就近人防工程掩蔽。

猜你喜欢

氢弹伊万人防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书评:《独一无二的伊万》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氢弹,不过如此
伊万卡的新角色:“第一女儿”还是另一个“第一夫人”
语法转换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