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来了你该怎么办
2019-02-17吴虑
吴 虑
滑坡是指山坡在河流冲刷、降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下,土层或岩层整体或分散地顺斜坡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也叫地滑,此外还有“走山”“垮山”“山剥皮”等俗称。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俗称“走蛟”“出龙”“蛟龙”等。
滑坡的识别依据
1.地形地貌依据:斜坡上发育有圈椅状、马蹄状地形或多级不正常的台坎,其形状与周围斜坡明显不协调;斜坡上部存在洼地,下部坡脚较两侧更多地伸入河床;两条沟谷的源头在斜坡上部转向并汇合。上述地貌现象说明,这些地段可能曾经发生过滑坡。斜坡上有明显的裂缝,裂缝在近期有加长、加宽的现象;坡体上的房屋出现了开裂、倾斜;坡脚有泥土挤出、垮塌频繁。上述地貌现象可能是滑坡正在形成的依据。
2.地层依据:曾经发生过滑坡的地段,其岩层或土体的类型、产状往往与周围未滑动斜坡有着明显的差异。与未滑动过的坡段相比,滑动过的岩层或土体通常层序上比较凌乱,结构上比较疏松。
3.地下水依据:滑坡会破坏原始斜坡含水层的统一性,造成地下水流动路径、排泄地点的改变。当发现局部斜坡与整段斜坡上的泉水点、渗水带分布状况不协调,短时间内出现许多泉水或原有泉水突然干涸等情况时,可以结合其他证据判断是否有滑坡正在形成。
4.植被依据:斜坡表面树木东倒西歪,一般是斜坡曾经发生过剧烈滑动的表现;而斜坡表面树木主干朝坡下弯曲、主干上部保持垂直生长,一般是斜坡长时间缓慢滑动的结果。
泥石流沟的识别依据
1.物源依据: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一定量的松散土、石参与。所以,沟谷两侧山体破碎、疏散物质数量较多,沟谷两边滑坡、垮塌现象明显,植被不发育,水土流失、坡面侵蚀作用强烈,这样的沟谷容易发生泥石流。
2.地形地貌依据:能够汇集较大水量、保持较高水流速度的沟谷,才能容纳、搬运大量的土、石。沟谷上游三面环山、山坡陡峻,沟域平面形态呈漏斗状、勺状、树叶状,中游山谷狭窄,下游沟口地势开阔,沟谷上、下游高差大于300米,沟谷两侧斜坡坡度大于25度,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泥石流形成。
3.水源依据:水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局地暴雨多发区域,有溃坝危险的水库、塘坝下游,冰雪季节性消融区,具备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流水的条件,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其中,局地性暴雨多发区,泥石流发生频率最高。
如果一条沟在物源、地形、水源三个方面都有利于泥石流的形成,这条沟就一定是泥石流沟。但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大小、黏稠程度,会随着上述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已经发生过泥石流的沟谷,今后仍有发生泥石流的危险。
逃避山体滑坡重在识别前兆
崩塌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崩塌的前缘掉块、坠落,小崩小塌不断发生;崩塌的脚部出现新的破裂形迹,能嗅到异常气味;不时能听到岩石撕裂、摩擦、碎裂的声音;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动植物出现异常现象。如果发现上述征兆,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带的人们就要及早转移撤离。要是发现山坡前缘土体隆起,山体裂缝急剧加长、加宽等异常现象,也要及早采取转移等避险措施。
泥石流将爆发时要朝山坡两侧跑
泥石流往往发生在特定的泥石流沟谷中,因此,掌握判断泥石流沟谷并远离它们的技巧,对于自救很有必要。泥石流沟谷上游像漏斗、饭勺、树叶,中游深且窄,下游则较为开阔,沟谷上、下游相对高差一般在300米以上。如果沟谷上游存在山塘水库,或沟内地下水丰富,它们在遇到连续强降雨天气时,更易爆发泥石流。要特别警惕的是,泥石流往往突然爆发,因而逃生机会很小。因此,当听到山沟内有轰鸣声,或看到主河洪水上涨、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该马上意识到泥石流就要到来,并立即采取逃生措施。在逃跑中要注意选择正确的方向:不要顺沟方向朝上游或朝下游跑,应该朝着沟岸的两侧山坡跑,但注意不要停留在凹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