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研究
2019-02-17王志成
王志成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100026)
0 引言
在高层建筑角度上,因为其高度较大,上部结构因为与地基联系不紧密,在抗震性能表现不佳的条件下,在短时间内就会出现过快、过大的晃动,随后就会坍塌,说明高层住户逃离现场的时间较短,同时高层住户逃离现场的路线较长,短时间内难以实现目的,由此可见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性,所以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当中,必须考虑到建筑抗震性能。
1 抗震性能的形成原理
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形成主要源于三个方面,即结构刚度、整体性、可塑性,下文将对这三个抗震性能的形成因素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
1.1 结构刚度
结构刚度是指建筑在受到外力冲击时,其对应产生的抵抗力,可以将其视为“硬度”,如果建筑结构的刚度较高,则代表建筑可以承受一部分的冲击力,如果冲击力低于刚度产生的抵抗力,则建筑不会坍塌。那么在地震条件下,地震给建筑带来的冲击力无疑是巨大的,良好的刚度可以降低冲击力的水平,延长建筑在地震条件下的稳定时间(因大多数地震的持续时间较长,巨大冲击力会一直对建筑造成冲击,导致建筑内部结构发生位移,破坏其刚度性能,所以最终结果往往还是坍塌,但如果地震持续时间较短,则不会坍塌),这可以给高层住户提供充足的逃生时间,说明结构刚度的意义非凡,是建筑抗震性能中的核心因素。
1.2 整体性
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是决定结构刚度水平、引导外力走向的重要因素,在抗震性能中发挥这巨大作用。具体来说,建筑结构的整体性是否良好,可以从其各个部位的力学表现上来进行判断,即良好的整体性,其各个结构之间的力学表现联系紧密,且整个力学结构分布均匀,其中没有薄弱点,如果有任意一项不满足,则说明整体性较差,在这一条件下,当建筑遭受地震外力冲击,整体性良好的建筑结构会将冲击力“化整为零”,分摊给各个建筑结构,以免冲击力过于集中而导致某个部位损毁,相继引发结构性坍塌,这一点说明良好的整体性有利于建筑刚度提高,且体现出引导外力走向的功能。
1.3 可塑性
在大部分案例当中可见,无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多么优秀,其面对大型地震时,坍塌只是时间问题,而一些具有良好可塑性的建筑结构,其在地震中“坚持”的时间更长。原理上建筑的可塑性可以视为“自稳定性”,使建筑每一次的位移、形变时间缩短,如果没有后续外力影响,建筑同样可以保持稳定,所以可塑性越高,则建筑抗震性能越好,给住户逃生时间做出了杰出贡献。
2 影响抗震性能水平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水平会受到多种原因影响而发生不良变化,对此本文不便一一细说,主要挑选其中较为主要的原因进行分析,即建筑材料、力学结构、框架设计。
2.1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除整体性以外,对建筑结构刚度具有重大影响的另一项原因,即高层建筑所使用的材料,其强度是否达标,将决定建筑结构的刚度。具体来说,现代高层建筑多采用混凝土、钢筋作为主要施工材料,其中混凝土的强度取决于混合料的级配、混凝土结构厚度,在级配达标、厚度达标的条件下,结合整体性框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刚度,相反如果有任意一项未被满足,则说明建筑结构刚度不佳,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钢筋是实现建筑基本框架的主要材料,所以钢筋是否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就代表建筑承受地震冲击力的限度。综上可见,建筑材料是影响高层建筑抗震性能水平的主要原因。
2.2 力学结构
力学结构代表的是建筑的整体性,其具有几项指标:载荷能力、力学分布是否均匀、结构联系是否紧密。具体来说,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当中,如果整体结构的载荷能力低于规范标准,则无论后两项指标表现如何,其面对地震冲击力都是“有心无力”,所以在权重上载荷能力是力学结构质量评估的最高指标;力学分布是否均匀方面,结合上述整体性分析可见,如果结构中存在薄弱点,则代表力学结构分布不均匀,在地震冲击下容易出现局部破坏,随之受后续冲击力以及重力影响,会产生整体性坍塌,这一指标如果表现不佳,则无论结构是否紧密,都会出现上述问题,所以在权重上力学分布是否均匀是力学结构质量评估的第二指标;结构联系是否紧密方面,结合上述整体性分析中的引导外力走向的功能,如果联系不紧密,则无法实现这一功能,其在权重上是力学结构质量评估的第三指标。
2.3 框架设计
结合当前最常用的抗震结构(框剪结构)来进行分析。在很多框剪结构应用案例当中可见,其具有良好的自稳定性,说明该结构可以实现良好的可塑性,但如何在该框架结构的设计当中出现了问题,就必然破坏其自稳定能力,降低可塑性表现,因此框架设计工作是影响高层建筑抗震性的主要原因。
3 抗震性能优化方法
3.1 规范设计
在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当中,任何设计方案都必须满足国家规范要求,否则无论其性能表现如何都不能采用,这是该项设计的基本原则,同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可以判断设计方案抗震性能是否需要优化以及优化方向。具体来说,目前我国对于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基本要求为: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必须高于地区地震烈度一级,依照要求设计人员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确保其级配以及性能达标,再对设计结果进行测试,确认其整体性表现,如果任意一项存在缺陷,则说明设计方案需要优化,优化方向即为缺陷问题。
3.2 地震外力传递渠道设计
在整体性要求下,其引导外力走向功能的主要原理就在于:建筑结构当中存在若干地震外力传递渠道,那么要保障整体性、实现力学结构均匀分布,就必须对地震外力传递渠道进行设计,且针对其中不合理进行优化。具体来说,可以借助BIM 技术构成方案三维模型,模拟其在地震外力条件下的外力引导表现,根据各外力传递渠道上的力学数值,判断设计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则针对问题渠道进行调整即可。
3.3 多抗震防线设计
多抗震防线设计可以形成良好的可塑性,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具有良好的表现,因此该设计方法可以作为优化高层建筑抗震性能的方法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多抗震防线设计应用中,会导致施工成本增高、建筑内部空间侵占问题,因此设计人员应当在综合角度上来应用该方法,在实现良好抗震性能的同时,兼顾建筑功能性。
4 结语
综上,说明抗震性能对于高层建筑的重要性,阐述了其形成原理,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了方向;了解了高层建筑抗震性能设计的影响因素,在设计当中应当避免各类因素出现不良表现;对抗震性能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了解了各方法的应用方式以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