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实验动物工作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9-02-17庞文彪续国强陈朝阳宋国华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许可证山西省动物

庞文彪, 续国强, 陈朝阳, 宋国华

(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 实验动物与人类疾病动物模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太原030001)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 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生命科学以及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1]。在医学、药学、生物科学、畜牧兽医学、环境科学等科学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动物科学的进步推动了这些相关学科的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实验动物科学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物科技发展水平[3]。因此, 了解我省实验动物工作现状,对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提出符合我省实际的解决方案,对于我省实验动物工作及生命科学相关学科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 我省实验动物工作现状

根据国家《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1999年由省科技厅牵头,卫生厅、农业厅、教育厅、质量技术监督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多个部门参与,组建成立了山西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动管会)[4]。在各部门积极配合以及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省实验动物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无论是与国内各先进省市相比,还是与省内生命科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需求而言,仍存在着诸多不协调、不适应的问题。

1.1 实验动物许可证施行状况

根据国家和我省的实验动物管理相关规定。2000年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卫生厅、山西省教育厅等6部门发布《山西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试行)》, 拉开了山西省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工作序幕。2003年山西省普德药业顺利通过动管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成为山西省第1个取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截止至2018年7月我省37个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单位, 其中23个单位通过省动管会办公室组织的专家验收, 取得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许可证, 许可证的发证率占全省实验动物生产或使用单位的62.1%。其中使用许可证22个,生产许可证5个, 地域分布集中在太原、大同、运城、长治、晋城、晋中等地, 主要涉及高等院校、制药企业、药检机构、医疗机构及民营企业等。

1.2 设施条件

我省共有5个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单位,生产设施使用面积共1 849 m2; 其中普通环境1 149 m2,屏障环境700 m2。22个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单位,实验设施使用面积共11 250.5 m2,其中普通环境7 680 m2, 屏障环境3 570.5 m2。目前山西医科大学批准立项建设实验动物中心新设施, 面积约14 000 m2,其中小动物设施面积12 000 m2,大动物设施面积2 000 m2。

1.3 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情况

生产实验动物的品种主要有小鼠、大鼠、豚鼠、兔、仓鼠。2017年各类实验动物生产量合计12.7万余只,其中兔2 005只,豚鼠4 300只,小鼠114 510只,大鼠6 000只,仓鼠600只。各类实验动物饲料生产量合计47.5吨。使用实验动物的品种有小鼠、大鼠、豚鼠、家兔、仓鼠、裸小鼠、鸡、猪、犬、羊、猫等, 2017年各类实验动物使用量合计17.3万余只, 其中兔7 659只,豚鼠22 828只,小鼠125 713只,大鼠12 050只,裸小鼠3 441只,鸡610只,猪397只,犬86只、羊40只,猫36只。各类实验动物饲料使用量合计52.01吨。我省实验动物品种品系和生产数量均较少,无法完全满足使用需求。

1.4 人员队伍情况

我省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大致可以分为4类,科研人员、饲养繁育人员、动物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动物工作管理人员。

目前我省取得许可证单位的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共计224人, 比2012年增加54人,持有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岗位证书人数17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2人, 中级职称人员64人, 初级职称人员76人。未取得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医疗机构等从事动物实验技术工作的人员约90余人, 且绝大部分人员都没有接受实验动物相关专业培训。

1.5 实验动物管理经费

实验动物工作是一项为公共服务的社会公益事业, 又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因此亟待得到政府在经费投入上的大力扶持和引导。我省设置的实验动物专项经费培育了一大批实验动物方面的技术骨干人才,但与北京、河北及江西等省市相比,我省没有实验动物行政审批专项经费,也没有实验动物许可单位设施运行补助。从2015年起取消了实验动物科研专项经费支持。

1.6 实验动物资源配置和平台建设

为提高我省实验动物工作水平,我省依托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现有动物实验设施条件,建设了实验动物资源、技术及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多个品种品系的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技术服务。近5年,平均每年有30项左右科研课题或项目在平台完成,该平台的建成有效整合了我省实验动物资源,避免了小而全的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初步达到既节约资源,又方便管理的目的。

1.7 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建立质量检测体系并按照国家标准严格执行监督检测是确保实验动物质量的保障。我省为加强实验动物环境、微生物学和遗传学质量的检测,相继以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和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为依托,成立了山西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一站、二站和三站,分别开展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微生物学和遗传学质量的检测。各实验动物质量检测站以客观、公正、严谨、负责的态度开展相关工作,完成了我省实验动物设施环境及实验动物微生物检测任务。

1.8 成立了山西省实验动物学会

我省于2005年成立山西省实验动物学会,为我省实验动物科技人员组织建立起了联系纽带,为相关学术交流提供了平台,强有力推进了我省实验动物工作发展。学会成立以来,在省科技厅和省动管会的指导下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组织承办了2次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开设了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和各类实验动物技术及管理培训班共计13个,培训学员700余人次。同时山西省实验动物学会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极大推动了我省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业发展。

2 存在的问题

2.1 对实验动物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

近年来, 虽然人们对实验动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 但从总体来说, 认识上的滞后, 依然是制约我省实验动物工作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实验动物使用单位来看,尤其是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院所对实验动物工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 没有认识到使用不合格的实验动物、在不合格的实验环境开展动物实验,就如同使用了没有经过进行计量认证校准的科学仪器,使用了纯度不达标的化学试剂。因此不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建设,不对实验动物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不对实验动物工作经费进行投入,因而也不申领实验动物许可证,不按规定在生产、检定和科研中使用动物。

2.2 法规政策执行不严、监督力度不强

对国家相关实验动物政策法规和我省的实验动物管理办法执行力度不够,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落实不彻底。尽管省科技厅于2012年下发了《关于在我省科研工作中进一步贯彻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的通知》,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真正落实。例如, 全省11个涉及实验动物使用的高等院校只有山西医科大学通过许可证验收,医疗机构则均没有实验动物的使用许可证。由于缺乏切实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使用不合格动物、在不符合国家标准[6]的设施开展动物实验的现象在我省仍然普遍存在。

2.3 缺乏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经费

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包括评审验收和监督检查等方面都需要专门经费; 实验动物资源和技术服务作为科技支撑条件之一,需要专门经费; 实验动物的开发利用, 也需要专门经费; 实验动物人才培训也需要投入。但目前我省没有实验动物管理和运行经费, 尤其是监督管理经费严重匮乏。由于经费短缺, 严重制约了实验动物科技事业的发展。

2.4 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人员少

我省实验动物工作人员队伍规模小、业务素质低和不稳定,是当前实验动物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人才短缺,尤其是高级专业管理人员和有特殊专长的动物实验人员奇缺。有些单位的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甚至不了解、不熟悉实验动物相关政策法规和动物实验基本知识及业务技能;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接受教育与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以及对实验动物从业人员的身体及心理健康关注不够等,造成人才流失严重。

3 建议

3.1 加强宣传,提高对实验动物工作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我们要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广泛宣传,通过科普、座谈、讲座、论坛等形式唤起全社会对实验动物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要使我们的科技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实验动物是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畜牧兽医学等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药品、保健品、食品、医疗器械、环保等行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研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动物如同是精密的分析仪器,优级纯的化学试剂,实验动物质量的好坏,动物实验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科学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可重复性。广大民众应充分认识实验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安全评价都要用到实验动物,若没有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进行安全评价,可能危害人民的健康。

3.2 加强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

建议根据国家科技部发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实验动物许可证管理办法》以及《山西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中相关政策法规,对没有申请许可证但仍然使用或饲养实验动物的单位加强监督管理和干预。涉及实验动物的科研立项要进行预审查,不符合实验动物规定要求的一律淘汰; 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和报奖,不符合实验动物规定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往年都是预先通知被监督检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这样造成了生产和使用实验动物的单位质量管理在检查当时达到了要求,检查过后使用和生产的实验动物质量下降,运行管理混乱。建议动管会办公室组织专家不定时对我省有实验动物许可证的单位开展飞行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采取限期整改、通告批评、吊销许可证等措施。此外, 建议我省学习北京、广东、湖南、四川、黑龙江等[7]省市, 积极开展我省实验动物工作的立法筹建工作。通过人大批准建立实验动物工作的地方性法规, 使我省的实验动物工作更加法制化。

3.3 设置实验动物工作专项经费

建议学习北京、广东、陕西等省市,设立实验动物专项经费,用于许可证管理(包括许可证发放、监督检查),人员培训、实验动物公共服务运行补助以及用于实验动物新品种品系和疾病动物模型开发研究的专项资金。

3.4 加强实验动物工作队伍建设

建立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培训基地。选择1~2个实验动物专业技术力量过硬、设施条件良好、实验动物工作经验丰富的单位作为我省实验动物规范化培训基地。

加强实验动物人员培训。对现有队伍进行定期培训,使他们不断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实验动物科技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进展、新动态。我省的实验动物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饲育工作人员队伍比较薄弱,而且极其不稳定,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相对较低,因此人员培训计划要合理、完善; 培训内容要系统、规范;培训教师要精通业务。培训工作可委托专业性实验动物机构,由专人负责制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实验动物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如新参加实验动物工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实验动物的新技术培训、实验动物的政策法规培训、实验动物科学研究新进展的讲座、实验动物科学研究论坛等,以提高我省实验动物人员专业水平。

实验动物管理部门根据实验动物工作的特点,在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视实验动物人才队伍建设,稳定现有实验动物技术队伍。建立实验动物人才培养基金,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实验动物科技创新型人才。与此同时,要特别重视和加强年轻人的培养,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加强与发达国家、地区间的人才交流与培训。

猜你喜欢

许可证山西省动物
爆笑三国之打架许可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秦山核电厂运行许可证延续研究与应用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楚雄州《放射诊疗许可证》持证现状调查
银川市放疗许可证发放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