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蚜虫主要种类及综合防治
2019-02-17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刘新梅梁慧珍
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 薇,李 磊,刘新梅,梁慧珍
菊花蚜虫主要种类及综合防治
许兰杰,余永亮,谭政委,杨红旗,董 薇,李 磊,刘新梅,梁慧珍*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芝麻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2)
菊花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材之一,而蚜虫繁殖造成菊花产量和品质下降。为害菊花的蚜虫主要包括菊姬长管蚜、桃蚜、棉蚜。3种蚜虫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及发生规律;了解蚜虫的发生规律,选用抗蚜虫品种、天敌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进行综合防治,为菊花高产、优质提供技术支撑。
菊花;蚜虫;抗蚜品种;生物防治;化学防治
菊花()原产我国,是菊科植物菊花的干燥头状花序,具有清热、解毒明目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头疼、眩晕、抗菌等,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在菊花生产栽培过程中,由于菊花花朵特殊的颜色和气味,蚜虫已成为危害菊花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影响到菊花产业的发展[1]。菊花蚜虫主要分布于菊花幼嫩的叶背、嫩梢和花蕾,使叶片皱缩反卷,花朵减少或变小。蚜虫一方面吸食植物的汁液,另一方面排泄蜜露影响菊花正常的光合作用。蚜虫蜜露不仅是病菌寄生的地方,同时蚜虫还是马铃薯Y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的传播者。
1 菊花蚜虫种类
据研究,危害菊花的蚜虫主要有菊姬长管蚜、棉蚜和桃蚜[2-3]。李明远和孙国学在参观北京万寿菊试验基地的时候,发现菊花有3种蚜虫,分别是菊姬长管蚜、桃蚜和棉蚜[4]。汪珍春等[5]利用条形码通用引物扩增了危害广州市常见菊花品种的2种蚜虫,分别是桃蚜和棉蚜。
2 菊花蚜虫体征
周卫川和吴宇芬研究了福建菊姬长管蚜,发现成蚜虫体较大,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2.5 mm,体深红褐色至暗巧克力褐色,有光泽,触角和尾片暗色,体、足和触角均有较粗的长毛;腹管圆筒形,上端略粗,下端较狭;腹管末端的表面呈网眼状。尾片比腹管长,表面有齿状颗粒,粗糙不平,并长有比体毛更长的毛;若蚜胎生时色淡棕,随脱皮次数增加,体色加深直至深红棕色[6]。
桃蚜((Sulzer))又称烟蚜、桃赤蚜、菜蚜和腻虫[3]。桃蚜无翅孤雌蚜,体长1.6 mm,宽0.83 mm。体淡色,无斑纹。体表光滑,弓形构造不明显。前胸有缘瘤。背毛粗长钝顶,中额毛一对,头部背毛四对。前胸各有中、侧缘毛一对;桃蚜有翅孤雌蚜。头、胸黑色,腹部淡色。第1、第2腹节毛基片黑色,第3~6节背片连合为大斑,第7、第8节各有横带[7-8]。菊花蚜虫个体小、繁殖力强,一年可发生20~30代。早期研究发现桃蚜具有黄绿色型、红色型和褐色型等三种体色生物型,以褐色型最为抗高温和低温[3]。
棉蚜是棉花的主要蚜虫,又称瓜蚜。无翅蚜体长1.5~1.9 mm,近球形;夏季多黄色,春、秋季多为深绿色或蓝黑色;表面有蜡粉,腹管黑色。有翅成虫体长1.2~1.9 mm,体黄色、浅绿色或深绿色,腹部背面两侧有黑斑,为害时叶片卷缩,比较容易发现和识别[3]。
3 菊花蚜虫发生规律
在幼苗至成苗期菊花蚜虫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嫩尖芽心;开花期发生较严重,主要危害花蕾,影响菊花品相、产量和品质[3]。张鲁民等[9]在2007年对上海地区温室菊花上有翅桃蚜种群数量的季节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温度、湿度对桃蚜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菊花上桃蚜种群的消长为单峰型,高峰为移栽后69 d,平均温度为(23.81±0.57) ℃,平均相对湿度为(36.47±27.03)%,虫口密度达(8.15±2.41)头。
温度是影响菊姬长管蚜繁殖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段金花[10]在人工控温的条件下,研究温度对菊姬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存活率和生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菊姬长管蚜的繁殖历期在25 ℃条件下最长,为28.72 d,每雌产仔数为67.65头;31 ℃最短,为15.36 d,每雌产仔数为16.06头;当温度达到35 ℃时,菊姬长管蚜虽然能发育成熟,但是却不繁殖。
陈连根[11]发现上海地区的棉蚜在3月中旬至5月中旬菊花上发生普遍,5月下旬至9月中旬,炎热多月,则发生较少。从9月下旬开始,棉蚜大量繁殖,到11月中旬,棉蚜达全年的高峰,正值菊花开花期,受害最重。12月上旬,开始下降。
4 菊花蚜虫防治方法
4.1 培育抗蚜虫菊花品种
4.1.1 选育抗蚜虫菊花新品种 培育抗蚜虫菊花新品种是防治蚜虫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何俊平等[9]对32份切花菊进行了人工蚜虫接种,获得10个高抗蚜虫品种,分别是青心红、韩2、南农小丽、南农紫勋章、韩4、清露、金莲、南农双娇、长紫、南农勋章。孙娅[12]对11份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进行了田间和室内抗蚜虫性鉴定,田间鉴定与室内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其中黄金艾蒿、黄蒿等8份材料田间和室内鉴定结果无差别;牡蒿田间鉴定表现为高抗性,而室内鉴定表现为极高抗性;大岛野路菊田间鉴定表现为抗性,而室内鉴定表现为中抗性;异色菊田间鉴定表现为中抗性,而室内鉴定表现为低抗性。黄金艾蒿、黄蒿、牡蒿、香蒿、大岛野路菊对蚜虫表现良好抗性,可用于栽培菊花抗蚜性遗传改良。以抗蚜野菊或近缘种属亲本,采用杂交育种、嫁接等技术改良菊花抗蚜性,将是未来菊花抗蚜发展的主要方向。
4.1.2 利用转基因技术创制抗蚜虫菊花新品种 王关林等[13]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基因导入菊花叶片,转化植株幼苗饲虫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最大蚜口密度抑制率达到84%,可以达到抑制蚜虫生长的目的。何俊平等[14]以切菊花“神马”叶片为外植体,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长筒石蒜凝集素基因导入菊花,结果表明,不同转化株系的抗蚜性差异较大,蚜口密度抑制率为12.2%~76.8%不等,平均蚜口密度抑制率为41.8%。柴一秋等[15]发现转编码harpinXoo蛋白的基因可以提高寒菊对蚜虫的抗性。唐致婷[16]发现携带逆境诱导转录因子53、33的转基因菊花对蚜口密度最高抑制率达30.59%。
4.2 生物防治
4.2.1 利用蚜虫天敌防治 人们早期对蚜虫就开展了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蚜茧蜂等昆虫和蚜霉菌等真菌来控制或减轻蚜害。孙兴全等[17]在金盏菊上接种大灰食蚜蝇和异色瓢虫,在防治3 d和6 d后,蚜虫虫口减退率可达68.11%~72.68%(校正)和91.05%~92.47%。
4.2.2 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蚜虫 张瓒等[18]以切花菊“神马”为材料,叶面喷施浓度为0(对照)、0.06和0.1 mmol/L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24 h后接种蚜虫;接种7 d开始统计蚜虫数目,每2 d统计一次,连续统计2周,发现0.06 mmol/L ABA处理下,蚜虫数目明显少于对照和0.1 mmol/L ABA处理,即0.06 mmol/L ABA可以提高菊花的抗蚜性。
刘强等[19]发现乙酸乙酯、丙酮、无水乙醇、氯仿番茄茎叶提取液均能够达到较好的蚜虫杀灭效果,但以无水乙醇对番茄茎叶进行提取其对蚜虫的杀灭活性最佳。周海波等[20]将E-β-Farnesene放入缓释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将其释放到黄山贡菊田中,利用昆虫诱捕器,结合田间观察,调查蚜虫及其天敌种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E-β-Farnesene能够有效降低黄山贡菊蚜虫的种群数量,且对瓢虫类、食蚜蝇类天敌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4.3 利用低毒药剂化学防治菊花蚜虫
采用化学防治是目前防治菊花蚜虫应用较广泛的方法。王孚哲等[21]发现内吸杀虫、杀螨、杀线虫的药剂15%涕灭威颗粒剂,对蚜虫、螨类、粉虱、介壳虫、蓟马等刺吸口器害虫防治效果显著。蒋怀信[22]用1.3%鱼藤氰乳剂1 000倍和5%鱼藤氰乳剂3 000倍防治盆栽菊花上的1~5龄蚜虫效果好。陈轶等[23]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000倍液处理防治菊蚜,药后14 d防效为80.05%,控虫时间长于吡虫啉。邱元红等[24]建议在生产上根据鲜切菊花棉蚜发生程度,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连续施药2~3次,间隔5~7 d,可有效控制蚜虫的蔓延和扩散。茅勤英[25]发现3%依必克对多头小菊花蚜虫防治效果好,持效期长;20%好年冬、1%灭虫灵和10%吡虫啉对蚜虫也有防治效果。丁佩等[26]发现70%吡虫啉对不同品种杭白菊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5 展 望
菊花为多年生宿根亚灌木,一年四季均有栽植,生长期比较长,蚜虫发生严重。通过引种、杂交等技术培育抗蚜品种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蚜虫发生较少的情况下,抗蚜品种能达到抗蚜虫的目的,但是在蚜虫爆发的时期,抗蚜品种发挥不了优势。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的抗蚜种质对菊花抗蚜效果明显,但是抗蚜新品种的应用需要经过长时间验证。利用化学药剂进行蚜虫的防治可以快速见效,但是易污染环境,同时菊花花蕾易农药残留。相比化学药剂,利用生物制剂防治蚜虫发展前景较好,因此应该加快开展相关研究。
[1] Guldemond J A, Tigges W T, De Vrijer P W F. Host races of(Homoptera: Aphididae) on Cucumber and Chrysanthemum[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1994, 23(5): 1235-1240.
[2] 张树林,戴思兰. 中国菊花全书[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13: 124-125.
[3] 李鸿渐. 中国菊花[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62.
[4] 李明远, 孙国学. 菊花上的三种蚜虫[J].农业工程技术, 2016(10): 54-55.
[5] 汪珍春, 王小兰, 郑毅胜, 等. DNA条形码快速鉴定广州常见菊花蚜虫[J]. 环境昆虫学报, 2013, 35(6): 764-771.
[6] 周卫川, 吴宇芬. 菊姬长管蚜的发生和防治[J]. 福建热作科技, 1994(2): 16-17.
[7] 沈慧. 桃蚜的形态特征及综合防治[J]. 黑农之友, 2014(4): 52.
[8] 侯有明, 刘绍友, 周靖华, 等. 不同寄主植物上桃蚜种群动态的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17(4): 45-49.
[9] 张鲁民, 刘志诚, 刘力行, 等. 温室菊花上桃蚜种群数量动态及温湿度对其影响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2008, 26(1): 66-69.
[10] 段金花. 菊小长管蚜种群动态及其防治研究对策[D]. 广州: 中山大学, 2002.
[11] 陈连根. 棉蚜为害菊花的生物学观察[J]. 应用昆虫学报, 1994(2): 108-108.
[12] 孙娅. 菊花近缘种属植物苗期抗蚜虫性鉴定与抗蚜机理研究[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1.
[13] 王关林, 刘彦泓, 郭绍华, 等. 雪花莲凝集素基因转化菊花及转基因植株的抗蚜性研究[J]. 遗传学报, 2004, 31(12): 1434-1438.
[14] 何俊平, 陈发棣, 陈素梅, 等. 不同菊花品种抗蚜虫性鉴定[J]. 生态学杂志, 2010, 29(7): 1382-1386.
[15] 柴一秋, 潘小玫, 邵敏, 等. 编码harpin蛋白的基因hpa1转化菊花增强对蚜虫的抗性[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0, 26(3): 280-286.
[16] 唐致婷. 转WRKY基因菊花的抗蚜性育种利用[D]. 南京: 南京农业大学, 2016.
[17] 孙兴全, 陈文龙, 陈志兵, 等. 利用大灰食蚜蝇和异色瓢虫幼虫共同防治草莓和金盏菊蚜虫的初步试验[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 1995(3): 232-233.
[18] 张瓒, 王萃铂, 房伟民, 等. ABA喷施提高菊花抗蚜性及其生理机理[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12): 1857-1862.
[19] 刘强. 番茄茎叶提取物对杀灭蚜虫活性研究[J]. 农技服务, 2017, 34(20): 5-6.
[20] 周海波, 陈林, 陈龙胜, 等. 田间释放E-β-Farnesene对黄山贡菊蚜虫的生态调控作用[C]//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
[21] 王孚哲. “涕灭威”防治菊花蚜虫[J]. 植物保护, 1985, 11(4):52.
[22] 蒋怀信. 鱼藤氰乳剂防治菊花上的蚜虫效果显著[J]. 广西植保, 1994(2): 37.
[23] 陈轶, 朱黎明, 孙月芳, 等.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阿克泰)防治杭白菊蚜虫试验[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04, 25(5): 10-11.
[24] 邱元红, 涂勇, 钱明珍, 等. 几种杀菌剂防治鲜切菊花棉蚜的药效试验[J]. 贵州农业科学, 2004, 32(4): 60-60.
[25] 茅勤英, 姚忠群. 依必克、灭虫灵、好年冬等药剂防除菊花蚜虫药效试验[C]//全国农药交流会, 2005.
[26] 丁佩, 马海芹, 戴德江, 等. 70%吡虫啉WDG防治杭白菊蚜虫应用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17): 95-99.
The Aphid Species and Integrated Prevetion of Chrysanthemum
XU Lan-jie, YU Yong-liang, TAN Zheng-wei, YANG Hong-qi, DONG Wei, LI Lei, LIU Xin-mei, LIANG Hui-zhen*
(Sesame Research Center, 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Zhengzhou 450002, China)
Chrysanthemum is one of the edible and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but the yield and quality of chrysanthemum will be reduced by the reproduction speed of aphid. Chrysanthemum aphid mainly includesGillette,, and. Three aphids have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ccurring law. So, the intergrated methods should contain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resistant to aphid, natural enemy control, biological 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based on investigating into the regularity of aphid, so as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chrysanthemum production.
Chrysanthemum; aphid; Chrysanthemum varieties resistant to aphid; biologica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http://xuebao.jxau.edu.cn
10.3969/j.issn.2095-3704.2019.03.49
S433.39
A
2095-3704(2019)03-0228-04
2019-07-23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21)、国家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其创新团队项目【农财发(2016)45号】、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181100110300)、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82102310062)、河南农科院科研发展专项资金项目(YNK201710601,YNK20177502,2018XKYH07)和河南农科院自主创新基金项目(2018ZC75)
许兰杰(1982—),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中药品质分析研究,xulanjie18@126.com;
梁慧珍,博士,研究员,lhzh66666@163.com。
许兰杰, 余永亮, 谭政委, 等. 菊花蚜虫主要种类及综合防治[J]. 生物灾害科学, 2019, 42(3): 228-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