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常见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2019-02-17张静鑫

四川水泥 2019年4期
关键词:通病抹灰砌块

张静鑫

(榆林市榆阳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陕西 榆林 719000)

0 引言

框架结构是以梁、板、柱为主要承重骨架,辅以填充墙等非称重构件封闭建筑空间的柔性结构体系。具有平面布置灵活、抗震性能好、工期短、质量轻、易于标准化施工及整体性强等优点,目前广泛用于各种类型建筑中。但亦具有节点应力集中显著、工序多、造价高、施工受季节性气候影响等缺点,如设计不严谨、管理不科学、施工不规范,极易形成质量通病,影响正常使用及耐久性。现结合自身多年质检工作经历,分析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予以指导工程实践。

1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蜂窝、麻面、孔洞等是混凝土常见的质量通病。其产生原因主要是施工工艺不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或是配合比不符合《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16》要求,具体有三。一是模板表面不平整(粘结有干混凝土或是发生较大的翘曲变形),混凝土浇筑前没有浇水润湿或是润湿不够、未刷脱模剂或是脱模剂选择错误,导致拌合物失水、滑浆,进而出现麻面(密集或是分散分布的小凹点)。二是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差、搅拌时间不足或是振捣不够,使混凝土浇筑后气泡未完全排出,孔隙填充不密实,最后形成蜂窝。三是混凝土没有按规范要求分层浇筑,模板拼缝不严,自由倾落高度过高,振捣不密实或是骨料粒径过大,发生“卡”、“堵”现象,导致孔洞的产生。

对上述质量通病,只要设计科学、施工规范,是可防可控的。具体思路如下:

(1)对模板而言,要选择表面平整、干净,刚度大的模板,严禁使用已发生翘曲变形或是大变形模板。施工前应在表面均匀涂刷与母材相匹配的隔离剂(脱模剂),模板拼装时应粘贴止水条,确保拼缝严密、不漏浆。

(2)配合比设计时,应严格控制好水灰比,确保和易性符合规范要求;振捣时要“快插慢拔”,振点均匀,不可过振,不可少振、漏振,尤其要注意引气效果,防止形成蜂窝或是麻面(气泡滞留于模板表面时形成麻面)。

(3)原材料选择时,应注意骨料最大粒径,防止“卡”、“堵”现象发生;混凝土浇筑时应根据振捣器类型等选择合适的分层厚度;浇筑前,应将模板内及垫层上的垃圾清理干净,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完毕。对于墙柱等竖向混凝土构件浇筑时,应确保倾落高度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8.3.6 条之规定,防止混凝土离析,形成孔洞等质量通病。

2 砌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填充墙是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砌筑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常见的质量通病有表面平整性差、垂直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及墙体裂缝等,且裂缝尤为多见。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认识偏差、管理松懈,工人甚至是技术人员认为填充墙不承重,质量好坏无关重要,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导致质量通病的主观原因,如干砖上墙、疏于检查水平度及垂直度等,造成质量通病。二是日砌筑高度超标或是墙体砌筑方法错误(未预留沉降空间,一次砌完或是未斜砌),造成墙体开裂。三是抹灰层厚度过大或是基层与抹灰层间未设钢丝网片或是玻纤网格布,造成施工时墙体“穿裙”、起鼓,甚至开裂。

对于上述质量通病,可通过如下措施进行防控:

(1)端正思想认识,一线工人及技术人员应充分认识填充墙对结构的重要性,砌筑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树立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

(2)对于砌筑用砌块,应提前浇水润湿,确保含水量适宜(普通混凝土、陶粒混凝土砌块含水率以5%-8%为宜;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不超过20%为宜),严禁干砖上墙;砌筑前应对试块进行“试排”,以提高砌筑质量。

(3)砌筑时应严格按排列图施工,先在底层砌2 皮红砖予以找平,并从墙体转角或是定位砌块处开始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超过1.5m。砌筑到接近框架梁、板等底部时,预留一定空隙,让砌体充分变形,至少间隔7日以后,用红砖斜砌以减小墙体与梁、板等的空隙,并为混凝土结构徐变提供一定空间。

(4)墙体抹灰前应用水泥净浆对砌块进行封闭毛化处理,以增加抹灰层与砌块间的粘结力,减小砌块的吸水性。抹灰应分层进行(至少三遍成活),对于第一层“拉毛灰”,厚度不应超过10mm,并做到平整、顺直、不空鼓,然后进行第二层及面层抹灰。当抹灰层厚度较大时,应增设玻纤网格布或是钢丝网,以减小或消除墙体裂缝。

(5)为加强结构与后砌部分的粘结力,须按设计或是规范要求在框架结构与砌块之间设置拉结筋或是钢丝网片。

3 钢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钢筋错位、漏筋等是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其中钢筋错位多是由未按照翻样尺寸加工、绑扎不牢靠、混凝土浇筑时触碰移位(混凝土初凝前仍未校正)或是未合理考虑不同功能钢筋间的位置及避让关系等造成的。漏筋的主要原因在于保护层厚度设置不当,浇筑混凝土时垫块跑位、数量设置太少或是钢筋间距过密、骨料粒径过大,发生了“卡”、“堵”现象,使石渣浆不能更好的到达模板表面。这些质量缺陷将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必须采取措施予以防治,具体如下:

(1)钢筋应严格按照“翻样尺寸”(下料单)加工和安装,并充分考虑不同位置钢筋间的避让关系。

(2)钢筋绑扎前,应“划线”,确保设计位置及间距的正确性。连接时,应扎紧焊牢,确保搭接、锚固长度及同一位置接头面积符合规范要求,防止由于外力作用导致钢筋错位。

(3)钢筋最小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配合比设计时骨料的粒径不宜过大,并控制好拌合物的流动性。振捣时不得触碰钢筋及模板,防止钢筋或模板跑位,如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有困难时,可以采用表面附着式振捣器。

4 结论

框架结构常见质量通病会对建筑正常使用及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分析通病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测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未来,应从合理设计、科学管理、规范施工等角度预防框架结构质量通病。

猜你喜欢

通病抹灰砌块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分析
建筑给排水施工如何预防一些常见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的预防与治理
建筑工程抹灰开裂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种免拆模、免抹灰框架柱施工技术
磷石膏砂浆在内墙抹灰施工中的应用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LZ型混合纤维聚苯颗粒再生保温混凝土砌块设计研究*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
欢迎订阅2020年《砖瓦》杂志——烧结砖瓦、砌块、墙板、砼彩瓦、路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