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施工区水土保持措施探究
2019-02-17杨应
杨 应
(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勘察设计院 611830)
近几年,国内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对地表植被造成破坏,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地表植被进行恢复,则会造成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因此,在利工程施工区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很有必要的。
1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概述和特点
1.1 概述
水土流失,就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降低水土的稳固性,经水冲刷,而出现土壤流失现象。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会存在占压、扰动土地和植被的现象,降低了水土保持功能,出现水土流失情况,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水利工程的里程较长,波及范围较广,工程两边经常会有生产生活区以及废弃场所等,若没有做好防护措施,就会加重水土流失。这就需要采取适当的水土保持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1.2 水土流失的特点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若没有进行水土保持,则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这种水土流失,具有破坏强度大、破坏范围较小、治理难度较大的特点。和一般的水土流失相比,水利建筑工程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破坏了地表植被,如土石料场、弃渣场等,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造成的,一般意义上的水土流失,是一种自然现象,在流失冲击作用下形成的水土流失[1]。
2 水利工程建设中水土保持的积极作用
2.1 能够提升防洪抗旱能力
可以大幅度减小水文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次数,减少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发生,在枯水期的时候可以提升土壤的含水量,维持正常的供水,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缩小河流主干道和支流水量变化的范围,使整体流量趋于平稳,在雨水多的时候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降低洪峰高度,提升水库抗洪和防洪能力,提升水文质量,全方位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
2.2 能够提高水利工程经济效益
水利工程建设中展开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一方面,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减少危害水利工程的因素,进而有效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的含沙量,这能够大幅度提升水利工程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水土保持工作,能够减少灾害事故的发生,能够有效延长水利工程的生命周期,减少水利工程的后续维护费用,提升了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3 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的防治以及管理措施
3.1 施工临占地防治措施
在水土防止方面,我国也设立了一些相关的法律,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水土的保持,要求他们尽可能的缩小地表扰动面积。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需要进行临时防护处理,在施工道路的周围安装临时排水设施,对施工生活区位置进行绿化美化的处理,在施工项目任务结束之后,要尽可能的让土壤保持平整。施工临时占地防治区必须要在其竣工时期开展全面恢复的处理工作,对其地区的表土层进行分层剥离的处理,并采用集中堆放的形式开展苫盖和挡护的工作。在工程项目施工活动开始之前,必须要对施工生活区内的空闲地区进行绿化的处理,依据该地区的天气气候等,种植相应种类的植物以及花卉,做好水土防止工作[2]。
3.2 弃渣场防治措施
不管是水利工程洞室的开挖,还是大坝基础及坝肩的削坡处理等,都会产生不同数量的废渣,所以,弃渣场的水土流失问题会比较严重,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废渣场防治区的上游位置,需要构建防护墙,对坡度进行保护,同时运用逐步扩张方式,从沟口处向沟内部逐步扩展,若出现堆渣和挡渣墙高度相当的情况,
就应当依据1:3 的比例开展削坡的工作,其坡面每提升5 米,就需要2 米宽的马道,同时在马道的内侧处设置截水沟。当下游出现边坡时,就需要开展覆土工作,这为以后的植被恢复工作提供了便利。需要先把石渣放置到弃渣场的底部位置,之后在把土方放置到石渣的上部位置,一旦其堆渣的高度达到了相应的数值后,平整渣顶,为后面的绿化工作提供便利。向弃渣场堆放弃渣时,要注意坡面的削坡开级处理,这一方面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有利于地表植被绿化。
3.3 料场防治区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在治理料场防治区水土流失时,应当根据料场类型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料场类型和工程性质有关,如堆石坝工程项目,其料场类型为石料场,若是土坝工程,其料场类型为土料场。对于土料场,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完工后平整土地、土料场顶部的截水沟、地表的临时水土防护、表土剥离等。对于砂砾料场,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有:施工过程中进行的临时水土防止措施、施工结束后的平整土地、表土剥离等。对于堆石料场,常用的水土保持措施有:坡底砌墙挡护、表土剥离、工程项目完工后平整土地、石料场顶部截水沟、绿化建设等。值得注意的是,石料场、砂砾料场以及土料场,在施工前,都需要采用表土剥离方法。表土剥离就是把地表层剥离出来,在实际建筑工程当中,地表的覆盖层不利于工程的正常开展,需要对其进行剥离;另外,地表覆盖层适合植被生长,土壤相对肥沃,施工结束后,可以还原到地表,恢复地表植被,做到水土保持工作。因此,施工前,大多会进行表土剥离,并保存剥离下来的地表,以待恢复使用。
3.4 展开植物防治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应当运用植物防治措施对地表进行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改变了地表及地貌,在施工完成后,需要恢复地表和地貌的原有状态,对地表进行植被覆盖,让其能够防风固沙,让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水土得以保持。若弃渣场建设之前是耕地,施工就结束后,对土地进行平整,恢复耕地。若弃渣场建设之前是林地,施工结束后,就应当栽种树木。树木栽种,其根茎可以吸收水分,让土壤具有一定的含水量,还可以加固土壤,实现水土保持。在恢复地表植被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然后选择合适的植被进行栽种,植被选择时,需要考虑植被的防风固沙能力,考虑植被的实用性等。既让地表得到了绿化,防治了水土流失,又美化了环境,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3.5 制定水土治理目标
提出流域综合治理的目标,给水土保持工作制定一个方向,进而更好的检验水土保持成效。要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处理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获取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河道的现状进行分析,确定根本原因,从根本原因着手,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重视水土保持措施,重视地面植被的恢复,制定水土治理计划,确定弃渣场、料场的水土治理措施,栽种树木,防风固沙,保持土壤含水量,进而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区域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