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现状及规划策略

2019-02-17徐小晗

四川水泥 2019年4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战略农业

徐小晗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 济南 250101)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所提出的有科学依据的战略方针。我国乡村地区面积较大,人口众多,地理位置、历史资源等均有不同,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全面推进。不仅要解决农民贫困,产业落后等物质性问题,更要解决传统消退、乡风文明等社会文化问题。

1 乡村发展现状

1.1 人口外流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乡村地区青壮年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和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选择离开家乡,涌入大城市务工、求学,乡村人口大量减少[1]。人口的不断外流造成乡村的衰落,耕地废弃,农业现代化推进迟缓。

1.2 经济发展落后

乡村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2]。当今社会中,乡村产业主要以一产为主,工业化程度较低,工作稳定性不高,居民收入不理想,难以形成大的产业竞争优势。

1.3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乡村发展相对落后,导致了城乡发展差距大的现状。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20%的乡村没有集中供水,80%的乡村没有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3]。污水、垃圾处理不及时,导致生态环境恶劣;道路硬化、亮化不到位,居民交通不便等,都造成了乡村人口的外流。即使在我们大力推进乡村建设的今天,与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着不可消弭的差距。

1.4 生态环境堪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于宜居性的要求业越来越高。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乡村位于城市之尾,农村之首,许多城镇居民在种植过程中太过于依赖农药、化肥等,造成了土壤污染,有机物质下降,严重的甚至污染水体和空气。同时,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许多地区无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农民污水大都随意排放,垃圾堆积,卫生状况不佳。还有一些地区为了经济的发展,盲目引进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对排放物质控制不严,任其乱排乱放,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生态。

2 新型城镇化战略必要性

2.1 我国基本国情

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庞大的人口数量一直是中国最显著的国情[4]。2018年,我国人口达到了13.9 亿,养活如此之多的人口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供给。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出口大国,出口农产品可以为我国增加税收,2017年11月,中国农产品出口金额为78.1 亿美元,环比增长19.2%,弥补了我国其他进口产品的亏损,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2.2 留得住乡愁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镇化率越来越高。伴随大量农村人口进城的是传统的风俗习惯、家族观念、历史文化逐渐消失,乡村开始成为“土地、农产品、落后”的代名词,不再是满足人们心理情感需求的“故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保护了乡村土地的同时,给人们的“乡愁”提供了载体,让人们的心里情感有了寄托。

2.3 空间载体和支撑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17年末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加快,中小城市不断向周围蔓延。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城市扩张需要土地,城市建设需要人口的支撑,乡村变成了城市最好的“大后方”,不仅有大量的土地,也有丰富的劳动力人口,成为了城市发展最有力的空间载体和支撑。因此,实行乡村振兴扎略,也是为城市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进一步提升城市质量。

3 乡村未来发展战略

3.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可以由政府主导,为乡村建设提供资金扶持、创业补助、农业补贴等方式,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为选择留在乡村发展的人才和企业提供比在城市更方便、更有利的路径,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乡村,提升乡村竞争力[5]。

3.2 提高人才吸引力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我国乡村衰落的很大原因就是人才的流失。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应逐步完善乡村建设,引进高科技知识型、技术型人才,支持他们在乡村创业、发展,并在多方面对引进人才进行资金、技术上的补贴、扶持,让他们体会到乡村发展比城市里拥有更多的便利性和创新性,同时,鼓励本地村民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业态形式,如乡村旅游、休闲等产业,做“新时代农民”,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吸引更多人才留在农村,在农村扎根[6]。

3.3 推进农业现代化

虽然我国经济发展程度逐渐提高,但我国农业生产率不高、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竞争力不强的状况却一直存在。因此,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注意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的发展,提高农业设备的利用率,减少手工劳动,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其次,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农业相结合,如无人机的使用等,推进“互联网+”新型合作模式,积极运用网络平台,用现代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产品出售率。

3.4 调整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乡村产业主要以一产为主,现代化程度低,种植费时费力,农民收入不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该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推进农业现代化。其次,发掘乡村特色资源,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7]。如休闲旅游度假村、园林采摘等,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态空间,同时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带动了乡村发展,一举多得。

3.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关系到农民生活体验和村容村貌。目前,我国许多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造成了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生活便利程度较低的状况。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应该逐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乡村发展,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减小城乡差距,提高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真正做到“生态宜居”。

4 结语

农耕文明是中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七大战略写进党章。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要认真分析我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现状,从上到下,由政府引导,村民配合,统筹安排,合理配置资源,从多方面进行乡村振兴战略布局,争取早日建成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求的“新”乡村。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战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战略
战略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