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查分析

2019-02-16陈小云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陈小云

【关键词】I类切口手术;圍术期;抗茵药物;不合理应用

前言:I类切口手术患者,发生围术期感染的风险高,患者需使用抗菌药物,以实现对感染的预防。但近些年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问题逐渐突出,已对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有研究指出,开展“药师参与处方干预”活动,可有效降低感染率。为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本文于本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I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样本,调查了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n=40)性别:男/女=24/16,年龄(43.6±12.2)岁。对照组(n=40)性别:男/女:25/13,年龄(44.2±11.6)岁。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用药,观察组开展药师参与处方干预活动:(1)药师与临床医生应成立小组,就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感染以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进行分析。(2)培训:药师与临床医生均应参加培训,从药物适应症、联合用药、用药时机、剂量调整、给药方法、使用频率、药敏实验等方面出发,提升两者的抗菌药物使用能力。(3)I类切口手术患者术前,临床医生需为其开具抗菌药物使用处方。处方开具后,需交由药师审核处理。(4)药师收到处方后,应结合专业知识,对药物的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如发现不合理,应立即指出。(5)临床医生收到药师反馈后,应立即调整处方,保证用药安全。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观察组头孢菌素、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17.5%及7.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2.2不合理用药率及表现观察组不合理用药率17.5%,对照组为2.5%,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2.3使用时机对比观察组术前<2h、术中、术后<24h及术后>24h使用抗生素者,分别占60%、2.5%、37.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讨论

I类切口手术,为清洁切口手术,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消化以及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但如围术期未给予妥善的干预,一旦患者发生感染,极容易影响其预后。近些年来,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出现,已对感染类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常规给药模式下,临床医生需自行为患者开具抗生素使用处方。因其药学专业知识匮乏,故极容易出现药物剂量错误、给药时机不当等问题,对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效果造成影响。本文研究发现,采用常规方法给药后,手术室头孢菌素、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75%、17.5%及7.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切口感染预防性用药的主要抗菌药物类型。但除此之外,青霉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同样有所应用。通过对患者用药合理性的观察发现,本组患者不合理用药率17.5%,具体表现为适应症不适宜、时机不当、剂量错误、频率不合理。

综上所述,开展药师参与处方干预活动,对I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医院手术室可开展该活动,对给药时机、药物剂量等进行控制,降低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