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护理中的风险隐患及对策管理
2019-02-16陈思余
陈思余
【关键词】血液净化护理;风险隐患;对策管理
前言:
血液净化可配合急性中毒、免疫疾病、肝衰竭、急性呼吸衰竭等急救。优质护理质量可提升血液透析效果,减少医疗纠纷。故我院定期举行护理风险隐患普查工作提升护理质量。近期普查发现血液净化室纠纷事件发生率超过0.5%影响护理质量。故文就血液净化护理风险隐患及对策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血液净化中心共有编制护士11名,护师2名,主管护师3名,医生1名。2016年1月~2017年1月共收患者125例,血液净化3936次;2017年1月~2018年1月共收患者103例,血液净化3733次。2016年段、2017年段收治血液透析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护理风险隐患:
(1)法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浅薄,相关记录缺失。
(2)服务意识:护理人员工作期间口气冷漠,不理不睬加剧患者心理压力。
(3)消毒隔离不到位:护理人员责任性不强,经验不足,部分机械性能掌握不佳者严重影响治疗。
(4)操作技术:血透机参数;病情观察;封管操作均影响血液净化效果。
护理对策管理:
(1)强化法律道德意识:落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提升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及自保意识。制定血透护理风险预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血液透析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检测制度,组织学习考核,定期检查相关疾病并勒令整改。
(2)规范操作工序:①透析前检查机器是否通过自检;透析液浓度、温度是否在正常范围;脱水量、肝素量及治疗时间是否设置正确;透析器、透析管理有无破损、连接是否牢靠。病人上级前检查生命体征及肢体活动有无异常。②透析时加强病情观察、巡视。1次/h测量脉搏血压。随时检查透析器有无破膜,管理有无破裂、渗血流血及出血。机上输血、输液时需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控制速度。③透析结束时回血速度应<100mL/min。静脉置管结束后先以生理盐水将血液送回,后以肝素2ml+洁霉素1ml注入双腔导管正压封管,防血流反流造成管腔阻塞。内瘘患者结束后压迫穿刺点。嘱患者平卧20min后缓慢坐起。
(3)强化消毒隔离:护理人员需树立高度工作责任心及使命感,坚持以預防为主,防患未然原则。透析前做乙肝、丙肝和艾滋病毒检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表、透析用水。工作人员定期检测手细菌,定期消毒水处理。每次上机后,透析结束后250mg/L施康消毒液擦拭及其,物体表面和地面,多功能层流净化杀菌剂空气消毒2h。医疗废弃物放人专用垫,无害化处理。
(4)加强服务意识:依血液净化特点做好血透前、中、后护患沟通。对心理负担重患者加强关爱。对意识淡薄、烦躁不安患者行护栏防护。水肿严重者定期翻身。
1.3评价指标纠纷事件含血管通路事件、标本采集事件、静脉淤血、参数设置错误等。满意度经自拟量表调查透析满意情况,百分制,分数高满意好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软件SPSS21.0分析,技术资料以百分比表示,t检验组间对比,以P<0.05定义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风险隐患管控后纠纷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0.35%、98.87%,管控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如下:
3讨论
本次血液净化护理风险隐患探究中发现共有四项内容制约净化护理质量。即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浅薄;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低下;护理消毒隔离不到位;护理操作技术有待提高。就上述问题本次配合风险隐患管控措施,探究结果见血液净化纠纷事件明显减少,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分析原因如下。一、树立法律道德意识可帮助患者合理维权,提升沟通协调能力,高效处理纠纷事件;二、规范操作工序可减少因护理不周或机械使用不当引起的纠纷,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三、强化消毒隔离可降低血液净化风险,减少净化感染事件,保证血液净化效果,提高患者净化满意度;四、树立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可消减患者血透前、中、后不良情绪,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护理理念。故本次管控前后可见纠纷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液净化管控措施落实后纠纷事件仍存在。考虑因本次缺乏质控小组监管所致。故科内决定日后组建质控小组,每周举办质控例会1次,深入追踪护理质量问题,共同探究问题解决对策。积极配合护理部月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就整改排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优化管理系统,力求将纠纷事件发生率降至“0”。
综上,血液净化护理风险隐患管控措施可减少纠纷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