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临床效果研究

2019-02-16陈田龙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呼吸衰竭

陈田龙

【關键词】重症哮喘;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临床效果

重症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为严重的疾病,患者的呼吸功能明显受限,发病后病情持续进展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后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发病后氧气摄入严重不足,正常生理代谢严重受阻,短时间内科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根据临床实践,重症哮喘患者在病情持续进展时呼吸功能严重受限,将很容易导致其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本研究对急诊抢救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进行探讨,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7年5月到2019年5月,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哮喘患者,80例患者随机各40例选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7~75岁,平均(55.166.82)岁。试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6~76岁,平均(55.396.75)岁。基本资料对比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对症支持方法治疗对照组患者,先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对其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监测,明确其动脉血氧分压和液体24h出入量等。针对患者的病情,给予其抗炎平喘药物处理,改善其呼吸道状况,同时给予其祛痰药物治疗,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完成用药,改善痰液粘稠状态,让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得到提升,改善其通气状况。同时给予其支气管扩张剂处理,让支气管平滑肌松弛,改善因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局部狭窄,让患者能更好地完成呼吸活动。采用鼻导管方式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合理控制氧气流量。另外,还要对患者的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改善患者的基础生命体征。对伴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应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防止基础疾病对其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常规对症支持方法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急诊抢救治疗,主要是采用机械通气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时在保证患者舒适度的情况下先让患者将身体调整到正确的体位,以S/T模式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时将患者呼吸频率控制在15次/min,治疗时使用加压通气模式,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完成对患者的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对压力进行控制,确保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实际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合理调整各项参数,以此让治疗效果能达到预期。

1.3评价指标测定各项生命体征,以心率、呼吸频率、血氧分压和血二氧化碳分压为主。

1.4统计学方法SPSS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1数据中,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

3讨论

哮喘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以起到可逆性阻塞和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特征,患者发病后呼吸严重受限且反复发作,导致其生活质量持续下降。重症哮喘患者的呼吸受限相对严重,未得到及时治疗时将导致患者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发生障碍,最终引发呼吸衰竭的情况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哮喘患者,常规的治疗以改善患者支气管痉挛及局部炎症为主,其能在一定程度上让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避免患者因病情持续发展而引发各种并发症。但常规治疗的应用效果有限,患者在治疗后呼吸功能改善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是临床上用于呼吸衰竭治疗的常见方法,其主要是通过机械通气方式强行纠正患者的通气状况,让患者的氧气摄入量得到提升,改善患者因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并确保患者的氧气摄入量能满足机体正常代谢的需求,以此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研究表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对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治疗时,不仅能能有效改善其呼吸状况和血氧浓度,还能有效防止患者因病情进展而引起各种并发症,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大帮助。

本研究对急诊抢救治疗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哮喘患者效果进行分析,治疗前各项指标两组对比P>0.05,治疗后试验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综上所述,对于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哮喘患者,使用急诊抢救治疗能明显促使患者的生命体征改善,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联合小剂量肾上腺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哮喘40例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