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2-16李亚莉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治疗效果

李亚莉

【关键词】完全植入式输液港;肿瘤化疗;治疗效果

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抗肿瘤的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及损伤性大,且需要对患者进行较长疗程的治疗,会导致患者出现血管弹性降低及静脉炎方面的问题,导致患者痛苦的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疾病治疗的依从性,无法帮助患者进一步改善自身的疾病。为此本文对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肿瘤科收治的38名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组为A组(n=19例)和B组(n=19例)。其中A组中男性病患10例,女性病患9例,患者年龄21~56岁,均值为(38.46±1.25)岁。B组中男性病患8例,女性病患11例,患者年龄23~55岁,均值为(38.25±1.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等经过我院医师的调查和分析,所产生的数据之间的比较并无可比性(P>0.05)。

1.2治疗方法

A组:采取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治疗手段。为保证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术前指导患者以平仰卧位的姿势接受手术,并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后行颈内静脉穿刺。穿刺针进入静脉后缓慢导入导丝,沿导丝方向推进扩张器,随后在导丝引导下放人静脉置留导管,至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后,于同侧锁骨下方约2厘米处作一个3厘米的切口,范围包括皮肤及皮下组织。之后自锁骨下方切口至穿刺点经皮下采用隧道穿刺针予穿刺,将导管远端引到锁骨下切口,并在患者的皮囊处置入输液港座,最后使用可吸收线缝合皮下组织及皮肤,并完成患者的手术。

B组:对患者采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治疗。即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治疗期间,在患者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点的查找,进而将导管头端穿刺到患者的中心静脉之中。若患者体内的静脉血流入到导管中,则停止导管的刺人。然后把导管放进导管鞘,并将其向患者体内缓慢输送,在达到预定的长度之后停止输送,在导管鞘的静脉上方施加压力使其能够得到固定。之后为将导管与连接器予以连接,需要对导管的长度进行修剪,修剪至6厘米即可。在注射器抽吸之后出现静脉血液之后,进行适量生理盐水的注入,并连接肝素帽,使用胶贴将导管固定,完成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24.0为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其中以(π±s)表示计量资料,而%则表示计数资料。而进行数据检验期间,则分别采用t值以及卡方值X,如果P<0.05,即代表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及分析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显示A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二者的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3讨论

使用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对肿瘤化疗患者实施治疗虽然对于患者疾病问题的改善有着积极的帮助,但是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内的截面积较小,导管内血流量较小,血流速更慢,并且在使用期间缺乏足够的稳定性,容易受到患者置入导管侧上肢运动的影响,很容易导致患者在术后受到各种不良事件的影响。而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治疗手段作为其中的新型治疗手段,可在患者体内建成理想的中心静脉输液通道,可反复进行静脉输液,不仅拥有着极高的安全性,帮助患者减少受到不良事件问题的影响,同时也能够避免患者的隐私暴露,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的重要手段。

结合研究,在不良事件问题的改善效果方面,完全植入式输液港的治疗手段显著优于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治疗手段(P<0.05)。以此表明,使用完全植入式输液港可以减少肿瘤化療患者受到不良事件问题的影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治疗效果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