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应用疗效研究

2019-02-16张兴伟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张兴伟

【关键词】肝胆外科损伤;控制性手术;临床疗效探究

前言:众所周知,肝脏具有强大的生理功能,是腹腔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肝脏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体输送新鲜血液以及输送胆汁。如果肝脏受到损伤,它的生理功能会大幅度减弱,肝脏损伤严重还会危及患者生命。体温降低、凝血功能异常、代谢性酸中毒都是肝胆损伤的表现,这些损伤往往都是不可逆的。目前来说,对于肝胆损伤最常用的就是手术治疗。本文就对常规手术疗效和控制性手术疗效展开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84例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來我院肝胆外科就诊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2例患者。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在90分钟以上,体温正常,PH<7.25,血乳酸>5retool/L,PT>20秒,APPT>60秒;患者均符合肝胆损伤外科的手术要求。

被调查患者共有84例,其中男性患者占58例,年龄在23~72岁,平均年龄为46.8±3.5岁;女性患者26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5.7±2.9)岁,两组调查对象的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为63%(55/84);致伤因素见。表1。

对照组:共42例患者。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48.9±5.4)岁。

实验组:共42例患者。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1.5±8.1)岁。患者年龄、性别等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进行腹腔引流并在ICU进行观察,同时给予常规护理。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治疗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首先为患者进行剖腹检查,修补腹腔受损血管,在其内部进行压迫性止血,并观察腹腔内的受损部位,进行控制性手术,完成后关闭腹腔。

第二阶段:这个阶段也叫复苏阶段。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率,要特别注意体温偏低,代谢酸中毒以及凝血功能差的患者,要及时对这三类患者及逆行纠正治疗,手术完成后要对患者进行24小时的生命体征监测。患者在注射给药前应该做预热处理,等待患者生命体征完全平稳后可继续进行第一次确定性手术。

第三阶段:此阶段是进行第二次的确定性手术,第二次确定性手术要在早期简化手术(第一阶段治疗完成后)1~3天后进行。这个阶段要取出简化手术时所用的压迫止血填塞物,医生要进一步确定患者的腹腔受损部位是否需要继续修补或者重建。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死亡例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有无粘连性肠梗阻、肺部感染及凝血障碍等。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则无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9%,死亡率为11.9%;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4%,死亡率为26.0%,两组指标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控制损伤性手术改变了传统的复杂手术模式,利用简单的手术方法来控制病情。进一步保留处理治疗疾病的条件,最大程度上帮助患者争取复苏时间,等患者复苏良好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手术治疗。此种方法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病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院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