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康复中的作用
2019-02-16侯庆红
侯庆红
【关键词】个性化管理;精神分裂症;精神康复
虽然近些年我国经济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的心理问题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个话题。如果人的负面情绪或是心理压力没有及时得到缓解,长时间下去必然会使患者的神经崩溃,从而出现精神疾病。在目前精神疾病中,比较常见的就是精神分裂症,该病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社会功能,甚至对社会安全有非常大的威胁。而采取妥善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病情得到缓解,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基于这一情况,本文就选择个体化管理模式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資料选择2017~2018年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选择了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男性患者是88例,女性患者是92例,患者年龄18-57岁,平均(43.22±5.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通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1.2.1对照组:该组采取的是常规管理模式,主要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该组选择的是个体化管理模式,下面是详细的内容。
(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对家庭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有正确的认识。及时干预患者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训练患者自我管理药物。通过角色扮演展现如何与他人交流。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实施预见性防护,对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因素进行改善,比如住院环境等,尽可能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2)认知行为治疗:患者的疾病稳定会后,就需要治疗相关的认知行为,使患者的行为能力得到提升。让患者首先对自身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树立他们治疗的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尽可能使患者的精神和心理压力得到释放,可以通过运动、音乐的方式,缓解患者内容的负面情绪;
(3)其他治疗方式:等到患者的病情彻底稳定之后,就需要开展定期随访的工作。培养患者的兴趣爱好,尽可能防止病情出现反复。在日常生活中,由志愿者(如:大学生等)组织集中看电影或影碟,做手工、锻炼身体、做游戏、教唱歌等。
1.3观察指标与评估标准对两组精神分裂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对其疾病的复发进行比较。评估分别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社会功能的缺陷程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通过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π±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详情见表1所示。
3讨论
目前,虽然我国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对于精神分裂症还是没有快速的治疗方式,一般情况下都是通过药物控制患者的治疗。如果患者受到一定的刺激之后,就非常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对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还会对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因这就需要通过妥善的管理方式针对精神分裂患者,尽可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而个体化管理就是非常有效的一种管理模式,不单单可以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疾病恢复,出院后也会通过随访的形式,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观察,从而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出现的问题。
本次研究选择了180例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结果对比分析之后发现,观察组无论是社会功能改善,还是认知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而言之,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体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功能,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