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控制医院感染的I临床价值分析

2019-02-16王健

人人健康 2019年12期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感染率

王健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感染率

前言:临床当中造成医院感染的因素比较多样,主要的感染流程为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对这三个环节中的任意一环进行有效控制,都可以降低医院感染率。通过微生物检验控制方法,可以尽早对传染源进行识别,通过有效传播途径控制保护易感染人群,并对易感染人群进行微生物检测,提高各种细菌的治愈效果,有效防止疾病传播。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开展的微生物检验进行控制感染率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人。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53.54±3.42)岁,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15~67岁,平均年龄(52.95±3.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性别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抗炎治疗,并指导患者合理控制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一些感染原因不明的患者,进行有效的隔离,在每天上午下午进行两次清洁消毒,严格限制进出人员,并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叮嘱患者合理按时用药,对一些病情危重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如患者出现呼吸衰竭、陷入昏迷等等,要立刻对患者进行抢救。患者治愈出院之后,对患者进行延续护理,调查患者的生活情况,了解患者的复发率,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微生物检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检查患者的感染菌株,并通过血液培养等方式,对于病原菌进行系统培养,经实验室检测,如发现感染问题,迅速对感染类型和病原菌类型,进行有效的鉴别,并通过医院的细菌数据库,对耐药性进行检测与分析,整合实验室的微生物鉴定资料,以及实验室的一般反馈资料,并运用细菌学监测感染源及相关的媒介,对于易感人群进行有效控制。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感染率以及感染程度,重度感染记五分,中度感染记三分,轻度感染记一分,未感染记零分。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21.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π±s)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以比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感染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感染问题是患者在医院治疗当中可能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由于每一个医院都存在不同的病原菌,因而在进行感染控制的过程当中,可将其划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易感人群出现内源性感染的概率较大,但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交叉感染现象,如易感人群与外界进行接触,通过各种传染途径与携带病原菌的患者,进行飞沫接触、体液接触和血液接触,都有可能感染。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各种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进行有效控制,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还可以对临床治疗进行良好的指导。采用更加有针对性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使用其他效果不佳的抗生素,导致患者治疗时间延长或效果差,会出现其他呕吐、头晕、血压升高或降低等并发症。同时,应用有效控制方法,還可以进行传播途径控制、易感人群识别、感染源优化判断,从这三个主要的控制环节进行优化保护,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性。

从我院开展的微生物检验控制当中可以发现,对于现代化的医院建设来说,首先,要加强感染的诊断,也就是应用微生物检验方法,更有效地识别感染源,在感染问题爆发时,快速进行血液培养,抽取携带感染源患者的血液,进行病原菌鉴定,通过微生物分离方法,在实验室当中,对于不同病原菌的类别进行细致划分,并与图谱当中的相应表格数据进行对比,探讨细菌素分析、分子分型以及智力图分析、血清学分析、噬菌体分析。其次,通过上述判断,尽可能对耐药菌进行确定。最后,进行生物检测还包含对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尤其是对多重耐药细菌感染程度的检测。一旦发现上述菌种就要及时报告,通过联合分析与检测等方式,对纸片法进行优化运用,对流行病学进行系统研究。微生物实验室要每天针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耐药谱鉴定,并上报给医院的相关管理部门,提高对于病原菌的控制程度。所有的检测人员,护理人员都要对感染源进行有效的隔离与控制,定期消毒灭菌采用隔离监测方法有效阻断传播途径。

有研究指出,微生物检测方法对于医院感染控制具有良好效果,可以更加精准的识别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经过微生物检测控制医院的感染率可下降10%~25%,患者的感染程度可平均降低3%~45%,这与本研究成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微生物检测方法需要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并加强对医院感染的诊断,通过有效的分子分型、智力图分析方法,对于患者血清进行优化分析,并采用消毒灭菌等控制途径,实时监测医护人员的手部细菌传播情况,避免易感人群与患者进行接触。通过这种方式,患者的感染程度可显著降低,感染率也明显下降,值得借鉴与推广。

猜你喜欢

微生物检验医院感染感染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妇科炎症感染中微生物检验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流行病学分布研究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机械通气感染率的效果分析
BED-CEIA方法估算2013年河南省高危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
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口腔癌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