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研究

2019-02-16李文庆

新西部 2019年12期
关键词:经济带宁夏绿色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新时代  新西部  新格局——纪念西部大开发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选登

沿黄生态经济带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在全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对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本文论述了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背景与目标,分析了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路徑,提出了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郑州市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要按照国家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科学布局沿黄生态经济带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大力建设生态产业带、生态城市带,全力打造生态优先、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背景与目标

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协调,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一)生态经济的内涵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资源的生态平衡,实现自然生态与人类社会的动态协调的经济。生态经济的本质,是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自然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之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复合系统。

(二)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背景与探索

沿黄生态经济带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精华地带,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进行了积极探索。1990年8月,宁夏自治区党委提出了“黄河经济”发展战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自治区于1997年12月在发展“黄河经济”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核心区”建设。2002年6月,宁夏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实施沿黄中心城市带动战略。2007年6月,宁夏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进一步将区域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发展为沿黄城市带和沿黄经济带建设。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等相关文件相继提出要发展宁夏“沿黄经济区”,宁夏“沿黄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跃升为国务院确定的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2015年6月,宁夏自治区人大通过《宁夏空间发展规划》,按照“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来经营”的思路,将全区进行整体规划,宁夏沿黄经济区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2017年6月,宁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全力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人水和谐的沿黄生态经济带。2019年7月,宁夏自治区党委十二届七次全会要求坚持绿色转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快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

(三)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现状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包括银川、石嘴山市全域,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卫市沙坡头区和中宁县,是宁夏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也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华地带。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以银川都市圈辐射带动,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集群集聚、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要求,形成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同城效应和整体优势。

2018年,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土地面积28978.91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3.65%;人口449.63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5.95%;地区生产总值3211.17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86.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4.45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8.12%。其中:银川市土地面积8847.61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3.33%;人口222.5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2.64%;地区生产总值1901.48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1.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17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43.39%,银川市在全区经济发展中占据“半壁江山”。

从城乡居民收入状况来看,银川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区平均水平,其他市(县、区)均未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全区平均水平。

(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目标

1、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实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自从人类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人类既受惠于自然,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因此,人类既要适应自然、利用自然,又要保护好自然环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一是减少经济发展的自然损耗,尽可能对自然灾害侵袭有所防范与规避,增强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在经济发展中有效地保护好自然环境,节约各种自然资源尤其是基本资源,经济发展既要在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又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经济活动与开发项目,要在控制中精选,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三是减少经济活动的自然成本,要努力实现在经济发展中减排降耗,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发展节能、节材、环保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生产方式、倡导环保生活。

2、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资源危机、环境危机,国际学术界和各国政府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注重以下要点,一是环境保护,将环境保护放在经济发展的优先位置,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保护环境。二是在工业领域推广清洁生产,最大限度地减少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中排放的废弃物,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三是推动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解决资源、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手段,重点发展清洁生产技术、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路径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在全区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和题词精神,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实现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一)坚持生态优先,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先行区

1、严守生态红线

加快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三大红线,严守生态安全的生命线,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开发区域,控制建设用地增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确保资源、生产、消费等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选择,宁夏自然禀赋具有生态脆弱的特点,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强化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构建以沿黄生态经济带为核心、工业园区为支撑、各地工业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全面推进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和中南部地区绿色扶贫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统筹宁夏山川城乡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形成以沿黄生态经济带为经济发展核心区、以中南部地区为生态核心区的新格局。

2、统筹做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推进国土绿化,加强沿黄湿地保护工程,开展沿黄河生态走廊建设,打造沿黄景观长廊。强化源头管控,加强清洁生产,完善環境污染联防共治体制机制。把沿黄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作为生命共同体,建设高标准生态廊道,筑牢都市圈绿色生态屏障。实施黄河两岸、贺兰山东麓、高铁高速公路沿线绿化美化和生态修复。实施贺兰山自然保护区远程监控和科研监测设施建设项目,完善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

3、保护母亲河,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水是生命之泉、农业命脉、工业血液,人类生存、发展的润滑物。宁夏作为黄河中上游地区,要加强黄河及支流、湖泊水资源保护,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改善河湖水生态质量。以岸线管控和水质保护为重点,以河长(湖长)制为牵引,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区、市、县、乡四级配套政策措施,强化基层河长工作机构,推广民间河长、志愿河长等模式,着力加强水资源红线保护、水域岸线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利风景区建设、入河湖污染物防治、流域水文化建设等措施,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和维护黄河宁夏段的安全。今后一段时间,要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宁夏河湖水资源休养生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水环境保护有机统一。

(二)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1、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突出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开发区域,控制建设用地增长,以“蓝天工程”、水污染防治等工程为抓手,强化水土资源和大气环境治理、自然生态空间修复等。城镇空间要着重加强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农业空间重点加强面源污染控制和土壤污染的治理,生态空间主要减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2、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铁腕整治环境污染。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强化燃煤污染、烟尘污染治理,强化扬尘污染防治,强化机动车污染、空气异味综合整治,强化重污染天气应对。加快水环境污染防治,强化城镇污水处理,构建城乡饮用水安全保障体系。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3、积极探索生态补偿机制

根据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要牢固“资源有价”、“生态补偿”的理念,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守生态保护、耕地、水资源三条红线,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增加国家补偿范围,实行最严格的林草保护制度,使生态补偿成为生态建设的有效保证和稳定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三)坚持城乡统筹,推动区域绿色化协调发展

1、推进城镇绿色化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严格管控城镇开发边界,合理确定发展规模和开发强度。科学开展城市设计,建设城市绿带空间、水循环廊道、清风廊道,提高城市通透性。提高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涝排水垃圾固危废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完成银川地下综合管廊、固原海绵城市国家试点,推进吴忠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发展绿色建筑,全面推广绿色建材,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新建建筑执行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城市立体绿化,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

2、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村镇建设,整治落后的镇容村貌,为农民打造优美的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开展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小镇。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实施新一轮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改厕、改厨,推进燃气下乡,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全面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模式。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大幅提升农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四)坚持绿色发展,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1、加快绿色转型发展

要着力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更加注重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以脱贫富民为目标,推进全区农业布局生态化、标准化、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低碳循环工业,优化工业布局,引导关联度紧密的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全域旅游,全面提高服务业整体素质和水平。

2、推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科学发展

从经济发展来看,推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就要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是形成物质文明的科学发展之美,物质文明又是解决人民根本的生存问题。科学发展的基础在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全面推进,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城乡差别、工农差别、区域差别进一步缩小,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扎实基础。

3、大力发展“美丽经济”

绿水青山具有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增值空间。积极打造“绿色银行”,注重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大文章,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保护好贺兰山、六盘山、罗山自然保护区,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防沙治沙等生态建设工程。推动生态与经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逐步培育发展以生态产品为核心的文旅经济、观光经济、休闲经济、民宿经济,赋予生态要素新内涵、新功能、新价值,使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增收的金山银山。

(五)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

结合自治区工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明确现有各个区域、园区的产业功能定位和产业准入,加快现有产业结构升级。采用土地置换、政府补助等手段逐步将污染企业搬离市區,推动其向工业园区集中,减少市区环境污染,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扭转宁夏资源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趋增的产业格局。

2、优化区域产业布局

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按照产业集聚、链条协同原则,构筑以银川都市圈为核心,沿黄城市带为支撑,沿黄河、沿交通干线为主要产业带,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差异化发展格局。立足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构筑沿黄特色产业链,促进上下游产品联动开发。坚持特色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同步用力,加强项目布局与园区功能调整同步发力,促进园区从数量整合向功能集成转变,推动主要素生产率提升。

3、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严禁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逐步改变倚重倚能经济结构,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和先进工艺,改造提升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纺织、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扶持发展高端铸造、数控机床、仪器仪表等优势产业,引领带动制造业高效清洁低碳发展。加快新型煤化工产业绿色发展。高标准、高水平建设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生态企业创建推动宁东生态型工业园区建设,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绿色发展示范园区。

4、发挥创新驱动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

推动企业真正成为创新需求、研发投入、技术开发和成果应用主体。支持企业按照市场需要开展各种类型和模式的技术创新,引导企业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开展产品形态创新、商务模式创新、组织模式创新。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集中攻关,推动现代能源、现代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取得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领域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领地方经济创新发展。

(六)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体系,构建产业发展新优势

1、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培育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对于减少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具有战略意义。围绕黄河流域宁夏段建设特色农业长廊,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城郊农业、休闲农业,打造沿黄地区“养生休闲地”“旅游目的地”“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强化智能化模式应用,形成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新模式。推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高品质粮油”品牌建设,生产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生态化。推进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股权融资,争创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2、构建生态工业体系

加大资源型产业绿色化技术攻关,以宁夏煤炭及相关资源为基础,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中心,推动能源清洁化转型,联动京津冀地区,开发和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建设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提升能源品牌竞争力和市场话语权,加快优质产能释放,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打造世界级多种能源综合利用基地。创造条件,加快开展煤炭中远期期货交易。攻克煤化工技术瓶颈,加快形成一批核心技术,引领煤化工高端化发展。

3、培育和发展全域生态旅游产业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丰富的自然与人文生态资源赋予了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一要以生态经济为指导,坚持旅游资源生态化开发,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二要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及相关产业中融入旅游业的成分,围绕旅游产业内部食、住、行、游、购、娱等各要素构建生态旅游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前向与后向拉动作用,促进全域生态旅游协调发展。三要与黄河上游毗邻地区加强旅游合作,依托“西北风情”旅游联合会,加快整合黄河上游旅游资源,共建旅游产品体系,实现区域旅游资源优势互补、客源互送、共同发展,推动黄河上游生态旅游共同发展。

(七)大力推动循环经济、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1、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园区循环发展,完善集中供气、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回用、固危废处理处置等配套设施,促进企业间上下游衔接、副产物和废物交换、能量和废水梯级利用,使园区低成本、闭合式循环化发展。推动产业耦合发展,鼓励煤炭、煤化工、石油、电力、冶金等关联性强的重点产业发展循环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加强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余压等循环再利用,提高企业就地消纳和转化能力。

2、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

加大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完善政策和市场服务体系。大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推进细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污水处理、垃圾处置、土壤修复、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等新型技术研发和推广,大力发展第三方监测治理、特许经营等环保服务业,推动形成新型服务供给体系。

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建议

党的十九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显著,“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设好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作出应有贡献。

(一)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绿色高效政绩考核体系

设计多维高效考核体系,实现市县间差别化绩效考核,从制度上促进区域产业差别化发展。强化规划有效引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国土、环保、农林水利等部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合理确定指标体系,加快形成沿黄地区协同发展新局面。加强组织领导。以建立区域经济合作局为契机,加大对沿黄地区的领导协调力度,强化区域产业分工協作,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二)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推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建设

时刻牢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进一步完善生态经济长效投入机制、科学决策机制、政绩考核机制、责任追究机制。严格生态环保执法司法,对各类生态违法行为零容忍,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为共建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凝聚全社会力量。

(三)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资源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在山水林草湖上做文章,建设绿色空间相隔、湖泊水系相通、绿地环绕相拥的沿黄旅游带,加快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打造绿色生态农业产业链,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推进全区农业布局特色化、发展生态化、方式标准化、设施现代化,促进沿黄生态经济带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制造业”,倡导绿色生产方式,优化工业布局,积极发展低碳循环工业,引导关联度紧密的产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四)以防治大气污染为重点,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宁夏产业结构以煤基工业为基础,重化工业为特征,改善空气环境压力较大。加快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问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行动”,实施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污染协同控制,全面改善宁夏沿黄生态经济带环境质量,把天蓝、地绿、水净、空气清新、宜居宜业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加亮丽,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五)以离任审计为抓手,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领导干部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自然资源开发适度、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已成为评价其任职期间成绩的一个重要方面。将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有机结合,合理分析并界定审计发现的问题及对应责任,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履职尽责。

参考文献

[1]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郑长德.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包容性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6.

[3]冯留建,韩丽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J].人民论坛,2017,(34).

[4]黄娟.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J].人民论坛,2018,(6).

[5]李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J].经济研究,2013,48(2).

[6]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4) :4-5.

[7]夏光.生态文明是一个重要的治国理念[J].中国环境报,2007(6) :46-50.

[8]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 :2-13.

[9]贺亚坤,李钢.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5) :10-11.

[10]肖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历程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2:35-37.

作者简介

李文庆 宁夏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

猜你喜欢

经济带宁夏绿色
宁夏
宁夏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宁夏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追踪绿色的秘密
新疆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