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新时代高质量智库建设
2019-02-16
12月11日下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暨“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智库建设分论坛在西安曲江惠宾苑举行。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廉和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曾凡银分别主持两个论坛单元。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司晓宏作总结发言。各省(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及院长共计40余人参加研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周峰提出,当前各兄弟社科院之间横向交流频繁,相互参与、相互借鉴,但如何做到真正深入地交流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挖掘。他认为,首先要形成深入合作的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将各方面资源成果进行整合。通过思想、理念、举措及互建等方式将各兄弟社会科学院真正地连通起来,进而整体扩大地方社科院的影响力;其次要寻求、研究并衔接一些有实质性内容的合作机遇,进而为地方区域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他提议以地方社科院合作为支撑,围绕19个国家级新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互相借鉴,寻找实质性合作点。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谷建全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智库建设。他认为,一是智库建设当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具体体现在决策需求越来越强烈,领导要求越来越严格,外部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四个层面,这无形中挤压了社科院的生存空间,使之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二是智库建设发展中遇到了一些诸如资源、自身、管理和渠道等方面的约束,使得优质人才引进困难,科研人员断层,有效机制难以建立,大量成果积压、没有转化。三是智库建设下各阶段的任务旨在提高“四力”,即影响力、竞争力、执行力和吸引力,要进一步集聚资源,突出优势,拓展市场。四是智库应定位于政策研究、解读、宣传和评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就湖北院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他指出,在智库建设方面,尽管有困难,但他们仍然很努力。湖北院首先着力于提升科研生产力、成果转化力、人才成长力、管理执行力和社会影响力;其次,根据自身的特点提出三点主张。其一是持续利用每一次回乡时机,适时进行政治宣讲或学术调研。内容要有针对性,形式要灵活;其二是聚焦地域文化和大的战略方针研究,如努力打造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湖北院主持的《甘肃改革评价》项目反响显著,如今项目范围甚至扩展至气候、气象、营销环境等方面,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三是努力打造平台特色。湖北院致力于智库平台、渠道的打造和疏通,如《智库成果要报》《要闻摘报》《决策咨询快报》,确保及时送达科研成果。此外,还组织长江高端智库论坛,寻求专家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对话。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郭跃文首先介绍了广东院的情况,同时也指出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他谈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社科院有300多人,看上去人才多,但全院的执行力及任务完成的漂亮度却不够。因此,在上任的这一年里,他首先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尝试去化解、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和矛盾,为学术研究打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其次,他认为社科院要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研究生教育环境,打造好阵地好品牌,应用成果要少而精。此外,尤为重要的一点是,要守住意识形态的安全,开门之中守好门。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陈凡详细分享了本院发展的宝贵经验。西藏院自1985年8月5日正式成立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历届领导班子的共同努力,现如今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内最主要的智库。对外有《中国西藏经济发展报告》《西藏农村发展报告》,对内有《要情》《成果要报》及各类专报等平台渠道。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宣传阐释。围绕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及时跟进宣讲,推出文章在《西藏日报》《人民日报》发表;二是现实应用研究。西藏院由于可以列席自治区党委会,因此决策能紧跟党委和党委宣传部的要求;三是传统基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围绕西藏文化区民族历史研究展开,致力于挖掘、整理和出版传统文化。总体而言,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受到自治区党委的高度重视,已经逐渐成为自治区党委的第二研究室,很好地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福生首先肯定了相互交流非常有利于促进兄弟社科院间的相互建设。他以自身为例,谈到了甘肃院的具体做法。他们去广东院调研,学习引入科研管理软件;去内蒙院调研,开发了数字化文化资源普查工作;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等先进的科技手段,将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文化资源云平台,即“华夏(中国)文化资源云平台”,进而将之升级为全国文化资源云平台。此外,王福生认为,走特色智库道路,与高校错位发展是社科院发展的惟一思路。甘肃院一直在尝试抓住各种机遇,抓住各类可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大项目,如与陕西、青海、四川等院共同合作的“唐蕃古道”申遗项目,旨在激活队伍,发挥团队协作的最大优势。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陈玮介绍了青海院在打造高端智库方面的工作和成绩。青海院首先打造了专业化高端智库,建立了“丝路建设研究中心”,与商务厅、发改委保持密切联系;其次建立了专业化研究成果发布平台,如在《青海社会科学》开辟“丝路研究”栏目,每年出版的《青海蓝皮书》增设“丝路建设篇”;再次打造了专业化《丝路建设智库要报》,刊登全方位科研成果。目前,青海院智库地位得到认可,在承担商务厅委托项目的同时还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经济大学、尼泊尔大学围绕“一带一路”建设进行学术交流。2017年,在“十家最具影响力地方智库”评比中,青海院智库排名第10位,到2018年已经上升至第6位。陈玮建议,丝路沿线省区应该加强建立兄弟院长期合作机制,寻找共同任务、共同话题、共同诉求,每年可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在重大课题方面进行联合攻关,积极行动起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司晓宏围绕“加强我国高质量智库建设的思考”作总结发言。他系统地回顾了我国智库发展的历程和现状,认为我国智库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与困境,集中体现在智库定位模糊、缺少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智库,创新较弱、运行效能低、沟通机制不畅、高水平专业智库型人才匮乏、成果转化渠道缺乏等方面。就如何促进我国高质量智库建设的路径,司晓宏提出了几点思路:一是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高质量智库建设的领导;二是要凸显新时代中国智库建设特色;三是要增强党委政府部门与智库沟通交流;四是要打造高水平专业智库人才队伍;五是要疏通智库成果转化渠道。同时,司晓宏强调,智库建设不能脱离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