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孟宾:“一带一路”建设的地方实践与推进建议
2019-02-16
在陜西省社会科学院恢复建院四十周年暨“一带一路”长安智库论坛上,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金融投资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谷孟宾发表了题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地方实践与推进研究》的主旨演讲。演讲以中欧班列运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案例中体现出的主动性和区域协作精神为例,提出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层面要把握不同区域特征和需求,制定开放对接方案;国内合作层面要注重“一带”和“一路”双向参与通道、机遇的双向利用,策划和实施更多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大型区域合作项目。以下是演讲的主要观点:
一、 “一带一路”倡议包含的三个层面
(一)国际层面:是全球广受欢迎的公共产品,是破解四大赤字、实现五通建设、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二)国家层面:是新时代中国全方位开放的总体指引。 六年多来,国家相关部委从国家层面经贸、投资、产能合作、能源、产业、基础设施、金融、科技、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推出了系列的规划、意见、方案,推动各省份各领域的对外开放工作。
(三)地方层面:是推动中国各地区共同开放、共商、共建、共享的公共平台。各地方的开放是国家的要求,《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第六部分:“中国各地方开放态势”有安排;也是参与的重要力量,是“一带一路”贸易的主力军、基础设施建设国内段主要建设者、民心相通的主要实施者,投资、资金融通和政策对接的重要力量。
二、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几个特点
一是各个省份都有参与的机会。中国对外开放政策是有一个发展脉络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完善区域开放布局,当时主要强调深化沿海开放,扩大内陆开放,加大沿边开放,并不是全方位的;但是,“一带一路”倡议,对各个省份都提出了要求。
二是每个省份都能找到位置。东南沿海地区是中国对外开放实力最强的地区,是主力军和排头兵,上海是桥头堡,云南、广西、陕西等省区在“一带一路”愿景行动里都以门户、枢纽、基地、中心、节点这些定位,被要求参与到这个倡议中来。
三是各个省份都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和主动性。“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打通全球对外开放的共享平台,国内各个省份也是可以共享的,这就调动了各个省份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
四是省际间区域间的合作远远多于竞争。“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上是共商、共建、共享,而在国内,同样也体现出这个特点。
三、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典型案例
(一)中欧班列运营
截至2019年6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开行城市62个,到达国外16个国家的53个城市。中欧班列是真正由地方推动、具有全局战略意义的丝路建设项目,是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参与最全面、知晓度最高的丝路建设项目,也是检验地方经济外向度、衡量地方经济开放意愿、带动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标尺性项目。
未来,中欧班列需要逐步实现财政补贴退出和市场化运营并实现更高层面的统筹和整合。
(二) 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2019年8月国家发改委颁布总体规划,这个项目充分体现了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动性和区域协作精神,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战略通道。衔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跨越四大经济走廊,综合推进沿海、沿边、沿江、内陆的开发开放。
未来,陆海新通道紧邻的东盟将成为“一带一路”最大机遇区;而我国西南地区将成为最富活力的开放前沿。
四、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在国际合作层面,把握不同区域特征和需求,结合本省的“五通七路”资源禀赋,制定开放对接方案。“一带一路”区域可大致分为以下五类:1、协作区:俄罗斯、巴基斯坦;2、机遇区:东盟加南亚和大洋洲;3、稳定区:中亚、西亚、蒙古;4、增长区:中东欧17国、拉美、非洲地区;5、攻坚区:西欧地区。
(二)在国内地区合作层面,一要注重“一带”和“一路”的双向参与,包括通道的双向利用和市场的双向开拓,二是要在产业合作、投资合作、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领域策划和实施更多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大型区域合作项目。
(三)在地方自身参与建设层面,一是要有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大局意识,在国家大局中体现本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和价值;要在“一带一路”的广阔国际开放平台中审视自身、定位自身、发展自身,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二是要避免掉入“区位优势”陷阱,真正探索出推动本地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独特路径。推动通道、物流、贸易、产业、投资的深度融合;改善营商环境、吸引重大投资、培育具有全球和区域竞争力的产业才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长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