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经济手段应对我国节能建筑中存在的问题

2019-02-16

山西建筑 2019年3期
关键词:建筑节能补贴建筑

薛 雅 文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0 引言

随着人类能源危机的逐步加剧,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欧美为代表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推广与研究建筑节能技术。我国也意识到建筑能耗为能源带来的危机,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关注建筑的节能设计。在建筑行业中,节能、低碳、可持续、绿色、生态、零排放这些词汇已大量占据我们的视野,与之相关的概念也被设计师反复提及用在各种汇报当中。

建筑的节能设计在近年来得到高度重视,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但在建筑节能技术不断普及的30年中,我国的建筑节能措施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资料,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建筑能耗在能源总消费量所占的比重不到10%。而2014年这一比重超过了30%,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会达到40%。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中国政府承诺,截至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我国现有的400亿m2的建筑中,节能建筑不到1%,建筑行业的节能与工业交通业相比,潜力最大,最容易产生效果。我国虽然高度重视建筑的节能设计,但由于起步较晚,急于求成,地域发展不均衡等多种原因,建筑节能设计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1 节能技术堆砌,对新技术的盲目乐观

对于在建筑节能领域的新技术,我们总是推崇备至,尤其是一些开发商和政府,总喜欢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噱头,一些杂志也非常热衷鼓吹一些节能领域的新成果。“零碳”“零排放”这些概念其实是经不住推敲的,建筑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碳排放。很多开发商和政府示范工程为了吸引眼球制造噱头,喜欢使用“最先进”的节能技术作为卖点,这些技术往往只能停留在理论推导阶段,可靠性和耐久性没有得到验证,而一些节能构造在国内还没有生产线,一旦发生故障,维护成本巨大。从历史角度看,建筑技术的革新要经过漫长的过程,我国建筑从茅茨土阶到木构阶段都经历了几千年时间,即使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钢筋混凝土建筑也没有完全取代砖瓦房。建筑不同于每年更换的电子产品,一项新技术从发布,到批量生产,再到得到市场普遍认可,要经历几十年的时间,贸然使用的节能技术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

世界公认的第一个零碳社区,英国的被丁顿村建于2002年,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节能技术,这个社区也被我国的许多杂志及媒体不断的报道,被当做节能社区的最佳典范。而笔者在2014年参观贝丁顿社区时发现,作为零排放设计亮点的雨水收集系统,以及利用芦苇湿地过滤生活用水的中水制造系统,因为运营成本、维护费用过高已经废弃。贝丁顿村最为环保的热电联产系统,利用小区附近70 hm2的速生林及废弃木料的发电系统,也已废弃停用。作为发电材料的速生林,每年的砍伐、种植、管理所需要消耗的人工费远远高于其用来发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最著名的节能示范建筑清华大学节能楼,耗费巨资建造造价高达2 000万欧元,节能楼中许多设计构想都未能实现,如利用空气循环原理设计的采暖系统及制冷系统最终未能达到效果,节能楼内只能使用空调采暖制冷,建筑能耗是80 kWh/m2,远超过清华大学平均水平,成为标准的耗能大户。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院士指出,国际上最先进的节能建筑在国内都已得到应用,但国内所谓的“低碳节能建筑”能耗水平均大于普通建筑,2007年建成的科技部21世纪议程中心实际运营能耗为74 kWh/m2,2010年建成的环保履约中心大楼运营能耗为76.04 kWh/m2。而号称建造“低碳地产”的南京朗诗国际,其平均建筑能耗在40 kWh/m2以上,比南京市的平均水平20 kWh/m2整整高出1倍。

2 盲目的节能补贴政策

政府对于节能建筑的补贴,从表面上看可以促进节能建筑的发展,但纵观我国几十年的各行业政策补贴,从来就没有对行业发展起到根本性的推动作用。环保行业的补贴没有避免日益严重的雾霾,国产汽车行业的补贴也没有避免外国品牌占领主流市场。补贴政策其实质是将国家有限的资源强制转移到某一项产业中,用于补贴的钱原本可以用于其他消费,这样做会损害其他产业的利益,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

房地产市场本质是逐利的,在补贴政策的推动下,会有很多开发商及建造者愿意造一些低碳、节能建筑,但他们更直接的目的不是为了节能的本身,而是拿到政府补贴。这样必然会催生出一批伪节能建筑,用一些远低于节能补贴的廉价劣质材料作为噱头,用各种手段通过节能审查,实则造出一批不节能的建筑,反而浪费了国家资源,拉低了建筑节能市场的普遍水平。2013年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公布,有348个项目单位挤占挪用、虚报冒领“三款科目”资金16.17亿元。2015年年底,长虹集团被国家审计署爆出伪造数据套取家电节能补贴达4.4亿人民币。政府的补贴行为,原本是一番好意,却更容易引起行业的畸形发展,且对于节能建筑的补贴只是停留在初期建设阶段,这更使得建设者对于节能建筑的建设只注重表面功夫,忽略后期使用效果,将节能行业的发展带入邪路。

3 节能建筑成本过高,难以深入人心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但远远没有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各地域发展严重不均衡,人均收入水平排名在世界100之后。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为依托,而照搬先进国家的节能技术,使得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节能政策难以落实。一些节能技术虽然效果良好,但是建造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只有少数高收入群体,或政府示范工程才可以使用,真正可以普及的节能建筑,不是建立在高成本的基础上。市场上采用了节能技术的建筑,平均建造成本会提高10%~15%,一栋100 m2左右的住房,成本会提高几万元,而对于普通消费者不会为支持国家的大政方针去买单。他们关注的是自身的经济利益,尤其是当下的经济利益,对于价格高出许多的节能住房,在若干年后节约的电费水费是否会收回当初增加的买房成本,对他们来说更是不确定的,为此多付出几万元也不是很现实。

脱离经济规律的节能政策,不仅使得成本较高的节能新技术难以落实,那些长期存在的浪费资源的落后建造技术也很难被淘汰。以我国长期使用的粘土砖为例,因为粘土砖的生产污染环境,消耗耕地资源而被拉入了节能建筑的黑名单,我国从2005年开始在各大城市限制粘土砖的使用,2012年国家发改委已在各县级城市全面禁止使用粘土砖。然而时至今日,在除了一线城市及省会城市外,粘土砖依然是人们常用的建筑材料。粘土砖对于建造者来说,粘土砖价格便宜施工方便,对于生产者来说,粘土砖生产设备投资成本低,原材料可以就地取材,生产线技术含量低容易大规模复制。有市场需求,又有可观的利润空间,而政府的监管又很难触及一些偏远地区,这才是粘土砖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只有新型墙材的价格远低于粘土砖,让使用者与生产者看到更好地经济效益时粘土砖才会被永远淘汰。

4 用经济手段推动节能建筑的发展

建造活动的本质是经济活动,各种法规、强条会有人规避,但面对经济利益人们只有追逐不会规避。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利用经济杠杆引导比行政命令的约束更能深入人心。经济杠杆推动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体现在以下方面。

4.1 以经济指标为节能衡量标准的使用后评价

在绿色建筑的理论中,提出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概念,即建筑的建造从前期的取材选址到建造过程再到后期的使用及拆除过程都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高效适用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全寿命周期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使用后评价,而建筑的使用过程是否真正做到节能才是节能设计是否合格的关键。只有在使用中能为用户省钱的节能建筑才会真正被大众所接受,只有将复杂的节能评价标准转化为确切直观的经济数字,才能让广大使用者也参与到节能建筑的建设活动中。

在网络发达的今天,可以建立专门的数据库,将节能建筑每年消耗的水暖电费用,如实的记录入库,并标明建筑中使用的节能技术、面积、位置等信息,可供公众查询。消费者在购买节能技术建造的房屋时,可以查询这些数据并与自己目前的住所对比,如果确实能看到节能建筑明显降低了使用费用,真正能节能省钱的建筑必然会受到市场的追捧。建筑市场对节能建筑的关注点逐步转移到注重使用实效的角度,避免了一些以高成本高技术作为卖点的伪节能建筑混淆公众的视听。

4.2 用税收政策限制低效能材料的使用

一些被淘汰的高能耗建筑材料的屡禁不止说明因为其价格低廉还有很大的市场,与其令行禁止,不如放开使用禁令而用税收的手段加以引导。在美国,粘土砖的使用并没有禁止,而是对使用粘土砖的建筑征收巨额的附加税,这使得粘土砖的建筑成本极高并成为奢侈品,在建筑市场上很少见到。我国的基础建设不如美国完善,监管体系很难深入到每一个角落,难免会有一些漏网之鱼在建造初期躲过了建设部门的监督。结合我国国情,将容易被规避的建设附加税改为水电暖附加税,并对高能耗建筑定期进行普查,设立举报监督系统,发现一例征税一例。并根据不同地域的发展程度,设定不同的税率系数,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更要提高税率,它们要对节能建筑发展尽更多的责任。低效能建筑通过税率的调节,大大增加了使用成本,缺乏经济优势建筑在市场中会被逐渐淘汰。

4.3 取消经济补贴政策,用市场的力量推动节能发展

节能补贴政策虽然会在短暂时间带动建筑市场使用节能材料,但由于节能补贴只注重前期建设而忽略后期使用效果,节能的真实效果难以落实。市场是节能技术最好的试金石,建筑节能技术不仅是为人类节约能源,更是直接降低了建筑的使用费用,这与建筑商追逐利润的本质并不矛盾。在良好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节能建筑一定会得到市场自发的推广,走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百度,腾讯,阿里这些蓬勃发展的互联网巨头企业,哪一个得到过政府的补贴扶持,他们都是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敏锐的捕捉到商机,不断地自我调整从而发展起来。

在能源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节能技术必然会成为社会重点的关注对象,建筑节能市场也会迎来一片曙光。由政府主导的一些节能示范工程,可以将主导者由政府换做节能建筑的生产商,生产商推广节能建筑比政府更加灵活高效,耗费的成本更低,更能准确把握市场方向。虽然建筑节能新技术在人类能源环境危机的推动下不断地涌现,面对这些被描述的天花乱坠的节能技术,我们要保持足够的理智,“高精尖”的建筑节能技术未必能达到它所描述的效果。建筑商不会真心为国家利益,人类能源问题承担责任,一定会对自身的经济利益负责。在政府取消经济补贴的前几年中,市场上可能会产生一些良莠不齐的节能建筑,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检验,追逐利润的资本市场一定会以最高的效率将适合我们国情的建筑节能技术筛选出来,将我国的节能建筑水平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猜你喜欢

建筑节能补贴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土木工程中建筑节能的重要性简述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现代建筑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二孩补贴”难抵养娃成本
晏平要补贴有多难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