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9-02-16王一鹏
王一鹏
(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 甘肃 兰州 730000)
0 引言
近几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之下,地质工作者都在努力探寻政企分开的方式和政事分开的方式,积极努力制定一套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地质工作新制度,另一方面,各部门都在积极配合,争取制定一个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相关制度。在1996 年时,我国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与此同时,相继出台和实施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快等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了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的整制度框架,这一切努力都为矿产勘查投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扎实了基础。伴随着制度的实施和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矿业权市场逐渐活跃起来,商业性矿产勘查投资的多元化格局也在进一步完善之中。总的来说,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查投入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还是存在速度不快、投入结构不平衡的现象,这和新形势对地质工作的需要比较起来,有效的投入额度显然是不足的,究其原因是政府、企业各个地质工作投入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1 我国地质勘察投入现状
1.1 地址勘查投入情况
从改革开发到2000 年左右,我国实际投入地址勘查工作的总体费用呈现上升趋势,由1989 年的63 亿提升到2004 年的290 亿,这其中投入油气总量最多。经济增长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过多,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近几年我国地址勘查行业政府财政投入费用总量也在逐年增长,2003 年就已经近100 多亿,但是其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却在减小。
从资金的来源来说,早期我国的地勘行业投入额度达到259 亿元左右,其中国家投入额度为近10 亿元,包括矿产资源补偿的费用;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额度达到6.24 亿元,包括矿产资源补偿的费用;而企业单位的投资额度达到243 亿元,企业单位投资是整个地址勘查投资的主要来源;其他资金仅仅有0.66 亿元。而且,企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还在逐年增加,政府财政投入却在下降。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国在地勘行业的投资额度是逐渐增加的。一是总费用在增加,二是政府财政拨款额度在增加,三是政府拨款额度在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在减小,四是财政支出中投入实际地勘行业的比重在减少,政府拨款的费用主要用于事业单位的人员支出和扶持地勘行业的改革成本与相应的社会保障,五是企业投资比重不断上升。
1.2 地勘投入结构和变化
油气勘查的费用一直在增长,但是2000 年出现增长缓慢的现象,2004 年却又迅速增长,甚至达到了254 亿元。就地质勘察工作费用的专业结构来说,油气的地勘工作费用正在逐年上升而勘查费用也是逐年上升的,严重的会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好的机制会使得油气勘查的费用增加,它的主要支出是用于提取石油产量。
除此之外,我国的非油气勘查的投入也在增加。但是,考虑到物价上涨,找矿难度大等因素,非油气勘查的资金投入的速度不会过快,甚至是缓慢。不区分矿种的地质勘查工作的投入主要包括基础的地质工作、综合研究等。但是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难度较低的。2000 年左右,这类工作的投资约18 亿,但是,近几年的投入减少了一些,这也就说明了风险大的一些地质工作的投入在削弱。
目前,我国在野外实施勘查的项目大约1000 多个,勘查投资也在逐年增加。其中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资金投入都明显增加。
2 我国地址勘查投入的问题
尽管我国对地质勘查的资金投入比较大,但是这远远满足不了当前中国的实际需求。公益性的地质勘查的投资远远不足,商业性勘查市场是不完善的,而且投资环境也差强人意,多元化的资金投入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水平。所以,目前最主要的是深化改革,在增加人力投入的同时,扩大相应的工作规模,逐步适应经济的发展要求。现在,主要的问题包括:
2.1 有效投入不足,满足不了工作的实际需求
目前,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能源问题,能源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步。如果地质勘查的投入不足,矿产侦查的工作就会做不到位。我国西部地区还存在一批勘探的新区域,东部油气区则是比成熟的勘探区。国际上,在水下勘探的深度达到了2000 米,但是我国目前还需要继续努力。总的来说,我国固体矿产的勘探水平不高,勘探的区域仅仅占到28%左右,面对8 万多种物体,探查的物体知识冰山一角,仅仅对20 万左右的矿点中的十分之一进行了勘探。西部地区和大兴安岭的勘探程度最低,几乎大都是勘探空白区域。
2.2 公益性勘查的投入不足
公益性勘查的投入明显不足,导致了公益性勘探工作的程度不够,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现在普遍还存在使用20 年之前的资料的现象,对于地下水和海洋的勘探工作程度不高。我国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的地质调查几乎是空白的。而且,近几年找矿的难度加大,对很多公益性勘探工作程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矿产勘探的风险明显增大,公益性和商业性勘探工作脱节,从而造成了开发基地的短缺。
2.3 完善市场的过程比较漫长
因为我国矿业市场还不完善,风险勘探的资本市场也没形成,这不仅影响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入,而且还影响了外商和个人的资金投入。目前,我国的矿产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资源再生补偿制度,很多企业没有资源补充能力,这对勘探行业的发展影响很大。大多数的民营资本和国外的资本都对矿产市场感兴趣,而且勘查前景不可估量,有很大的实践价值,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应。但是,因为勘探的水平和资源的质量问题使得这些人担心利益问题而不敢深入投资。而且,矿产勘查的资本远远赶不上目前的资本需求,尤其是非油气矿产相关的勘查程度。我国的深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还是存在很大的找矿潜力的,所以还是有很大的投资空间。
3 对策和建议
现在,最紧要的事情就是深化改革,建立一个完善的体制,以加快发展,在扩大地质工作规模程度的同时,确保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中加大力度,使得投资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中央和政府要对照部门的预算要求,把公益性地质调查的支出经费作为重点内容,保证补偿到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合理的增长机制。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政府要尽力增加公益性地质工作的投入力度。政府制定完善健全的市场,在积极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下,改善市场的环境,改善经济的发展速度,加强宏观调控和支持力度,引导着社会资本的投入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 结束语
本文讨论了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的现状和变化,仔细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结论,希望本文的论述能为我国的地质勘查工作作出一点微薄之力,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促进我国矿业的长期稳定发展。而且,近年来,我国地质勘探投入的额度正在逐年增加。相信在将来,市场会逐步健全,公益性勘探会越来越好,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也会日益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