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应对措施
2019-02-16彭袆豪
彭袆豪
(广东省路桥建设有限公司云梧分公司 527300)
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技术问题
1.1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预算编制不完善
目前广东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形势严峻,虽然每年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都有专项养护费用,养护费用也在逐年增加,但是由于高速公路基数过大,导致公路养护预算定额涵盖面过小。目前,养护预算主要以路况调查数据和指标为依据,参考临省公路养护预算定额或者建设工程预算定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理想,加之现如今交通安全维护费费用投入大多是静态管理模式,交通安全维护费相关费用仍采用固定费率包干使用,未考虑高速公路实际交通量及高速公路桥隧占比等问题。导致需要考虑高速公路养护专项资金准备的科学性不准确。在养护管理部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重复的审计和重新设计也导致预算的准确性不令人满意。养护管理缺乏对早期预防性养护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道路病害的频繁发生和后期养护成本高。由于养护资金不足,基本上采用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则。养护资金需求存在缺口,我们可知,路况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金额的多少。在资金缺口中,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理想导致了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1.2 养护工程规模化不足
目前大部分养护专项工程规模小,各参建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因项目规模小而降低要求,人员投入不足,工作推进较为缓慢。不重视预防性养护和早期养护,“坏了才修”的被动管护方式较为普遍,其花费不少但效果不佳,无法降低全寿命成本、促进养护的良性循环。过程决定效率,过程影响效率。由于一些养护专项工程规模小,各参建单位不重视或干脆直接交给下边人负责;各参建单位不重视的结果会导致两种情况发生:一是各类养护工程参与人群普遍层次低,养护施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差,不论对养护工程进度还是养护工程进度质量都会造成难以预料和控制的情况;二是,养护施工要求我可以曲解,甚至形式我可以不顾,比较任性。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节约工程成本,选用了性能较差的机械设备和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容易造成高速公路的质量问题。
1.3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段和方法落后
养护质量缺少标准支撑, 由于高速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评标准的缺失,管理者们只能依旧参考建设工程质量评定进行评定。日常养护管理容易受到政府工作机制的干扰和方法还比较落后的影响。养护管理信息水平低,信息管理整体联动性不足。高速公路虽然均采用了养护管理系统,也配备了养护管理系统的移动终端,但还没有达到减少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系统相对封闭,各个养护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互联性、互通性不足。各单位资料仍以纸质形式提交,养护管理科研创新少,四项新技术推动较慢,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对四项新技术也不能积极应用,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来促进研究和开发。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科研课题虽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但尚未投入使用,科研效果尚未发挥。
2 完善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应对措施
2.1 深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加强高速公路管理政事分离,政事分离的本质是改变制度的"行政性"。政府职能的分离需要明确界定和划分政府和公共机构的职能界限,改变交通厅与所属现有公路机构之间的关系,以及改变分包商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化的养护管理人员制度,为了深化养护体制改革,有必要建立一套适合公路机构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要打破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分配中的"大锅饭",就要真正把工资收入与岗位实际贡献和工作绩效挂钩,而不是实行统一绩效下的平均分配,认识到要按比例分配。为使收入分配向高层次骨干倾斜,优化内部人员晋升渠道,大幅提高养护专业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完善养护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是高速公路管理机构良好运行的基本保障,是对其行为的系统约束,是判断高速公路养护行业发展水平的基本依据。良好的法律环境可以使公路养护和发展合法、规范,形成规范、公平、有效、有竞争力的改革发展环境。确保强制性养护管理工作,及时调整和修改,以适应高速公路养护工作的发展。
2.2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区域合作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过程中要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区域合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兼顾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培育和维护市场成熟主体,结合当前维护实践。随着养护市场的成熟和稳定,合同管理经验的积累和政策法规的完善,使得跨区域养护管理成为可能。促进高速公路养护新型材料业与高端装备业协同创新、联动发展创造契机和机遇。高速公路养护区域装备集群发展、合作共赢,将提升高速公路养护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推动区域高速公路养护工作发展迈上新的台阶。加强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区域合作应集中统一的跨区域维护管理,加强与相邻地市高速公路养护的密切合作,可以形成养护大规模化,实现养护成本和人员设置的统筹安排和协调,达到节约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和高速公路运营成本的目的。
2.3 加大养护四新技术推广及应用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四新”技术作为提高工程科技含量,优化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最和环度效及的重要渠道。为进一步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提高公路预防性养护工程质量,加大养护四新技术推广。就预养护技术、施工工艺、使用性能、未来前景等各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要做好各项指标的检测,将施工前、施工后以及使用一段时间后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积累“四新技术”经验。
2.4 加强高速公路养护智能维护管理
大数据在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发展方向。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应与时俱进,以大数据为主要智能手段。随着养护业务数据的不断积累,对养护业务联动和数据共享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高速公路应优化现有的养护管理体系,完善运营客户。共享部分数据,减少通过所有者的信息传输。数据信息化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使年度数据易于获取和比较,评估管理和平时访问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养护管理的效率。依靠建立的养护信息数据库,推进维修决策支持系统建设。通过合理调用数据库,完善基本项目数据库,由设计单位结合实际设计合理的维护方案,数据库滚动更新。高速公路管理单位在编制养护预算时,也可以根据养护数据的优先级随时调用历年数据,为养护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提供支撑。通过对历年数据计划的比较和病害的分析,利用大数据进行决策,实现科学合理的年度维护中长期计划和年度计划。通过对智能养护管理手段的探索和应用,可以提高养护管理的效率,逐步实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智能化,取得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发展成果。
3 结束语
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是提升高速公路整体业绩水平、增加高速公路长远的市场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之一,其重要的地位是其他很多措施无法比拟和替代的。由于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行为,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体系,因此在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认真对待、精益求精。为了我国高速公路更好地发展,在我国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今天能有拥有更强的竞争力,针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展开研究是一件具有其重要现实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