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剖析
2019-02-16董翼杨迎彭前
董 翼 杨 迎 彭 前
(贵州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550004)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整体规划建设以及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农村各项管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前广大范围内的农村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但是在集中供水运行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各类因素的制约,导致其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尤其是广大的山区农村。如何做好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工作,也成为了当前我国农村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1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重要性分析
就当前我国广大山区农村而言,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其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在影响当地居民正常生产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还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严重的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但随着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以及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工作的实施,当前山区农村水资源应用也在最大限度上得到有效的开发,不但可以有效的满足当前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要求,在农作物灌溉以及各项生产用水过程中,其用水质量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除此之外,随着山区农村集中供水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其整个供水体系也日益完善,相应的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也越来越高,这样也就可以更好为山区农村提供更为优质的供水服务[1]。对于上述工作而言,都离不开一个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因此,对于当前山区农村集中供水工作而言,做好其运行管理工作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概述
2.1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现状分析
对于当前我国广大范围内的山区农村而言,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对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当前水资源短缺以及保障农村用水相关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对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进行建设、应用及维护,尤其是广大山区农村。并且经过多年的发展,当前我国山区农村基本实现了集中供水。此外,在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方面,也呈现出受益人口多、规模效益明显以及投入资金大等优势,在广大山区受到了一致的好评。
2.2 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当前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广大山区农村范围内,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其依然存在着各类问题,其中,最为普遍存在着的问题就是重建设、轻管理、管理工作很难真正落到实处、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等等。只有在具体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对这类问题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山区农村集中供水整体水平的有效提升。
3 提升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3.1 制定并强制推行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方法
基于当前我国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工作现状及其存在着的诸多问题,笔者认为,要想实现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首要的一项措施就是制定并强制推行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政府应根据当其供水管理工作实际,结合当地农民实际的用水需求,来制定相应的《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方法》,并保证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其次,从法律法规、水质管理、水源保护、水费管理以及水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入手[2],对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基本要求及具体工作要求进行明确,对于以国家投资为主,以村民投资为辅的集中供水工程,应保证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应归国家所有;最后,由当地水利行政部门来行使相关的管理权,并在管理过程中严格依据《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方法》中的要求开展相应管理工作,在具体的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应由当地水利行政部门牵头,建立起相应基层集中供水管理机制,以此来逐步实现对于山区农村集中供水的有效管理。
3.2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
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机构是实现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整体水平最为基础的一项措施。简单来说,科学完善的管理机构是保证管理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重要基础。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集中供水管理机构,并以《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方法》为依据,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更为高效的管理制度,同时对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其次,管理机构应选拔一批专业技能较强的高素质人才作为主要管理工作人员,并以此为主体来开展相应的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工作;最后,在实际的管理工作过程中还应积极的将一些现代化新型管理模式应用其中,比如一体化管理模式等等,通过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同时对相关收费标准以及价格标准进行规范,然后基于一体化管理平台来实现对于集中供水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专业化管理机构过程中,还应将水资源循环利用纳入到具体的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3.3 建立相应的维护专项基金和制度
为了保证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建立相应的维护专项基金和制度同样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首先,当地政府多数为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在办法中对饮水、用水以及农业灌溉工程的专项维护费用进行明确;其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应根据用水的需求,将供水工程养护资金进行分类,具体为县级财政补贴和水费提留两类,同时在长期的管理工作过程中,依据具体的供水工程维护资金应用状况,来对既有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为后续相关供水工作的开展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
3.4 将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应用其中
所谓的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指的就是在集中供水运行管理过程中,结合当其实际的,建立其一个县、镇、村共同参与的一体化新模式,然后依托相应的管理平台,实现区域性集中供水的一体化管理。对于县级供水站而言,其主要的工作内容为对全县范围内农村集中供水进行宏观指导;对于镇一级的供水站而言,其主要是应对区域内的集中供水工作进行协调、指导现场供水工程建设以及突发问题处理等等;对于村一级供水站而言,其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对供水工程管道、设备维护以及水费抄核收等等,通过县、镇、村共同协作,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整体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农村基本已经实现了集中供水,但是就广大范围内的山区农村供水而言,其普遍具有用户多且分布相对分散、工程线路较长等特点,使得其在后续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类问题。只有对当前山区农村集中供水工作过程中存在着的各类问题进行正确的认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才能更好的实现当前我国山区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