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分析
2019-02-16孙海霞
孙海霞
(天津新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天津 301600)
随着国家建设新时期的带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我国建筑行业的要求逐步提高,建筑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是提高建筑行业整体规范水平,适应新要求的重要举措。
1 建筑工程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行业要想蓬勃发展,在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做好建筑工程管理是必要且重要的工作,这是因为建筑工程管理是对建筑工程全过程的统筹协调,是确保工程设计、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全部落实达标的根本保障,但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当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思想上缺乏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工程的项目数量大幅增加,部分建筑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利益盲目提升建筑工程施工速度,而主观上忽视了对建筑工程的管理,使得施工过程混乱,不仅无法保证施工质量,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施工成本。
其次,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体制不完善。这种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体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许多企业错误的理解“钱要花在刀刃上”的概念,通过在体制内削减建筑工程管理岗位和裁撤合并相关部门以缩减开支,节约成本,这势必会使保留下来的部门及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增大,很难保质保量的完成好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而且这种情况在建筑行业内部并不罕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建筑行业的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再者,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流于形式。现阶段试行的建筑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缺乏针对性和科学性,制度中的部分条例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并不能起到良好而深入地管理效果,没有科学合理、针对深入的相关制度作为依据保障,要想实现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难度。
最后,建筑工程管理的优秀人才匮乏。由于多年来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相关工作开展敷衍马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建筑工程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培养,现阶段相关工作人员更多地是应付检查,进行表面工作,在专业知识、临场应变、管理经验等多方面都存在巨大缺陷。
2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表现的较为直接,一方面是建筑行业总体对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使得新方法、新思维无法很好地推广落实,另一方面是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缺乏职业规划,缺乏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规范建筑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的决心。
客观因素包括的内容较多,结合具体工作经验,主要包括人员、设备、材料、技术和环境。具体分析如下:
人员。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占据主导地位,建筑工程管理的本质其实是对人的管理,许多问题的产生都由人为造成。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参与施工的人员多为临时组织的施工队伍,一方面人员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培训树立规范施工的意识和掌握规范施工的流程,另一方面其自身素养较低,并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多数是凭借经验进行施工工作。
设备。设备是建筑工程过程中必要的机械工具,在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其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购买的设备与施工实际需求不符、设备性能严重不足、设备使用只用不养等方面,容易造成施工偏差、安全事故、成本增加等问题。
材料。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所说的材料,主要是指进场材料,进场材料质量的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为此要在材料的选购、检验、抽检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避免在利益的诱惑引导下,使得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为建筑工程管理造成困扰,影响到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拖慢施工进度。
技术。施工技术的与时俱进十分重要,是建筑企业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表现,如果坚持因循守旧,不求变革,势必会使施工技术不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法在根本上提升工作效率,节约施工成本,达到更好地建设效果。
环境。环境因素一方面是指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污水、废渣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指大风、雨雪、冰冻等自然天气状况对施工造成的影响。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分类妥善处理,而对于自然天气尤其是恶劣气候则要提前做好工作,通过建筑工程管理实现施工与环境的协调。
3 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分析
现阶段,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已经被看作衡量建筑行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做到具有针对性地科学合理有序开展,另一方面也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大胆改革创新,以弥补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起步较晚的缺陷。综合考虑,提出以下做好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具体分析如下:、
3.1 创新完善建筑工程管理的体系与制度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起步较晚,在创新和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制度时要在借鉴参考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适用的、特色的、合理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与制度。要在体系与制度中体现新时期、新环境下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要求,涵盖对权责、人员、设备、材料、技术等的管理内容。
3.2 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动态模式
建立建筑工程管理的动态模式,就要求相关人员深入施工现场,及时掌握施工进度及安全规范施工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解决,加强与业主、施工单位的沟通交流。另外需要对工程造价实行动态的管理,认真仔细核算相关成本,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预算。
3.3 培养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人才
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资质、专业证书的考取,以提高人才的整体职业素养,另一方面要注意实践经验的积累,尤其是参与到大型、重要或者具有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去。现阶段,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度较高,建筑工程管理的人才也不例外,在做好本行业相关知识培训学习外,还可以对人才进行经济、设计、合同、造价等方面的培训。
3.4 加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控制
加强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客观因素的控制,主要内容是材料、设备等。要严格规范采购人员的购买行为,避免其受到利益的诱惑而购进劣质材料,另外对于进场的材料和设备要严格做好质量的把关,材料要抽检,设备要维护保养,以此确保整体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确保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4 结语
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对于建筑工程的要求逐步提高,对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视程度和水平也相应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工作能否有效开展,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随着建筑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会显得愈发重要,为此,针对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提出对策,落实解决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