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教师如何培养高素质化工人才的思考

2019-02-16李孝莉陈虎子

山东化工 2019年24期
关键词:化工工匠技能

李孝莉,刘 佳,陈虎子

(1.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0;2.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江苏 连云港 222062;3.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200)

近年来,化工企业事故偶有发生,负面报道屡见不鲜。尤其2017年和2018年连续每年发生两起重大事故,让社会人对化工充满警觉和危机感,直接导致高职高专化工专业的招生形势变得严峻。与从事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工行业工作相比,学生及其家长更青睐于环境优美、安全稳定、薪资诱人的师范、计算机和国贸等行业工作。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一名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专业教师及新生班主任,如何通过职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敬业观,重燃他们学习的激情,为化工行业培养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人认为,现阶段将个人观点总结为以下三点供同行参考:

1 关注学生心理,培养学习动机

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是由于高考失利失去进本科院校就读的机会,他们选择化工专业可能仅仅是为了填报志愿稳妥,而不是因为兴趣。他们一方面经受着自己心理的落差和家长的埋怨,易产生自卑心理;另一方面,由于媒体的片面报道,他们潜意识认为选择了化工专业以后就得从事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的高危行业的工作,于是他们对未来失去期待,自暴自弃,易产生“动力真空带”或“理想间歇期”[1]。大学的教学模式与中学有很大的区别,需要学生自主学习。高职学生一般学习能力不强,或者学习方法不科学。在没有父母监督,也没有老师严格要求的条件下,部分高职生上课听不懂,下课不自学,导致考试挂红灯,甚至厌学逃学。另外,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有学生来自偏远的西藏、新疆,他们住在一起时会由于饮食习惯差异显著,性格家庭情况也不同,出现冲突,产生孤独感、困惑和烦恼。有的学生还会因为交流困难,迷恋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针对以上心理问题,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化工专业的学生喜欢本专业。首先从专业谈起,入学之初,可以以主题班会、参观走访化工企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开展化工行业情况、发展前景与趋势教育,加强就业形势教育,让学生了解到虽然近年化工行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但全国各地开始防控重点行业领域重大安全风险,有安全隐患的化工企业都被责令停产整治,现代化工正向安全环保、清洁生产迈进,已经不是高危行业。让化工专业学生知道化工、了解化工、热爱化工,打消学生就业顾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敬业观,重燃学习的激情[2-3]。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高职校园文化活动,锻炼综合能力,增强信心,提高心理韧性和学习兴趣。同时加强感恩教育、挫折教育、恋爱与性教育和生命观教育,例如邀请劳动模范、优秀毕业生交谈座谈来校进行现身说法分享成功案例,从而让学生感受学习成功的喜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班主任老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帮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要根据自己能力设定近期目标,帮助学生设立自我纵向比较目标,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部动机,让他们以最健康的心态投入到高职院校的新的学习生活中去。

2 以学生为主体,改进课堂教学

2.1 课程教学现状

(1)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根据应用化工专业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开设了一系列理工科课程,虽然如此,枯燥的学科知识依然令学生望而生畏。大一需要学习高等数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等基本理论,大二则要学习大量的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合成分析等专业知识,如化工原理、工业分析技术、化工产品检验分析、有机合成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大量的算法、化学公式枯燥而乏味,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耐心、细心,让学生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基于此,老师课上多以“满堂灌”的形式讲解,而学生也听得昏昏欲睡。

(2)学校软、硬件条件 应用化工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行业知识和技术,具备独立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精密、准确计算进行生产质量管控的能力。但是许多老师却不能做得很好,他们教给学生更多是理论知识,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工作的局限性造成的。一方面,多数老师直接从学校走向工作岗位,自身并没太多的化工实践经验,只能间接地掌握国内化工的发展变化信息,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偏颇,不能给学生更多的迁移;另一方面,教师所担任的教学课程一般与所学专业相关,基本固定,在自身研究的领域专业性高,但是对其他课程的知识则知之甚少,未能帮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和规模决定其硬件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实践教学时对多种大型的设备、精密的仪器需求。学生学习无法建立良好的连续性、系统性和整体意识[4]。

2.2 课堂教学改革措施

为了改善化工类课程的教学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授课时应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极大放飞其思想和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授课时做到以下几点: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这个教学原则看似老生常谈,但新时代却赋予其新的含义。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文化知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与今后就业岗位接轨,夯实其理论基础。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能盲目简单化,而是需要研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精准选择知识,了解其在该教材和专业培养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重点知识提取出来重点讲解。以《工业分析技术》的第三章化工产品分析中水分的测定方法为例,化工产品中的水分测定方法包括烘干法、卡尔费休滴定法、共沸蒸馏法、气相色谱法等。教师在网络搜索和企业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发现常用的是烘干法、卡尔费休滴定法,教学时重点介绍这两种即可。

(2)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和习惯,保证课上讲到的重点知识能够课上领会。高职学生知识基础薄弱,自觉学习知识及技能的习惯和能力不足,如果把每次课所有的知识都放在课堂上讲,内容多,速度快,不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也不能得以有效突破。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课上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分散至课前、课中和课后,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可以利用云班课、超星学习通等手机APP辅助教学,根据需要采用反转课堂、项目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以任务引领,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或成功的喜悦。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微课、游戏、仿真模拟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助推专业教学,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过程中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以《工业分析技术》检测尿素中总氮的方法讲解为例,教师可以以教学平台为依托,贯穿教学始终。课前教师可以上传预习材料,让学生初步了解重点所在,课上带着问题学习重点知识,能自觉集中注意力。教学过程涉及的传统凯式定氮和自动凯式定氮仪的操作视频可以同步到网络教学平台,教师简单介绍后,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深化对定氮原理的学习。该过程可以根据不同班级的活跃情况选择适宜的汇报结论的方式,以提高班级学生课堂参与度。如班级学生整体偏安静,羞于表达,可以采用类似635默写式智力激发法,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写在纸片上、拍照、上传讨论区;如学生大多较开朗,课堂积极踊跃表达自己,直接鼓励学生推选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描述出来即可。之后,可以组织简单的案例计算,学生完成练习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课后,教师可以平台上以微课补充介绍企业实际操作时应该注意的事项和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整个课堂中学生表现,包括课前-课中-课后,都以不同的权重计入综合测评成绩。与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相比,通过以上科学的方式实施教学,应该可以更好地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课堂上有效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以赛促学,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属于一种职业精神。具体来讲,就是从业者对待制造和服务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是不断雕琢产品、改善工艺、享受产品升华的过程,其基本内涵应包括敬业、严谨、专注、精益、创新等方面。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就是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勇于创新[5]。

从2016年“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进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对“工匠精神”的多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共识。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高职校园文化是培育工匠精神的土壤。在化工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工匠精神培育对化工专业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落实指明了方向,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在教学中进行落实。

(1)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是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是学生“匠心”培育者。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更容易培养出有“工匠精神”的学生。自于企业一线具有高职教师是企业的能工巧匠,经过长期的岗位磨砺,职业 “工匠精神”基本形成,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传承“工匠精神”。另一部分从学校毕业就转入教师行业的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未经过岗位的历练,工作中应积极参加企业挂职实践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中的“工匠精神”,积极向双师型教师队伍靠拢。教师在技能教学和比赛辅导中,应该亲自操作,引导学生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的职业素养。

(2)立德树人,以赛促教 有调查表明,大部分企业对青年应聘者最大要求是:除了上岗必须的职业技能之外,还必须懂得做人的道理,具备工作责任心。他们认为经验、知识和能力可以在工作中逐步培养,但是为人、工作责任心等素质必须在学校逐步形成。近两年发生的化工事故原因分析体现,宏观层面主要是政府和相关监管部门安全红线意识不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微观层面则是由于部分企业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安全意识缺失,违法违规行为突出,工作过程中专注严谨不够,责任意识不足,应急事故处理能力欠缺。那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有责任心、专注严谨、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风向标,是考核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选拔优秀技能人才的一种手段。化工技能竞赛以真实职业岗位任务为基础,分设相关操作考核项目,并根据不同工作任务确定竞赛内容和考核标准。竞赛内容涉及典型化工操作岗位上的生产控制、事故处理和优化操作等岗位技能,以及团队合作等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选拔,可以提高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专项技能,如数据处理能力、与人合作能力、“SHEQ”等职业关键能力,还能培养专注严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正式的技能比赛,学校层面也可以组织化工相关的技能竞赛,鼓励全体学生参加技能竞赛,以技能竞赛的标准规范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颠覆学生以往“60分万岁”的观念,从而促进学生成为高尚的人、优秀的工匠[6]。

3 产教融合,培养工匠精神

传统教学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毕业后就业多数是严重脱节的,他们不能正确看待自己的学历、能力,部分学生因无法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往往会伴随焦虑和抑郁、自卑或者自负,求职时也容易盲目与他人攀比,以致自己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一些高职院校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开始根据化工企业需求,分析确定职业典型工作任务及行动领域,参照化工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构建符合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学校课程 + 企业课程”校企双元课程体系。从而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岗位技能要求对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职业素质和能力双高的学生。

另外,学校在组织学生实习时也应该推行积极现代师徒制,而不是走过场、敷衍了事。由于化工企业大都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具有易燃易爆危险性大的特殊性,对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严格要求,与化工企业合作以现代师徒制形式培养人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式,学生与企业工匠零距离接触,实现校企无缝对接,目前部分大型医药、石化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时会采用该方式定向培养。

最后,在校舍充足的前提下,化工院系可以加强与一些小企业的合作,如第三方环境检测中心,或者小型无污染的加工厂,以实现部分资源共享。学校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闲置的场地,获得企业场地租金,还能给少部分有能力的在校学生提供校内企业兼职机会,拓展专业相关的知识和岗位技能;而企业既可以共享学校的场地、后勤保障资源,还可以获得素质较高的实习人员,从而实现校企互利共赢,一起助力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化工工匠技能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