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9-02-16王妍妍
王妍妍,陈 宇
(滨州学院 化工与安全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0)
高等教育需要应时而变,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则需要持续创新。滨州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其面向地方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等一线需求,需要培养技术突出,专业对口的应用型人才。滨州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主动适应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着力打造民用航空、生态环境、化学化工等7大应用型专业群,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理、工、文、教、经、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支撑的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在此过程中,创新“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让区域行业全程参与,与区域行业企业建立深厚、紧密、实质性的联合培养机制,缩短用人单位与人才培养直接的差距,为其他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借鉴。
1 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意义
第一,突出办学特色。与传统的“985”,“211”研究型大学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校硬件和软件上投入不足,因此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研究型大学相比,专业的理论基础较差,创新能力也较弱。而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相比,其实践动手能力也达不到相应的水准,因此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1]。而致力于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区域行业和企业协同培养,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对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师资团队,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突出应用型院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提高就业竞争力。目前,从高校毕业的人才,其所学专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均有待提高,而社会上的企业需要大量的可操纵性的应用型人才。由此可见,企业的需求与学校培养的人才资源存在着尚待调和的矛盾,而这也成为了目前人才培养和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应用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进行校企合作,尤其是结合当地的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可以针对性的着重培养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在当地产业中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以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为指引,对教授的内容与知识点进行创新化转变,由此可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更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使其毕业后快速融入到区域企业的环境中,为其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捷径。
第三,降低企业成本。优胜劣汰是21世纪所有企业面临的挑战。为了最大化企业获得的利润,企业将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其生产和经营成本。地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立足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当地企业对人才技能的要求,其培养的人才可以更好的适应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地区特色的经济发展项目。在应用化学的专业技能上,立足当地的发展,可以为当地企业培养了解地区经济发展趋势的应用化学专业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实现随到随用,缩短了毕业生在任职岗位的适应时间,也减少了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培训上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 对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构建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应用型本科院校和区域企业通力合作,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项目合作等方面进行合理分工。
第一,优化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根据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深厚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且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更好的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则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学生发展和企业需求综合设计和考量。笔者所在单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通过市场调研,专家论证等方式,确立了以下的培养方案:本专业面向精细化工及相关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能在化学化工、能源、轻工、医药、商检、环保和航空涂料等行业,从事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同时,强调学生掌握应用化学专业所需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解决化学化工、能源、轻工、医药、商检、环保和航空涂料等领域复杂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担任精细化工领域团队负责人;具备精细化工行业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能从事化学化工、能源、轻工、医药、商检、环保和航空涂料等领域的产品研发、工艺开发、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适应精细化工行业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变化。
第二,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一方面要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相符合,一方面要与区域企业的需要相结合。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基础开发课程,突出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以培养应用技术为要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突出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学模式改革中,增强与区域企业合作的机密性,积极聘请区域企业内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学校进行专门讲座,开拓学生眼界,搭起大学生和社会沟通的桥梁。由于他们深知区域行业现状,为适应大学生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方案中,应该邀请区域行业专业人士参与进来,以达到教师校内理论教学和行业资深人士校外实践教学的双向发展路径。同时,利用学校的基础设施和人才优势,为行业企业研究人员开展更好的培训服务,实现校企双赢[3]。与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京博控股发展有限公司,以及西王集团有限公司等当地知名企业合作,联合办学,直接提供企业需要的人才,推动教学改革,教师团队逐渐向双师方向的转变。并且,聘请业务精英和骨干人员到课堂上与学生和老师分享应用化学领域发展的最新热点,把他们平时的实际操作经验分享给在校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状况。
第三,开展全方位的项目合作。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实际,结合区域行业和企业发展状况和产业特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的软硬件条件,加深校企在科学研究领域的项目合作。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都有一定的机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校内的其他科研训练计划,然而在校大学生与市场及企业接触的机会较少,很难独自寻找到合适的课题开展研究。一方面,学生的项目或者课题可以与区域企业结合,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点,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探讨分析,从而确立相应的研究课题。课题研究过程中,由企业里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带队,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撰写项目研究报告。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毕业生快速的参与企业活动中去。另一方面,也可以直接让学生参与校内教师横向课题的研究,在该研究过程中,通过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锻炼,可以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样为服务行业和企业提高自身实力。同时,区域企业应与校内老师经常沟通与交流,及时就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在校老师讨论和共同学习,而在校老师则可以以此为案例进行课题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充分的接触企业生产实际,培养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 结语
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当前经济发展趋势和现状。依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以应用化学专业为切入口,立足学科建设实际需求,创新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以及项目合作等方面与区域企业进行分工协作,将为培养新势态下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提供一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