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化工专业德育模式探究
2019-02-16王恒磊王雅男曾祥梅
王 欣,王恒磊,王 超,王雅男,曾祥梅
(山东化工职业学院 化学工程系,山东 潍坊 261000)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不断地为企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手段所进行的道德教育模式已经落后[1],无法满足企业对新时代下人才的需求。针对这一点,高职化工专业的德育教学模式也需要积极做出改变。
1 “互联网+”概念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2],是用互联网思维、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使其形成新行业形态[3]。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通过使用互联网平台和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完成产业升级[4]。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可以充分感受到化工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优势,意识到了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巨大影响力。化工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开拓客户资源、降低交易成本、优化物流运作、降低物流成本、创新融资模式、降低供应链融资成本,促进了化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的德育教育现状
2.1 专业德育教育缺失
化工行业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高等职业院校化工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化工行业培养人品好、技能强、紧跟时代的高素质职业人才[6]。而目前,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德育教育大多是普通思政科教师承担,而专业教师往往只重视专业技能教育,忽视德育教育。这就造成思政教师所进行的德育内容较为单一,且忽视行业特点,职业指导性不够,在近几年频发的化工事故中,也证明了目前专业德育教育的缺失。
2.2 德育教学方式单一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学校里的德育教学是学生获得道德知识最直接、便捷的方式。但是,高职化工专业德育教学内容过于形式化,仅仅是进行简单地德育知识灌输,讲的痕迹越重,灌输的意味愈浓。学生接受信息只凭耳朵,知识建构完全依靠看似空中楼阁的传递,很难达到理想的意义理解。同时,这种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统授课方式枯燥无味,也难以提起学生兴趣。
2.3 学校、社会和家庭沟通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所招生的学生的层次不高,生源质量较差且参差不齐,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加之社会不良思想、化工行业的不正之风,仅仅依靠学校一方的德育教育已经显得十分单薄。同时,对于高职寄宿制学生来说,与家长聚少离多,家人对远在外地的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等并不清楚,而孩子的教育是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共同进行的,任何一方的教育力量都不能忽视。
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化工专业德育模式探究
3.1 将专业教育融合到德育教育,形成专业德育模式
德育知识的传播者不应该只是传统的思政课教师,也不应该仅局限于课堂的45 min,专业课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带给学生的职业影响不容忽视。利用“互联网+”手段,将专业教育与德育教育深度融合,无形中将德育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实现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协同育人,全方位德育的效果。这不仅让学生能够掌握相应的化学化工基础知识和必要的操作技能,还能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德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3.1.1 课堂教学
在化工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隐含的德育思想,并结合当下时政新闻热点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通过多媒体播放在我国化工行业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还能加深学生对职业和行业的了解,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学习主动性;通过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化工园区爆炸事件等,教育学生化工操作一定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安全意识;列举往届化工专业毕业生在现在工作岗位上所做出的成绩和爱岗敬业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懂得爱岗敬业的意义和乐业、勤业、精业的具体要求,认同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规范[7]。
3.1.2 实验教学
由于高职化工专业的课程是以实验和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中实验课程占比相当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但由于化工专业的特殊性,其实验课程多涉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品以及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因而实验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要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课教师通过讲解危险化学品的危害以及防护措施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通过强调实验中由于操作失误可能带来的后果,提升学生的责任感;通过介绍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环境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1.3 实训教学
化工专业的理论专业固然重要,但是需要实训教学来实践理论[8]。通过实训教学中的专业德育,可以将实际应用和化工行业生产的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结合,不仅有效解决大学生对传统道德教育灌输的排斥心理,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训教学活动中,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实训教学中,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操作意识和责任心等,同时,还要把职业素养中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吃苦耐劳精神和敬业精神融入其中[9]。这些优秀的职业道德品质将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3.2 构建“互联网+德育教学”模式
这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到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在“互联网+德育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下[6],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下载与德育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运用到多媒体课件中,促进德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生动性,从而摆脱枯燥乏味的道德说教,使德育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更优质的德育教学课堂。老师也可以在云班课APP平台上开设“生活中的德育”讨论区,让生活德育化,让德育生活化。寒暑假,老师还可以在QQ 群或者微信平台上就当下的时政热点等进行有针对性的直播讲授,或者录制成小视频,方便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去学习。通过将互联网信息技术整合到日常的课程教学中,大大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过程,将德育渗透于其中,从而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是教育的一项重要指导原则,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是开展理论教学,而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对于高职化工类德育来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这个有限的空间内,因此,教师应构建内外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和社会的互动,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并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自身德育体系的建设。比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对环境保护、绿色化工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并在交流平台上进行知识分享,同时带领学生深入到绿色化工展环保的活动中,了解化工行业的绿色化工生活环保理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德育思想。
3.3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
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立体型的教育。它不能由学校孤军作战,它应该是一个系统的项目,需要社会和家庭的配合。按照以学校为主力,以家长为后卫,以社会支持为基础的德育思路[10],利用互联网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格。通过该平台,让辅导室、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将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德育的成果及时向家长反映,使家长能够掌握孩子在校的动态,并配合学校对他们身上所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同时,学校通过该平台上传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网络教育、职业教育的资料,方便家长学习,提高家庭素质,增强家庭教育的实效[10]。寒暑假期间,家长也可以将学生在家的行为反馈给老师,方便教师指导学生的思想、生活、心理健康和学习。此外,教师、学生、家长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互动,将学生取得的进步在平台上共享,让学生感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注和肯定,受到鼓舞,从而更自觉地进行德育的体验实践。
4 结语
“互联网+”背景下要求化工专业人才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要有过硬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11]。因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化工专业德育教育的实施和开展,必将为德育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提供具有强烈职业道德和安全意识的合格化工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