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人类学视野下的哈尼族饮茶习俗探析

2019-02-16李兴权郎启训

茶叶通讯 2019年1期
关键词:哈尼族哈尼族群

李兴权,王 馨,郎启训

(红河学院,云南 蒙自 661199)

茶在人类的饮食文化构成中占据重要位置,茶不仅满足人民的生理需要,而且很多时候还传递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哈尼族有着历史悠久的饮茶习俗,它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空间场域。饮食人类学视野下,哈尼族茶饮具有适应性、交融性、仪式性、变迁性以及回归性等文化特性。

1 饮食文化中的哈尼茶

人类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没有食物其文化与文明无法延续,而多样复杂的饮食习惯背后是复杂的饮食文化[1]。饮食人类学作为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各个民族或群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食物生产、饮食生活及相关的文化现象[2]。在西方,饮食人类学一开始就受到列维·斯特劳斯、哈里斯等文化巨匠的关注,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知识谱系。在我国,吴燕和、张展鸿、叶舒宪、陈运飘、郭于华等学者也对饮食人类学的研究进行过相关梳理,为饮食人类学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毋庸置疑,饮食文化在人类延续自身生存的过程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饮食文化繁复庞杂,而茶在其中又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俗话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华民族是一个善饮茶的民族,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被誉为“茶的祖国”,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史。不仅汉族善饮茶,大多数少数民族同样也喜欢饮茶。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滇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有哈尼、碧约、卡多、雅尼、豪尼等十多个支系,汉文史籍中称和夷、和蛮、和泥、窝泥等,建国后按照本民族意愿的原则,统称为哈尼[3],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饮茶历史。普洱茶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多个民族创造的具有云南特有地理标志的世界名茶。早在唐朝,樊绰就在其所著《蛮书》中提到普洱茶:“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田野调查资料发现,哈尼族地区遗存有大量古茶树。1952年在西双版纳南糯山发现了一株树龄800年以上的大茶树,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树,被世界誉为“茶树王”[4]。澜沧县富东乡邦崴村是一个拉祜族哈尼族杂居的村落,还存活着目前全世界发现的唯一一株从野生型向栽培型过度的古茶树,该树树龄在1000年左右[5]。除此之外,在哈尼族地区还发现了大量古茶树,这表明哈尼族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

食物不仅仅只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很多时候食物本身及以食物为内核形成的文化还传递着极其丰富的信息。比如某些食物在表达着我们的礼节、仪式、情感甚至是我们共有的历史、时间和记忆。食物是社会关系的抽象和表征,隐喻着文化的自我解释和族群认同特点,饮茶不仅能够帮助哈尼族分解人体过剩的油脂,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同时饮茶形成的习俗和文化也是哈尼族传统价值理念、宗教思想和审美情趣的培育载体和空间,茶道、人道与神道三位一体圆融合一。哈尼族社会有着丰富多彩的饮茶习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隐喻、表征以及文化的内涵。

2 哈尼族的饮茶习俗

历史上,哈尼族由于主要居住在半山区,与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并由此形成了丰富的茶文化。哈尼族的茶文化,深刻地体现了哈尼族历史的连续性与传承性,事实上哈尼族原始先民不自觉地以行动的或精神的表现形式影响着子孙后辈,哈尼族茶文化凸显的是对其过去和先民的历史进行再认识。以茶为纽带的文化链条承续和连接着哈尼族生活的诸多方面,从根本上反映着哈尼族文化、宗教、习俗以及传统的特点[6]。

2.1 宗教祭祀中的茶

在哈尼族各种宗教祭祀礼仪活动中,因茶具有敬献、解渴、解毒等特殊功效,因此茶祭仪式成为最为普遍和频繁的祭祀仪式,哈尼族祭祀祖先或神灵的时候定期或不定期的举行宗教仪式性的茶祭礼仪。哈尼族崇拜祖先,每逢秋收和节庆都会大肆举办祭祖活动,以示对列祖列宗的尊敬,祈求祖先护佑,茶叶则是其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的重要祭品之一。在祭拜天神、地神、山神、树神、水神及魂灵等,茶也是必不可少的祭品。

2.2 节日庆典中的茶

茶在哈尼族节日庆典的筵席上地位比酒高,敬茶讲究特别的礼仪。在筵席上,不同辈份的人可以相互敬酒,但茶水只能晚辈敬长辈,反之则犯大忌[7]。“甫玛突”有的地方又称之为“昂玛突”“艾玛突”等,汉语称其为“祭寨神”,是哈尼族最重要的节日和祭祀活动。“甫玛突”的来历和形成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几乎沉淀和承袭了哈尼族一切的农耕与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哈尼族的“甫玛突”活动是一场涉及内容广泛、参与人员众多、场面热闹又十分神秘和严肃的宗教祭祀,祭祀时总不能缺少的是茶水等,而且是先献茶后再献别的祭品[8]。

2.3 人生礼仪中的茶

哈尼族男女青年婚恋的时候,用茶叶来传递爱意。小伙子如果有了中意的姑娘就会采七片茶叶,用一种叫“帕别帕洛”的灌木叶包好,送给她。姑娘如果当面把茶叶吃了,表示对小伙子爱意的接纳。婚礼那天,当迎亲队伍到女方家时,女方故意躲起来,当男方把女方找出来并一起给参加婚礼女方的亲友献茶,算是姑娘利用茶水领丈夫认亲。在送亲的途中要举行“尼奇妥”仪式,借用这个仪式除去不洁净的东西,仪式由摩匹举行,祭祀所用的祭品茶叶必不可少。孩子出生满月时,举行贺生礼,接受亲朋及长辈的祝福,仪式上舅舅烧水泡一壶茶,加糖给孩子喝三口,然后把孩子抱出去见天地万物,喻示孩子得到外界的接纳和认可。哈尼族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有生必有死,死亡是灵魂归祖,人死要敬上三碗茶水,并在出葬前时献茶。

2.4 社会互动中的茶

哈尼族人家常用茶水待客,喝茶叙旧已经成为一种交流方式。茶叶象征着尊重和真诚,是送给长辈最好的礼物。哈尼族人也有出于情感需要和生产互助结拜弟兄姊妹的习惯,在缔结这种关系的过程中需要祭拜,而在祭拜仪式中茶是不可缺少的祭品。可以说,茶是哈尼人沟通和互动的媒介。

2.5 民俗活动中的茶

在哈尼族地区的农业生产中,不论春耕还是秋收的祭祀,茶叶都是不可缺少的祭品。哈尼族人在建村寨和房屋的过程中,茶也是一直不离的物品。村寨的寨门更换,祭祀寨门时人们要给寨神先送上茶酒。在疾病诊疗中,茶还可以当作药物,眼睛感到疲倦的时候,常用茶蒸汽来熏;孩子起热痱子时,把茶姜片放在一起熬水洗浴;茶、紫糯米煮红糖水粥是治疗腹泻的良方[8]。

3 哈尼族茶饮的文化特性

3.1 适应性

饮食首先是满足人们的味觉需要,茶叶成为一种固定饮品,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不断实现的。也就是说,饮茶是在人类社会物质追求演变累进的一种结果,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发明,是人的一种本能,也是一种自然的生理需要。为了满足这种自然的、本能的需要,每一个族群都有一套独特复杂的饮食习惯,包括食物系统、烹饪方式和进食程序仪式。正如马文·哈里斯所说:“文化的和社会的问题从来不是孤立的,总是同更加广阔的经济、生态、地理和人种、人口等大背景联系在一起的。”[9]饮茶调试人的体质与自然环境的适应,而饮茶背后是制度性的文化习惯。饮茶反映哈尼族人的食物结构和农牧业发展水平,反映出休闲性的娱乐文化特质。饮茶背后的制度设计,一定程度上规范着这个区域内人的活动,稳定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祖先、人与鬼魂之间的联系,饮茶活动的终止,代表新的社会关系的强化与产生。

3.2 交融性

哈尼族茶文化的独特性依赖于哈尼族的民族特性和精神传统。哈尼族茶文化的繁荣恰恰是民族融合、共同繁荣的表现和结果。大部分哈尼族人居住于山区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包含彝族、傣族、苗族、汉族等十多个民族的交往地带,文化上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格局,文化交融成为一种共识。传统的农耕生活,农民固定的耕作和栖息在固定的空间之内,很少有时间交流和互动,因此呈现出农业文化的神秘与封闭,可是茶叶生产、交易、品尝却把原本生活在不同文化区域的族群互动起来,形成信息的交往与价值观念的互动。茶文化蕴藏在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中,形成族群内部与族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各民族饮茶风俗各异,反映的是其地域环境、气候条件、生活方式不同所造成的差异,是人们适应并利用自然环境的创造物。普洱茶成为哈尼族较为代表性的茶区,集中展示哈尼族人的坚毅和古朴的性格特点和文化特质。哈尼族茶融汇了民族文化和大众文化,汲取了历史底蕴和现代精神,一方面继承和创新传统茶文化的精髓,同时客观上促成少数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进程。哈尼族普洱茶康熙年间被官方定为贡茶,促进了哈尼族茶文化的传播,茶叶不单单关乎人与人的交流对话和谐,更加强调不同差异性民族间文化与文化的共生和谐。同质的饮茶文化,使得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感得到缩减,族群成员相互之间产生某种同一感与认可度。

3.3 仪式性

仪式能够体现人与人的关系,在所有仪式上,食物的被使用、被利用都有一套规则和程序。仪式上的食物研究,能解释族群文化的许多问题及其族群赋予的文化意义。茶叶被哈尼族人敬奉为吉祥之物,丧礼、婚嫁、庆生等重要场合,以茶祭祀祈求庇佑成为一项族群的定规。哈尼族生活中,无论是充满原始宗教色彩的 “昂玛突”节还是耕作水稻而专门进行的“开秧门”等各种仪式,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祭祀活动等隆重、神秘的场合,茶叶无一例外地总是被利用。“茶成了各族人民礼仪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因素。茶被赋予诸种礼仪性功能,并逐渐形成了人们所认同的茶礼茶仪。”[10]茶叶在哈尼族各种仪式里放置在突出的位置,哈尼茶上升到一种无所不在的族群茶文化,饮茶用茶的民俗礼仪不断形成并深刻影响着哈尼人的日常生活,并根植于哈尼族社会的文化转变。

3.4 变迁性

哈尼族作为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有着漫长的迁徙历程,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哈尼族茶文化的仪式性特点是一个不断渐进和变化的过程。历史上哈尼族从北方游牧民族转变成为南方农耕民族,并从以山地旱作方式为主逐渐转变成为以梯田和聚落生活为主[11]。哈尼族茶文化在新环境下的文化建构中,村民的日常生活逐渐衍化成为一种模式化的文化事象。当下旅游活动的娱乐性消解了哈尼族当地文化这些仪式及其物品的神圣性。大量游客的出现,带来不同的文化思维观念,生活方式在悄然中改变。全球化进程中无论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甚至是价值理念和文化思维,都发生巨大的变化。哈尼人饮茶在民族的迁徙和周边民族的相处中逐渐显现整合、吸收变迁的特点。

3.5 回归性

哈尼村民聚居围坐一起的时候火塘燃起篝火,煮上哈尼茶,唱起哈尼茶歌,经常吟唱歌颂先民的创世古歌和迁徙史诗。哈尼族有很强的祖先崇拜情节,寻根问祖是哈尼人一生中重要和意义重大的事情。追溯本民族和自己部落氏族的起源,甚至包涵对历史和人生的看法等等,实际也囊括着哈尼族社会生产积累下来的文化经验和历史观念。祖先崇拜,实则是哈尼先民普遍将自身视为神的后裔,在模范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哈尼先民主动改造利用自然并创造哈尼族特色的劳动工具。在与自然相互的关系中总结规律,获得前进力量,最终促成哈尼族自身的历史发展,构建成为哈尼族原始历史意识的主体性内容,并不断重建和确立较有体系的原始历史意识。哈尼族祖先的原始历史意识潜移默化地呈现于哈尼后代的日常生活中,在茶文化以及祭茶活动中形成归祖的情节和想象。

猜你喜欢

哈尼族哈尼族群
我眼中的哈尼十月年
ABCG2、SLC2A9、SLC17A3和PRKG2基因单核苷酸位点多态性与哈尼族人群痛风的关系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长街古宴 宴宴热闹 哈尼族长街宴
维生素D辅助治疗云南哈尼族儿童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新兴族群的自白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特朗普放话要会鲁哈尼
哈尼幸福万年长
哈尼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