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和”视角下医学生和谐人格培养
2019-02-16
(川北医学院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国茶文化有着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的“和”贯穿其整个过程,“和”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塑造,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1]。医学生的人格处于成熟转变的关键期,同时也处于强烈的内在自我冲突阶段,和谐人格培养过程中力求符合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又符合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2]。医学生未来的职业对象是患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重任,职业要求医生不仅能治病,更应具备高尚的人格素养,因此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应具备和谐健康的身心。我们认为,医学生的和谐人格定义是人格完整,并能得到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同时具有良好的适应力,能够与自然、他人和自我和谐相处。本文通过别具一格茶文化“和”视角探索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
1 茶文化“和”的内涵
从哲学的范畴来看,“和”是不同事物的统一和谐;从社会的角度看,“和”又是谦和、温和和谐。茶之灵魂在于和谐,我们触碰的茶器、品尝的茶饮、遵循的茶礼、体验的茶道都表达着茶文化中“和”的特点。在茶事活动中给人一个舒服、和谐和静谧的氛围,引导饮茶者享受那份和谐喜乐。饮茶者通过喝茶、品茶到茶艺体验着不同的人生哲学,从而领悟独特的茶文化“和”的内涵,这其中包含着审美的追求、意境的追求和价值观的追求[2]。因此,我们认为,茶文化“和”的内涵是茶文化中的“精神财富”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和民族性格等等。而茶文化中的“和”的人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和人与自我的和谐。
2 茶文化“和”特点与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统一性
中国茶文化中的“和”的哲学观念贯穿其整个审美意蕴,茶文化“和”特点与医学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统一性。
2.1 人与自然和谐的统一性
中唐大历年间被奉为“茶神”的陆羽所撰《茶经》问世,《茶经》中第一次将饮茶当成一个艺术过程,创新性地开辟了茶文化的新领域,陆羽为茶文化精神所融入的正是儒家的精神核心。陆羽认为一切与茶事相关的活动,如制茶、选茶、炙茶、煮茶、饮茶、茶具、饮茶之水和煮茶之火,都需要讲究分寸和适度,不能有一点混乱。而且这个过程中的心境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内心专注和平和安静,动作才会协调。因此,饮茶人才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其茶韵和意境,从而达到到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的目的。陆羽提到的火炉上面刻有一些话语、图案和八卦符号,他认为煮茶时风炉上的水、木、金、火和土都具备,且相互配合,具备了天地间最基本的元素。《周易》通过阴阳和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规律,探索宇宙中的变化和不变的规律,进而揭示人的一生中的变和不变的道理,来规范人类的行为。这一天理也就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即是天人感应、以人合天、以人观天及天人直通的总体性概括。这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也是陆羽的思想依据,即茶文化特点中的人与自然的和谐,那么这一特点也正契合医学生的和谐人格。
在医学生的和谐人格教育中,发现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社会急功近利思潮的影响,医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变化。首先表现在专业的报考上,部分医学生并非出于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报考医学专业,而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毕业后能找到高薪工作。因此在学习上,他们的专业认同度不高,而且还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不能做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享受学习,更谈不上为医学科学奉献的精神。如邓放等的研究中[4],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只能达到中等偏上,而且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认同是逐年降低的。部分医学生对于人文学科更是忽略,甚至认为很多人文学科对未来的职业没有任何帮助,因此经常有逃课的同学。如包丽娟等[5]的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认知调查中,发现医学生对人文素养的认知也是相对不足。其次对待物质消费上,部分医学生喜欢比较和攀比。在交往过程中他们很在意自己的穿着是否时尚,朋友互送礼物是否贵重。如王世涛等[6]的医学生人格独立调查中发现医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针对互送贵重礼物的调查中持肯定态度的高达41%,在人际交往中在意自己穿着很时尚的比例是89%。最后,医学生的学制通常是五年制、课程内容多、自由时间少,就业竞争压力大[7]。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管理自己的时间,导致沉浸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王世涛等的研究[6]中发现有45%的学生依赖网络,不能很好的控制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可看出,社会转型时期,医学生受到功利思想、超前消费和互联网的影响,严重地阻碍了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发展。而人与自然和谐的茶“和”文化中倡导做事需要讲究分寸和适度,不能有一点混乱,需要内心专注和平和安静,动作才会协调,才会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其意境,这正好也是医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内容,因此与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统一性。
2.2 人与人和谐的统一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主张社会的和谐和整体性,强调人与人之间是和谐的,但不是苟同的。茶文化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思想,遵守相应礼仪和规则。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若有朋友,或者重要的人物来访,中国人都好以茶待客,以表示欢迎和尊重。茶被理解为“饮中君子”,有着“君子之交淡如水”[8]的寓意。在陆羽所撰《茶经·六之饮》中,描述了这样的和谐场面:有三五个人共围着一锅茶,饮茶人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相互尊重,相互分享。在饮茶礼仪中,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达官还是平民,都倡导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和睦、谦卑、礼让、节制和仁爱之心,这些品质都彰显着茶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另外,古之茶馆和今之茶室都是重要的人际交往场所,以茶为媒介,在整个茶事活动中配以合适的古典音乐,让饮茶者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求同存异,既能维系人与人的关系,又能保持各自内心的平和,即茶文化特点中的人与人的和谐,那么这一特点也正契合医学生的和谐人格的塑造。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西方文化中主张其独立性,自我属于“独立型自我”,然而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依赖关系,自我属于“互依型的自我”[9],因此中国文化下的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健康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也非常大。现实生活中,医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独特的群体,课程任务重,人际关系困扰较多,情绪无法及时疏导,严重影响了人格的完整,反过来又进一步恶化其人际关系,不能很好的承担各种角色。如王瑞新等[10]的研究发现有28.16%的医学生感到“人际交往”有困难。产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原因主要以适应性差较为突出。赵瑛[11]的研究也发现,医学院校的新生出现人际关系较轻的困扰占37.7%的比例;中度的人际关系困扰者占8.8%,重度的人际困扰占0.8%,总体出现困扰的比例是47.3%。秦正积等[12]的研究中发现,南通大学6 个专业医学生人际关系出现不稳定的比例是57.0%,而且抑郁的比率达到41.0%。赵璐等[13]针对某综合大学的医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医学生中有63.80%的学生存在人际和学习适应能力问题。因此,可以看出医学生人际困扰的问题是普遍的,部分同学不懂得交往过程中如何表达自己和尊重对方。
另外,医学生未来服务的对象是患者,不仅仅要治病,还承担着对病人不良情绪的疏导工作,减少医患关系,这对医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与人和谐的茶“和”文化中倡导彼此之间相互尊重、和睦、谦卑、礼让、节制和仁爱之心,这正是医学生和谐人格中的重要内容,与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统一性。
2.3 人与自我和谐的统一性
“茶圣”陆羽将儒家中克服内在贪欲和修身养性的精神融入于茶文化中,认为品茶者应是“行俭德之人”,做到人与自我内在身心和谐统一的境界。陆羽将饮茶的生活方式提升到精神层面,茶人应该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行为,不能逾矩;恪守传统的道德礼仪,不懈怠。品茶过程中茶人充分体验着当下的快乐,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生活的馈赠,感恩亲人的相守和感恩挫折的学习。饮茶之人通过茶修身养性,将茶事活动中体验的不疾不徐和从容亲近的感受融入到自我的修炼中,达到节制、包容、和谐的状态。《双井茶》阐述了茶事中的沉和浮两种姿态,相当于茶人拿起与放下。也正如人生中的诸事情都应遵循这样一个道理,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特别是拿起我们道德、仁爱、礼仪和感恩,放下我们心中过多的贪欲和杂念,才能达到人与自我内在的和谐,即茶文化特点中的人与自我的和谐,那么这一特点也正契合医学生的和谐人格。
人格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意识,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态度的统一[14]。自我意识中包括个体的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个体心理的成熟是以自我意识的发展来衡量的,心理学家乔拉德和兰兹曼认为[15]健康人格是人具有良好的行为方式,理智引导个体的行为方式,尊重生活,能够满足人的需要,使其发展人的意识和才智。因此自我意识是和谐人格的重要内容,自我意识的完善是和谐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的统一是和谐人格的标志[16]。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应学会怎样正确认识自我,形成良好的自我体验,对于自身缺陷给予积极的纠正,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但部分医学生没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充满负面的自我体验,更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调整。大学环境需要展示和培养一个人全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部分学生在才艺能力上不如其他同学,看不到自己身上的优势,也觉得自己受到他人的轻视和冷落,总是否定自己,给自己贴上“不好”的标签。再加之,医学生的课程压力大,部分学生不能适应繁重的学习,也不知道如何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缺乏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勇气,选择逃避和封闭自己。刘小珍等[17]研究显示,医学生的逆商显著低于全国水平,且面对逆境的反应均与国内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人与自我和谐的茶“和”文化中提倡不懈怠,充分体验着当下的快乐和感恩挫折的学习,不断达到的自我修炼。这正是医学生人格的重要内容,与医学生的和谐人格塑造具有统一性。
3 茶文化“和”视角下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途径
斯普朗格曾强调教育对人格的全方面的影响,提出教育的人格生成说。医学生和谐的人格需要和谐的教育来塑造。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注重将大学生培养成某个领域的专业人才,而忽视和谐人格的培养。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的未来职业面临的不仅是疾病本身的生物因素,还需考虑导致疾病的社会因素和个体差异。模式的转变为现代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以人为中心,提供技术、心理、文化和情感的全方位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医学生人格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通过茶文化中“和”的特点,培养大学生不仅与外在和谐,也注重与内在的统一。
3.1 实现医学生人格的外和谐
茶文化“和”特点非常注重人与外在交往过程中的分寸和适度,且在互动中享受内心的专注和平静。古希腊医生职业道德中特别强调医生不能以金钱为动力,而更应推崇生命至上的医学思想,不允许医生放弃其社会责任感[18]。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对生命的价值才能有深刻的认识和感悟,才能在外界的压力和诱惑前保持内心的专注和平静。特别是当前医生职业环境压力大的情况下,才能够有足够的能力承受压力,坚定自己内心信念。学校可以通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培养医学生人格素养,如医学学术活动、医学生志愿者活动、医院临终关怀活动、社会实践和班级活动等等形式,在医学学术交流活动中提高学生对医学专业的了解,怀揣医学敬畏之心,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在医学生志愿者活动中,通过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智慧,医学生收获的是仁爱之心;在医院临终关怀活动中,医学生能深刻的理解生死教育的重要,能够更好地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在“ 健康知识咨询” 和“ 医疗义诊”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和培养医学生积极地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职业责任感。另外,医学生在活动中所培养的人格素养,也可以为今后的职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人谦卑和节制,并积极地与病人共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茶和文化在人际互动过程中还强调相互尊重和仁爱之心,注重人与人之间是和谐,但不是苟同的。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个性与共性统一的原则,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人格方面,因为每一个人出生的家庭文化不同,受教育经历有差异,每一个体具备人格的特殊性,但所处的大文化是一致的,所以也有许多的相似性。在学校小组活动中开展医学生心理剧场,通过不同角色扮演促进学生之间相互理解,自我与团队之间的合作交流中,克服自我中心的思想,求同存异,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不把自己禁锢在封闭的小世界里,融入社会大家庭,逐渐明白付出的快乐和帮助他人的成就感。也可以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理解不同角色的想法,学习把握自己的分寸和边界,提高人际共情的能力,促进医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信任[19]。
3.2 实现医学生人格的内和谐
茶文化“和”特点中强调人内在的自我修炼,做到包容和谐的状态。随着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生需要注重培养自身内在的修养,不仅具备生物医学知识,还应有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方面的素养,树立健康的人生价值观,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地认识自己和调整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具有完整人格的个体。
人文素质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兴趣爱好及品格等因素的总和,培养一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和正直的精神去关注人生价值。医学院校需要开设相关的人文素质课堂来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如通过针对新生开设心理学,让学生对科学心理学有初步的认知,比如通过心理学中的知觉学习,了解我们对客观世界知觉,来源于我们的知识经验和知觉的选择,从而学会包容更多的差异性,不以自己的角度出发去衡量别人。再如在学习情绪知识点,不仅要了解相关情绪方面的知识,更应具备理解情绪、分析情绪和习得情绪知识的能力,怎样进行情绪的评估和表达?思维是如何促进情绪及如何正确地调节情绪;知道自身的负面情绪并非来源外界事物本身,而是更多受到自我认知的影响,当我们改变了自我认知,才会有更好的自我体验等等。“健康相系、性命相托”,医生是人们最为信任的人,医学生医德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针对高年级同学开设医学伦理学,在关注规范伦理的同时,也应关注德性伦理[19],让医学生接受医学道德教育,强化医生职业道德意识,升华医生仁爱之心,形成良好的医德风尚。医学生在学校面临的是简单的人际关系,在未来工作中将面临复杂的医患关系,因此医学生德性(美德)会有着重要的作用。美德的培养使医学生具有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高尚的思想境界和职业道德。通过这样的课堂形式,医学生能够找到更多的科学方式进行自我修炼和完善,以塑造医学生和谐人格。
茶文化强调人具有拿起与放下的心态。医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拿起的是医学生责任、学习的目标、医学生美德、医学生知识技能等等,需要放下的是过去的成功和失败、不良情绪和琐碎的小事等等。这种拿起和放下的心态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获得,引导学生在探索知识和真理的过程中精益求精,遇到挫折和失败,能够正确的释放自己的不良情绪,重新鼓起勇气面对挑战。如在医学生的恋爱关系中,可以通过相应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恋爱价值观,学会尊重和学会爱,正确的面对自己和他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当遇到拒绝时,拿出勇气战胜内心的挫败,放下恋爱过程中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