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9-02-15曾宝花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阶段中典型的理科性质的主科科目,其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层面的学习构建以及学生的终身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应引起广大小学数学任课老师的普遍重视。小学数学不同于语文、英语等人文性质的学科,它带有极其明显的理论性、抽象性等学科特点,需要学生利用自身严谨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理解、推理及演算。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智力发展程度有限等客观因素,在进行数学科目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逻辑理解困难等教学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任课老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将抽象的概念进行形象化的转变,这也就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所说的“操作能力”。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育也越来越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及操作素养的培育了,因此本文建立在对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应的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教学;操作能力;培养
数学学科是一门带有明显的抽象性特点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对于培养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很好地学科价值及作用。小学任课老师应重视数学学科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价值及作用,摒弃以往传统教学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将更多的专注点转移到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中去,即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工具的使用和动手操作的过程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很好地使学生在自主的操作过程中,对其一数学问题拥有更加深层次和循序渐进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好地建立对数学学科的本质认识。
一、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常采取“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同时为了节约课时时间、加快课堂教学进度,很多任课老师都会缩减甚至完全删减掉学生的自主操作和练习的时间,因此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和途径就只能是任课老师的讲解和灌输。长此以往,学生习惯于被动性地接受知识的灌输,从而丧失了进行自主操作和实践的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的学习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二) 小学数学老师未能找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对于培养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操作能力的教学要求也愈发开始得到了广大任课老师的重视,但是却未能探索到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陷入误区和困境。首先,小学学生的年龄层次较低、智力发展基础有限,但是很多任课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却未能拿捏好教学难度,从而使教学难度超出了学生的可接受范围,阻碍了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可能性。此外,由于学校教学资源和条件有限,并不能保证所提供的学习工具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使用要求,而且任课老师又缺乏领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工具制作的意识,从而使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无法得以顺利开展。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及方法
(一) 利用预习过程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发
课前预习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思考的重要机会及途径。举例来说,对钟表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任课老师可以通过布置课前预习作业来使学生通过对家中钟表的观察来建立对钟表的初步认识,在这一过程之中,学生家长也需要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对钟表的认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认知及心理基础。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中,有很多的知识内容其实都与日常生活有着极大的联系,学生可在课前通过实际的观察与探索,自主发现及建立对知识点的立体化认知,从而在任课老师进行课堂教学时能够主动调动课前自主探索中的主观认知,从而不断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课前预习工作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观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二) 保证操作思维及过程的有序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能力的构建及形成时期,同时受制于小学学生年龄层次较低等客观因素,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及无序的学习情况,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动手操作学习形成阻碍。因此,小学数学任课老师要对学生思维的有序性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启发,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序性操作,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学习效率。可以说,如果学生的学习及操作失去有序性,学生的思维逻辑便会陷入混乱无序的状态之中,导致动手操作结果的失败,长此以往便会对学生长远的思维习惯的养成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形成阻碍,并逐渐使学生丧失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因此,小学数学任课老师一定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考及动手操作的有序性,建立良好的学习能力。
(三) 提高学生的自主操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操作意識及能力,是进行学生思维开发的重要环节。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关注点较多,思维活跃度较高,因此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在这一阶段性学习心理及学习特点,充分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关注点去进行教学学习工具的选择,并启发学生进行自主的教学工具的操作及学习。举例来说,在进行平面几何的教学时,任课老师可以准备很多圆形、方形及三角形等不同图形的教学学习工具,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形进行观察与学习;并在学生的初步学习与观察后,引导学生利用白纸、剪刀、尺子等工具进行几何图形的自主制作,从而使学生在自主进行几何图形的制作过程之中感受几何知识的魅力。
三、 结语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任课老师不断根据新的教学任务要求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和思考,从而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空间和环境。广大的任课老师要充分认识当今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操作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不断调整新的教学策略及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云兰.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9):98-99.
[2]王会军.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20):70-71.
[3]闫晓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
作者简介:
曾宝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城关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