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玉书 茨威格背后的人

2019-02-15吉普赛

南方人物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茨威格德语德国

吉普赛

如果说世界文学是一个个孤独星球汇聚成的宇宙,那么翻译家就是带领读者完成星际穿越的飞船驾驶员。他们站在作家背后,在不同语言中找到人类共同的灯塔;他们虽不如文学家那样声名远播,可却是“声名远播”中最不可缺的一环。

在德语翻译领域,北京大学教授张玉书就是一个点亮星星之火的人。他一生翻译了大量德语文学作品,其中,他与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连结最为紧密。

上世纪50年代,张玉书还在北京大学德语专业求学时,老师谭玛丽就曾送给他一本《约瑟夫·富谢》。在这本历史人物传记中,茨威格描写了一位在法国大革命中见风使舵、玩弄权术的变色龙。当时中国正处在风暴前夜,茨威格独到的观察、犀利的笔锋令张玉书产生了一种隔空对望的契合感。

后来,张玉书又在《世界文学》上看到了茨威格的著名中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他感慨:“世界上还有这么美妙的描写方法,爱情描写起来不都是羞答答的,或是《金瓶梅》那样的。茨威格的描写非常优美、高雅、细腻、诗意浓郁。”他立刻跑到外文书店买了莫斯科版的《茨威格小说集》,读完就萌生了翻译茨威格作品的想法。无奈当时国内政治局势动荡、知识分子面临生存危机,张玉书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

一直到70年代末,社会逐渐从失序中恢复,文学重新被重视,他才开始获得机会。当时《世界文学》上刊登了茨威格小说《象棋的故事》,不过是根据俄语版本转译的,疏漏较多,人民出版社就找到张玉书翻译德语原版。张玉书一口气翻译了《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看不见的珍藏》和《家庭女教师》四篇小说,极大地助推了1980年代的“茨威格热潮”——在张玉书大规模翻译茨威格作品之前,中国读者对这个作家仍是陌生的。甚至在1958年出版的冯至主编的《德国文学简史》中,斯蒂芬·茨威格这个名字都没有出现。

张玉书(1934-2019)上海人,翻译家

“我觉得很有必要为茨威格正名,他绝不是只会写风花雪月,他在短篇小说中所表现的人类的情感、对社会的揭露,往往比很多长篇小说还令人震撼。”张玉书曾说,在中国,对法国文学、俄国文学的介绍比较强势,而研究德国文学和茨威格的人就相对少很多。他在德国讲学时发现,很多德国学生也都没读过茨威格的作品。1942年,茨威格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出于自愿和理智的思考”,服用镇静剂自杀。张玉书将这个选择解读为流亡海外后失去读者的寂寥。“没有了鲜花与掌声,他失去了活下去的耐心。”

2015年,一生信奉“沒有不能翻译的东西,只有没有理解的东西”的张玉书接受了《中华读书报》的采访。被问及“多年来持久地翻译、研究茨威格,从茨威格身上得到的最大体会是什么”时,张玉书说:“最大的体会就是作家写作要舍得割爱,善于割爱……一些不成熟的作家总是‘敝帚自珍,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一概视为‘至理名言,把泛泛的言辞、平庸的文字全部视为‘得意之笔,倍加珍爱。正好和茨威格相反。茨威格说:‘我觉得最愉快的写作是删繁去冗。正是这个特点,使茨威格被评论家公认为‘世界文坛最杰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2019年1月5日,张玉书在北京安详离世。三个月后,他翻译的《茨威格小说全集》将由人民文学社出版。

编辑 杨静茹  rwzkhouchuang@126.com

猜你喜欢

茨威格德语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作家的办法
我们在德国怎么扔垃圾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德国弃煤的烦恼
合作学习在大学德语阅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