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服务载体 创优服务质量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发挥“引擎”作用
——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2019-02-15
在同属河姆渡7 000年文化的田螺山遗址所在地——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活跃着一支与遗址同名的农机服务组织——余姚市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11月,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其规模不断壮大,社员从最初的8人发展到了现在的101人,注册资金192万元,流转土地840 hm2,拥有农机库房6 600 m2、育秧大棚3 600 m2,引进各类先进农业机械300多台(套),下设育秧中心、培训中心、烘干中心、农资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多个附属设施,总资产达1 360万元。田螺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是宁波市最有实力的合作社之一,也是首批创建成功的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和全国创业创新百佳合作社。
1 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农民的灵活性
创新才有活力,探索才有出路。合作社先后探索出三种套餐式服务,供社员和农民选择:一是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以村为单位把选中的散户集中起来,由合作社选派社员就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收取作业服务费;二是提供水稻生产部分环节的机械化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三是土地季节性流转,农民收取季节土地流转费或用季节土地流转费抵用下季作业服务费。三种服务模式一经推出,深受农户欢迎,合作社农机作业面积迅速扩大,年作业服务面积超过了6 666.7 hm2次。
在此基础上,合作社成立了浙江省首家民办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搭建起金融信贷、农业保险、政策咨询、技术辅导、农产品展示展销等5个服务平台,为社员及周边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为降低生产成本,合作社内部采用“统一种子、统一农资、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植保、统一收获、统一烘干”的管理模式,实施“七统一”服务,为社员节约成本2 250元/hm2。特别是遇到极端灾害天气,合作社充分发挥优势,替政府解忧,为农民解难。如2013年10月,余姚市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三七市镇及周边乡镇农户种植的晚稻收获和干燥成了政府和农户最急迫需要解决的难题。合作社连夜紧急召开社员大会,决定以0.1元/kg的燃油成本价为农民提供稻谷烘干服务,32台烘干机日夜运行,共烘干稻谷2 900多t。在这次抗灾救灾中,虽然合作社比正常收益减少30多万元,但保住了农民的粮食,减少了农民的损失,同时也为政府分担了压力。分管农业的领导和当地群众都说,紧急关头还是要依靠农机合作社。
2 引进高新农业机械,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
合作社的成立,让农机服务有了更大的舞台。在各级农业、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投入800余万元,添置了大功率拖拉机、高速插秧机、联合收割机、无人植保飞机、测土配方施肥仪等先进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械的应用,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就拿无人植保飞机来说,1台飞机可顶30个劳动力。“机器换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作业成本。
如今,田螺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可谓“兵强马壮”,成为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的主力军,作业服务范围覆盖5个乡镇,涉及50多个行政村的3000余农户,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6.4%,粮食烘干规模达到每天760 t。
3 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合作社的利润增长点
近年来,受物价上涨影响,农资农药、劳动用工、土地流转等价格逐年上涨,合作社的经营成本上升较快。合作社积极开展粮经结合、绿色农业的尝试,引导社员发展多种经营,壮大经济实力。2015年合作社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选择了靠近山区的2 hm2稻田试种日本越光米获得成功,单位面积产量4 800 kg/hm2,注册了“田螺山”商标,经过分级包装后在“淘宝特色余姚馆”上以15元/kg的价格销售一空。合作社还利用现有农机设备发展粮食烘干、碾米、分级包装、年糕制作等粮食深加工服务,使农机服务产业链向产后延伸,2017年共加工优质大米6万多kg,销售收入60多万元,增加农产品附加值20多万元。
合作社利用农户数量多、农资需求量大的优势,拓展经营领域,引进农资连锁超市网点,增加了与农资生产企业的议价权,大大降低了社员的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社员收入。2018年合作社通过实体店和网络共销售优质种子、农资农药1 300多万元,实现经营利润160万元,使广大农民就近买到放心农资、安全农资、平价农资。合作社还通过实施秸秆粉碎还田、农药化肥废弃物回收等措施,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业面源污染,打造绿色清洁田园。
4 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合作社规范运作
合作社为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设立了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重大事项由集体决策。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建立了财务会计制度,会计人员持证上岗,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社员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理事会在每月初介绍上月工作、商议本期工作情况,年终召开社员大会,公布利润分配方案。2017年合作社经营收入1 630万元,每股分红10 700元,社员年收入普遍在20万元以上,并带动周边600多户农民发展种养殖业,合作社已成为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为了挖掘农耕文化,传播现代文明,合作社还设立了农耕文化长廊,已成为中小学生体验农耕文化的良好教育基地,激发了广大学生爱国爱乡的热情,在田螺山这片有着水稻种植悠久历史的广阔田野上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华美乐章。
5 发挥农机“引擎”作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合作社将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最大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进一步发挥先进农机的“引擎”作用。一是在提升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和完善的农机基础设施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基础。合作社将继续把增加农机设施装备作为提高农机服务水平的基础工程来抓,加大先进农机引进力度,进一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着力打造农机合作社发展的“航空母舰”。同时,通过盘活资产、自筹和申请项目补助等方式,搭建金融保险服务平台、政策信息咨询平台、产学研专家工作室,进一步做优全省首家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二是大力发展智慧农机、数字农业,通过创新驱动,逐步实现区域内水稻全程无人作业。三是加大新品开发力度,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打响七彩稻米、田螺山年糕等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四是加大农机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农耕文化长廊和传统农具展览馆,在合作社周边建设一个2 hm2左右的果蔬采摘园,把合作社打造成中小学生学农爱农社会实践基地,宣传农机文化,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机、了解农机、支持农机的良好氛围。五是实行农旅融合发展,结合田螺山遗址,建立粮食生产体验区、现代农业观光区、中小学生实践基地,吸引更多的城里人来美丽田园观光休闲。
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合作社有信心按照发展规划,依托上级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合作社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达到“发展合作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