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全知道
2019-02-15方研
方 研
如何识别防空警报信号
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中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等),通过电脑等科学技术,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从本期开始,本刊以增强现实(AR)技术为手段,以防空防灾为主线,开设媒体融合专栏。亲爱的读者们,您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到360移动开放平台、百度手机助手搜索“小海卫的民防世界”,或直接扫描下方的二维码安装并打开APP,就可以学习防空防灾知识,体验真实的救灾场景啦!
防空警报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及灾情警报。其中,灾情警报的形式由各地区自行规定。
1. 预先警报:鸣36 秒、停24 秒,反复循环3 遍为一个周期,总时长为3 分钟,其特点是“长间隔”。这类警报是指获知敌人即将对城市进行空袭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
2. 空袭警报:鸣6 秒、停6 秒,反复循环15 遍为一个周期,总时长为3 分钟,其特点是“短间隔”。这类警报是指敌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上空,已经开始或者马上就要对城市目标进行攻击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
3. 解除警报:连续鸣响3 分钟,其特点是“无间隔”。这类警报是指敌空袭危险已经解除的情况下发放的警报信号。
防空警报的发出和居民应急响应的作用
我国防空部队通过侦察卫星、侦察机、防空雷达等手段发现敌人来袭的飞机和导弹后,经防空 CI 系统分析、决定、命令防空部队反击拦截,同时指示可能遭袭城市发出防空警报。居民听到警报后要立即开始防空行动,并要在炸弹爆炸前达到防护状态才能实现防护的目的。例如:一来袭飞机飞行速度为1 200千米/时,在400公里处被发现,20分钟后即可飞达目标。从指挥系统进行分析判定,传递警报到警报发出若需10分钟,也就是说居民听到警报声后10分钟左右飞机就可到达。时间就是生命!居民应急响应就是要在这10分钟时间内尽快听懂警报、采取防护行动、离家并到达人防工事实现防护。可见,应急行动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居民自身的生命安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防空效果。
城市防空警报声源和警报盲区
警报声通常来自安装在附近高层建筑物房顶上的报警器,也可来自家里开着的收音机等。每年警报试鸣时都能发现许多听不到警报的地方,人员活动或城市噪声过高也可能导致听不到警报声,这些听不到警报的部位被称为警报盲区。通常,地下室、大型商业大楼内、声响娱乐场所和工地属于盲区。居民应注意自己及家人经常活动的地方是否属盲区。战时,这些地方的居民应特别注意相互提醒。当然,战时人防还有报警车补充报警,但及时性要稍差些。
增强现实动画听一听防空警报的声音!
1 . 通过摄像头识别相关图片,显示城市概念三维沙盘。
2 . 通过点击提示信息点,查看防空警报模型。
3 . 点击按钮,试听三种防空警报声音。
听到警报后的应急行动
“预先警报”应急措施
按《人民防空人员隐蔽疏散预案》和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速有序地进入民防工程或指定掩蔽地域。
“空袭警报”应急措施
所有人员应立即就近进入民防工程掩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民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解除警报”应急措施
要在所在单位或社区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灭火、抢修等行动,消除空袭后果,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预先警报”应急措施速有序地进入民防工程或指定隐掩蔽地域。
按《人民防空人员隐蔽疏散预案》和定人、定位、定路线的要求,迅
“空袭警报”应急措施
所有人员应立即就近进入民防工程掩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民防工程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解除警报”应急措施
要在所在单位或社区的统一组织下,积极开展自救互救、灭火、抢修等行动,消除空袭后果,尽快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