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民族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
——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

2019-02-15阳耀月

山东化工 2019年14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笔者化学

阳耀月

(西南民族大学 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物理化学是在物理和化学两大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以丰富的化学现象和体系为对象,大量采纳物理学的理论成就与实验技术,探索、归纳和研究化学的基本规律和理论,构成化学和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物理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在石油化工、冶金、食品与制药、环境保护等众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全国范围内的化学、环境、化工、材料等专业培养方案都将《物理化学》及其实验课程都设置为必修专业课。良好扎实的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技能是化学、化工类专门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但长期以来,民族类高校本科阶段《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总是浮现出学生乏有兴趣,学业优秀率低且不及格率高,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应用能力欠缺等问题[1-4]。笔者借此机会对此问题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改进方案。

1 民族院校学生《物理化学》课程良率偏低的原因浅析

笔者在五年的《物理化学》教学中,通过学生考试结果分析、小组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基本明确民族学生《物理化学》学习困难的因素包括先行课因素、学风因素、教师授课因素三个方面,而其中先行课因素是主要原因。

先行课因素是指学生在《物理化学》的两门必备先行课程《高等数学》和《普通物理》的基础不牢,导致后续学习难度加码。相对而言,学生在《高等数学》课程上出现的问题更为凸出。据调查,82%同学认为高等数学知识点极具挑战,高达43%同学认为高等数学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根据西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保护工程学院近五年来高等数学期末考试成绩统计,每年都有高达30%~40%的同学无法顺利通过《高等数学》期末考试。而实际上,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及格率更是不足二分之一。以上数据明显折射出同学们普遍对大纲内数学知识掌握不足的现状。同时,笔者也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高等数学》挂科的同学与《物理化学》挂科的同学大体上是重合的。这充分表明高等数学知识对物理化学学习的重要影响(但也不能排除该部分同学学习态度问题)。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五年统计数据显示西南民大少数民族同学《物理化学》挂科率居高不下的主要是藏族、彝族和维吾尔族同学,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少数民族同学语言障碍的克服仍是大学教育中的一个必须重视的环节。

除上述因素外,学风和教师授课趣味性问题也是困扰物理化学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原因[3-4]。值得指出的是,学风问题主要由于部分同学对未来规划不足,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造成,这将主要由思政课老师进行指导矫正,这里不作详细讨论。而教师授课质量问题是一个长期讨论和广受关注的话题,《物理化学》课程知识点抽象、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加上同学基础不扎实,容易引起厌学情绪。同时,《物理化学》包括热力学、动力学、表面物理化学等众多分支,内容繁杂,一个教师承担全部课程内容讲解往往出现某些内容讲解不够深入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大学课程跟实际科学研究结合已然非常紧密,而科学研究往往比较专一,某教师是电化学方面的专家,但对计算化学不一定很精通。极有可能出现在某些不够熟悉的知识点上蜻蜓点水,一带而过的情况。

2 民族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进

针对上述提及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结合民族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主要提出以下一些建议:

第一,《物理化学》教学要系统总结课程内容中对先行课知识的要求,在《物理化学》课程正式开始前,有必要腾挪出2~4课时对重点的先行课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和复习。例如,热力学课程内容需要同学掌握微积分、微分方程、偏微分、复合函数等数学知识,而这些内容往往是民族院校同学在《物理化学》课堂上无法适应的关键,因此笔者认为应当以预备课的形式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和考核,倒逼同学学习理解关键先行知识点。

第二,化学是一门实践科学,化学类课程脱离实验来讲解理论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目前西南民族大学《物理化学》课程是先开设理论课后开设实验课的方式进行。笔者认为这一授课方式有必要进行较大程度改革。应当将理论课和实验课并行开设,在理论课知识点完成后及时开设实验课,通过实践来强化同学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完成焓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后,随即开设《氧弹热量计法测燃烧焓》的经典实验,及时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于此,笔者大胆提出,应把《物理化学》课程改为《物理化学及实验》,学分从7个学分改为9个学分,课程周期从上下学期改为三个学期。根据理论学习的进展,逐步依次开设热力学实验,相平衡实验,电化学实验,动力学实验等。

第三,根据调研,大多数重点高校的《物理化学》课程由3-4位老师共同完成,这一机制有效地实现了"专"和"精"的目的。以复旦大学为例,热力学、电化学、动力学、表面物理和结构化学分别由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段授课,授课内容往往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常出现最前沿的研究范例的讲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物理化学实验是将同学引入科研实验室,针对性地设计实验内容,达到高质量的教学。并且,这对同学学习兴趣的调动和对眼界的开阔是非常有利的。笔者大胆提出,《物理化学》及实验教学应学习吸取这一先进思路,采取专家分段教学的方式,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质量。

3 结语

民族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本文根据调研结果粗略总结了民族院校普遍存在的《物理化学》良率不高的原因,同时针对所提及的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实施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民族高校的《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培养化学、化工和环境类各民族技术人才打好基础。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笔者化学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