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高校与连锁企业合作培养人才为例
2019-02-15强敏狄成杰
强敏,狄成杰
一、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自2010年产教融合被正式写入国务院文件以来,我国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认为产教融合是根据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进一步提升产业与专业的吻合度,高校与企业以互信和合约为基础,把产业先进的技术、理念等融入高等教育中,将产业与教育、生产与教学融合育人,构建教育与企业良性发展、服务社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发展趋势
我国产教融合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末《职业教育法》中提出的“产教”结合思想,高校将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将教育向生产劳动领域延伸渗透。此时,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源主要是高校,高校从微观层面将生产融入教学过程中。随着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距离在宏观层面上进一步拉近,产教融合由高校单主体、单向融合向学校和企业双主体、双向融合发展。此时,应在产教融合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注重企业的主体作用,拉近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度。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产教融合不仅是产业与教育融合的问题,而且要求产业与教育形成系统,真正做到既具有院校特色又具有产业特色、地方特色,进而有利于人的终身发展。
(三)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产教融合在促进高校发展、创新人才培养、顺应并优化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意义逐渐凸显。在现今灵巧教育时代,人类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变革,高校是知识经济的引擎,产教融合在应用型高校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因此,应用型高校实施产教融合,将产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教学中,优化高校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是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高校与企业扎根地方经济办专业,拓展产教融合的宽度、广度、深度,形成合力,共同驱动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度,服务社会。
二、“互联网+”对实体店连锁经营的影响
(一)连锁经营的发展历史
连锁经营理念于1850年前后在美国产生,随后连锁经营模式快速扩张到欧洲及亚洲一些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诞生让各种零售业态高效融合起来,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强大经营团队。我国连锁经营理念最早是在1980年左右提出来的。自2000年以来,我国连锁经营呈现出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企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连锁经营为推动现代零售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逐渐被人们认可。
(二)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
目前,我国连锁经营的地位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发展前景一片大好。实体连锁业在加速转型调整,不断提升顾客体验,O2O产业链逐渐完善,企业争相布局O2O。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连锁企业销售增长放缓,房租、人工等各项成本持续上涨,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随着品类管理在各连锁业的推广,零供关系的缓和也导致了现代连锁业的毛利率、净利率普遍下降,营业利润增幅进一步放缓,盈利能力持续减弱,企业关店调整现象频现。
(三)“互联网+”对实体店连锁经营的影响
不同业态的连锁企业发展现状不同。便利店从2013年开始至今一直处于快速成长期,开店的平均增速接近20.0%,总体水平快于百货店、大卖场、购物中心等零售业态。专卖店发展则较为平稳,销售额增速约10.7%,也是较早开始网络零售的业态,通过自建网购平台、入驻第三方平台等多渠道经营,发展势头良好。如何进一步推进全渠道的数字化零售,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连接成为现代连锁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深深地影响着现代连锁企业的发展。当前,现代连锁企业引进人才难、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人才存量不佳是现代连锁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是制约现代连锁企业发展的重要短板。连锁企业营运的标准化、专业化任重而道远,除了技术瓶颈的突破,更多是在人才的持续引进与培养方面。因此,现代连锁企业如何与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有效对接,使专业人才符合现代连锁企业的要求,真正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消费者体验度,就显得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下,若要推动现代连锁企业人才振兴,就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逐步提高连锁企业参与高校办学的程度,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立健全现代连锁企业需求导向的高校连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双方合作制订教学计划
目前,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呈现出专业人才匮乏、人才流失频率较高的问题。要在连锁企业数字化进程中,确定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异同点,校企双方协作实施人才培养。现代连锁企业对基层实操管理岗位的缺口较大,通常比较重视毕业生的个人能力。
为了能够切实培养企业所需人才,高校需要与现代连锁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定期安排企业高层管理者深入高校、走进课堂,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岗位知识及各种技能等,让学生认清当前企业发展形势。
高校应结合连锁企业实践操作技能,设计出贴近企业实际的教学内容。校企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深度沟通,根据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编写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操作能力,将教学内容系统化、模块化,进而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连锁经营人才。
(二)动态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大数据时代,高校应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起来,在企业真实运营环境中提升学生的经营决策能力,培养出德技兼备的人才。动态设计“以产为主”和“以教为主”相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下3个阶段。
1.模块实训
由于现代连锁业是实操性较强的服务型行业,如果学生只死记硬背,而没有进行一些必要的项目训练,则会使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就业后与实际工作脱节。学生是实训环节中最主要的实践者,应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设计模块实训环节,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情况给予指导,以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
2.课程实训
充分利用校内超市等零售业态,针对不同课程安排实训周进行课程实训,校内专业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在校内对学生进行指导、点评和考核,还可以将校内技能节比赛植入到课程实训考核中。通过课程实训,既可以深化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也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现代连锁企业动态发展的认知。
3.顶岗实训
很多现代连锁企业为了让学生快速融入工作环境中,开始注重应届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即毕业实习。对于实习生来说,一方面要在实习过程中尽快从学生角色转变为社会人、公司员工的角色,另一方面要潜心实习,潜移默化地把连锁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德技兼备的人才,推动连锁企业创新。
(三)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1.组建企业教师工作站
从目前高校的现实状况来看,高校连锁专业教师的年龄大多集中在30~45岁,其中部分教师专业不对口,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因此,组建企业教师工作站能够有计划地安排教师进行企业实践,使教师参与企业管理流程、感受企业管理文化、了解一线企业管理模式和发展态势,从而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
2.充实教师队伍
要进一步推动双驱动的校企“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从企业中精选高技能管理人员。将高校“聘请”和现代连锁企业“精选”相结合,缓解现代连锁业复合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企业也要重视驻点企业教师,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工作,对于表现优秀的教师还应给予奖励。
四、产教融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新机制
(一)构建产教融合运行体系,搭建协同创新平台
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现代连锁企业的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还没有全方位融合,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高校连锁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充分发挥出对连锁业专业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了在校企双驱动下培养出具有德技兼备、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政府应制订标准,深度分析了解现代连锁企业的用人制度。充分发挥现代连锁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赋予现代连锁企业更多的话语权和实施权,建立既符合高校与连锁企业实际情况,又具有一定前瞻性和示范性的联合培养保障机制,并给予现代连锁企业适当的优惠政策。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提出,鼓励社会企业参与高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这就要以培养现代化高端管理人才为目标,高校、社会企业和相关行业协会等进行平台搭建、资源共享、人才交流等合作;真正从现代连锁业人才供给侧结构改革入手,破解现代连锁业招人难、学生就业难等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根据企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连锁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的生力军。高校应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合作企业共同构建具有地方特色、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生态体系。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得到了现代连锁企业的初步认可,也在培养现代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中取得了骄人成绩。高校在政府、现代连锁企业的支持下,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创建高水平大学,把行业企业最先进的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1.制订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
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挖掘企业需求,制订相应的培养计划。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征,推行校企一体化育人,使人才培养体系更接“地气”。通过校企之间的通力合作,完成学生从自我构建向社会构建的转化,使学生真正实现个性化、自适应、分层次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帮助学生制订长期的学习计划及职业生涯规划,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2.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
在培养连锁专业学生时,高校具备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企业具备技能实践场地。可以采用企业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实现相关理论知识的强化与应用。零售技术不断更新换代,连锁企业的运营管理流程也在不断变化,外在因素对专业课程设置有着很大的影响,现代连锁企业应针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高校沟通,确保高校及时改编教材。鼓励专业经验丰富的高端人才参与教材编写,建成一套既满足企业需求又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材,进一步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销售等运营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方式,从而避免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不相适应的现象出现。
3.优化多元化评估体系,改革课程考核办法
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评估体系需要校企双方进行系统的评估,甚至包括其他行业的反馈。未来是“人机共教”的时代,多元化评价体系是应用技术教育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实训课程的多元化考核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三)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顺应连锁经营模式的不断变革,高校教师应直接参与到现代连锁企业的经营、科研、营销、服务等全过程中,及时了解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企业营运发展变化,也可以实时指导学生进行实习实训。另外,为了不断扩大教师队伍,除了高校专职教师以外,还可以从现代连锁企业中聘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实践指导教师,这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当前最新的理论知识,也可以让学生了解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
(四)校企共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实训基地
“互联网+”技术推动着连锁酒店、餐饮、商场等企业不断进行转型升级,这需要更多具有现代化管理能力的人才来提高现代连锁企业的数字化程度。在企业实际运营场景中,高校要结合现代连锁企业的用人需求,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岗位标准训练、个性化营销等教学活动,使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