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研究

2019-02-15东秀萍王停停

关键词:理想信念政治建设

东秀萍,王停停

(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对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新挑战的回应

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建设面临不同的挑战。党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新矛盾、新发展。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在本世纪中叶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党的使命和任务与党的建设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回应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地说,国内国际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使中国共产党更加深刻认识到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有了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

(一)国内环境的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发展中国家会面临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比如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国情复杂,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加强顶层设计,这都是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循,发展问题与资源、环境、人口、社会等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更加突出、严峻。这种情况下,能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使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从应然到必然的飞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党的建设提出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协调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市场经济的弊端,用公共权力驾驭资本,而不是被资本所绑架;如何克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政治领域引发腐败等问题更加严峻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当前我国的国内环境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经济领域出现很多新表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了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特殊状态。当前经济规律体现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变化上。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这对党准确把握经济规律、有效驾驭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民生领域还存在诸多难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很激烈,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的课题,生态文明建设任重而道远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紧紧依靠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国际环境的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

执政风险是每个执政党都要面对的挑战,中国共产党很早就认识到应对风险、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世界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处理好国内问题,还要在国际上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担当。面对贸易战、逆全球化、意识形态问题、网络安全问题、经济危机、生态恶化等挑战,必须有力回答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社会主义阵地等问题。面对大国之间的激烈竞争与多元化的合作,在探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时,我们必须深刻思考“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必须在国际问题和全球性挑战上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虽然当前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长,但非和平、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人类也正处在一个挑战层出不穷、风险日益增多的时代。”全球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生活和娱乐方式,极大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但是互联网也为文化渗透、恐怖活动、跨国犯罪提供了便利,特别是恐怖主义文化借助网络平台在全球肆意传播,蓝鲸游戏、邪典动漫等严重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宗教极端主义也会借助互联网媒介扩大其在全球的影响力,并且其隐蔽性、传播性更加强大,对全球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给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新课题。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是目标明确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更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当前党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使之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以政治建设为根本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等[1]62。政治属性是政党的第一位属性,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作为领导13亿人口大国的执政党,作为拥有80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一定要遵循良好的政治秩序,保持政治定力,提高政治觉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中央权威。从中国共产党历史和世界政治史来看,政治团结、政局稳定之时,国家局势就安定,人民生活就安康;一旦政治动荡混乱,国家和人民就难以安居乐业。

政治问题是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关乎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一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党政治建设长期滞后于发展需要,对党员政治考察不严谨,部分领导干部政治觉悟低、官僚作风重等,这些都在危害党的事业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放松政治建设。

(二)以思想建设为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建设在党建工作中的作用。1942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曾批评一些党员思想不纯的问题,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2]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也形成了很多关于思想建设的新论断、新理念,将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志之所趋,无远勿届。”从坚定理想信念着手,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达到全党思想意志的高度统一、步调行动的高度一致。“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3],最终将丧失无产阶级的立场,站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走上违法违纪的犯罪道路。我们处于建成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如果忽视思想建设和理想信念教育,就难以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难以推进。补足精神之钙,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树牢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牢正确的金钱观、权力观,树牢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自觉践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本色。

(三)以组织建设为依托

党的组织建设对于培养和管理合格党员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千千万万党员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必须落实到党员队伍的管理中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发挥“人”的作用,必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选人用人方面十分关键。我们必然要选择德才兼备的人才,将更多的优秀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做党和人民值得信赖、值得托付的好干部。习近平也在多个场合重申当代好干部的标准,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基层党组织一边联系着党员,一边深入联系着群众,如果基层党组织组织涣散,战斗力下降,宗旨意识差,不仅无法对党员进行有效的教育监督,也无法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信息化时代,我们的党组织也要与时俱进,在组织体系上要更加科学,在服务群众方面也要有所创新,尤其是在思想多元的今天,必须一刻也不放松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努力将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四)以纪律建设为重点

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当下,都必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和严明党的政治规矩。在党的纪律和规矩中,第一位的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5]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提出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做到的“五个必须”,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这为纪律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判断标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党员数量的增加如果没有以“严明纪律”为条件,就难以形成质的改变和提升。在筹备建党的时候,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就提到了“党的纪律为铁的纪律”。新通过的《党章》在总纲中明确规定:“坚持依规治党、标本兼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此可见纪律对于我党的极端重要程度。一个没有纪律底线的党,永远只是一盘散沙,无法凝神聚力、团结人民,更无法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五)以作风建设为重要内容

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无产阶级性质和世界观在党的工作与生活中的表现,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与其他政党相比,我党有着优良的革命作风,这些作风始终是我党党性原则、宗旨理念的具体体现,比如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的作风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风廉政建设、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忧患意识看待作风建设,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6]他也深刻指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对党的肌体的严重侵蚀,并对“四风”的表现形式有着深刻的洞察。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制定和落实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上而下的表率形成了巨大的示范作用,在全党掀起一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给予严厉打击,坚决反对特权。2014年,党中央再次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整顿,随后广泛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强基固本,坚决遏制不正之风,教育广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政绩观。201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方案》,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化,将教育实践向全体党员覆盖的重要举措,这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显示出党对作风问题的极端重视。在第十八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严肃指出:“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7]387

(六)以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自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打击腐败的力度空前,在反腐败斗争中没有“铁帽子王”,坚决问责追责、正风反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1]8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党中央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肃清腐败分子,向全球发出“红色通缉令”,向世界展示我们反腐倡廉的决心。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来自内部,腐败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间建立起来的威信,也就无法有效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危害党和国家事业。面对腐败问题的日益复杂、愈演愈烈,塌方式腐败、窝案频发的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形成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构建权责明确的权力清单制度。反腐败斗争不是阶段性的举措,而是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长期地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

(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完备性、管用性的特点,它贯穿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体现了我们党的建设的新水平。加强制度建设要以党章为根本,完备党内法规体系,立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破立结合”,破除落后于社会发展、不符合新形势的旧制度、旧条例,立新规、立新制。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建好笼子。笼子太松了,或者笼子很好但门没关住,进出自由,那是起不了什么作用的。”[8]这就要求制度体系的构建要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可实施性,重视党内法规之间的相互协调,上下联动,注重党章党规与我国法律体系相适应。

制度要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党的态度和原则。制度建设涵盖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方方面面,将党建的最新成果升华为制度化的长效机制。主动完善党建顶层设计,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基本遵循。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化,我们党更加重视制度的治本作用。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继续推动管党治党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新时代呼唤新思想,新时代召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重要论述继承“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直击我们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在复杂的执政条件下不忘初心,更加强调补足精神之“钙”。

(一)把以人民为中心放在党的建设的核心位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重要论述突出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继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立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党建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思想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体现了以人民为主体,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原则,体现了深深的人民情怀。加强党建就是在新时代不忘初心,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和血肉联系,使党始终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二)把坚持问题导向作为党的建设的主攻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于创新、追求自我革新的政党,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党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向前发展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方向。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个别党员干部贪污腐败、服务意识淡薄、执政能力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党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把握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增强党员服务意识,坚持共建共享的原则,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党的常态化制度化的学习。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依靠学习走向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7]404;只有不断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62

(三)把坚守理想信念作为党的建设的精神支撑

理想信念一直是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动力支撑。共产党人本身就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但是,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在阶段性理想的不断完成中实现的,阶段性理想信念是社会特殊发展阶段的具体目标,这些美好目标是党的历史使命,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共产党人决不能动摇理想信念、丢弃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和平建设时期,不少共产党人出现了精神懈怠的危险,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要不断加强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当前我们的目标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的党建工作就是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为了使党自身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面临的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在继承的基础上和现实的条件下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党建的重要论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方针,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胆探索、勇于革新,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新局面,成为指导新时代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成为新时代治党管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政治建设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