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说《寻欢作乐者的历史》的伦理解读
2019-02-15周锐
周 锐
理查德·梅森2011年新作《寻欢作乐者的历史》中文版于2015年2月首次在国内出版。译作期间,译者就对该新作发表了2篇颇有见解的学术论文。译者认为,这是一部穿戴笨重的古装唱着新戏的成长小说[1]。从这部作品所呈现的某些特点来看,的确可称为是一部成长小说。笔者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探讨该书主人公皮特的成长,并就此发掘小说的伦理教育意义。每部有实质内容的文学作品都涉及道德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虚构的人物与伦理道德发生冲突的过程从更加细微之处发现善恶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得不遇到想象的、强制的冲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的冲突一方面能让他更加有区别地对待生活,同时本身也是一个更广泛和更微妙的道德指南[2]。《寻欢作乐者的历史》正是这样一部能够传递正能量的伦理道德指南。
小说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镀金曲线”,主要讲述的是皮特为了实现梦想,是如何用自己的肉体征服他为之工作的家庭中的女主人。这部分也是全书的主要部分。第二部分“欧仁妮皇后号”,篇幅不到全书的三分之一,叙述了皮特在开往开普敦的游轮上发生的事情。跻身都市,步入上流社会是皮特的毕生梦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从一开始就打算把性和爱当作他积累金钱、向上攀爬的工具和途径。这就构成了整部作品的伦理主线,同时也奠定了他错误的伦理道德基础。
一、恋母情结
在整部小说中,母亲在皮特的人生道路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皮特是以家庭教师一职进入马腾家,但是皮特在马腾家没有想着如何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而是想着如何捕获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雅克比纳来,从而达到集聚财富的目的。对于正处于从懵懂少年跨入成年的皮特,为什么要选择与自己妈妈年龄相仿的女人作为突破口,而对于马腾的2个和他年龄相仿的女儿(她们都曾表示对他有好感),却丝毫不为之动心。他在婉拒马腾小女儿路易莎的求婚时说道:“你父亲绝不会允许这件事。我来自一个截然不同的阶层。”[3]196阶层的差别看似是原因,实则是借口。因为文中多次提及,他在内心里根本就无视这种阶级差别,一开始他就决定“他要像身份相同的人那样敲宅子的前门,而不是敲仆人们进的后门”[3]3。他在17岁之前就与一位34岁的女中音歌手发生了性关系。细读文本可以发现,这与他从小与母亲亲密如情人的关系不无关联。“她把16年的积蓄花在了与她儿子一起度过的五天高级享乐上”。期间,他们大部分时间“完全是独处,就像在恋爱中一样沉浸在彼此之中”[3]219。这样的描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中的男主人公保罗。与保罗相同之处在于,其中的儿子对母亲的感情都远非是一般的母子之情,在他们心里母亲更像是自己的第一个情人。在儿童伦理意识的成长过程中,其自身伦理意识是不成熟的,是需要经过伦理启蒙才能获得明辨善恶的理性,从而进行正确的伦理选择。因此,自然情感如果缺乏理性的引导,最先导致的是伦理意识的混乱[4]。而象征着理性意志的父亲,由于受到母亲的轻视和影响,并没能够对小皮特的伦理意识加以理性的引导。受到母亲畸形母爱的引导和教育,皮特逐渐形成了和母亲一样向往上流社会、及时行乐和乐于感官享受的特性。这样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皮特到马腾家一眼就看中女主人雅克比纳,而不是与自己年纪相仿的年轻姑娘们。母亲的影响在皮特的“镀金曲线”中如影随形。当他第一次与女主人雅克比纳通奸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却不敢正视母亲的照片。面对母亲,他就像做了背叛自己情人的事一样无颜面对。当他受到马腾女儿们的侮辱后,把自己的怨气全都撒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时,他也不知道该怎样面对照片中的母亲。所以当他发泄完后回到自己的房间,再一次感受到了母亲精神的存在。“他的母亲从床头柜上看着他。她从来没有大声训斥过他,但用一种遗憾的沉默来表达她的不满。”[3]120因为母亲一直教诲他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这种对自己完全失控的情况也是母亲不愿看到的。但是在最后一次越轨行为败露后,从马腾家回到自己的家中,想再去感受母亲精神时,在原本是母亲领地的房间中,母亲精神已经逐渐渗漏掉了。如此失败悲凉地结束了在马腾家的“镀金曲线”,让他觉得一次又一次的违背了自己的母亲,忏悔想得到母亲的指导和原谅却一无所获。他甚至认为母亲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开始诅咒自己了。由此可见,恋母情结所导致的混乱的伦理意识一直影响着皮特的伦理选择。离开了马腾家后,皮特决心与过去断绝关系重新来过。但是,母亲却频现脑海之中挥之不去。因此,当他登上欧仁妮皇后号后,依然沉沦在对母亲的迷恋之中。没有了母亲的陪伴,感到极度孤独。但与《儿子与情人》中恋母情结的不同之处在于,母亲的去世让保罗更加无从与其他女子相处,所以他相继断绝了与米利亚姆和克莱拉的关系,他彻底放弃了生活的一切。恋母情结造成了他悲剧的一生。而在《寻欢作乐者的历史》中,恋母情结没有让皮特最终走上不归路。在小说的第2部分,也就是在欧仁妮皇后号上,当皮特看到年轻女子斯泰西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母亲经常唱的《卡门》时,他的“恋母情结”慢慢解开了。斯泰西大胆且有个性的表演激发了他应该挣脱母亲对自己的束缚的想法。当他看到舞台上的斯泰西时,他高兴地认识到这个女人不是他的母亲。在马腾家情色经历的失败和心中的欲望促使他决定去“触摸一个年轻的女子!去把他从雅克比纳那里学到的一切都用在某个他自己这个年龄的人身上!”[3]245而且事实也最终证明,与斯泰西的相处比与冷淡且高高在上的雅克比纳不知要好多少倍。这种现实的相处让皮特混乱的伦理意识慢慢归于理性。在梦里,他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母亲的原谅和赦免。这也说明了皮特在这种“情结”和现实间做出了抉择,决定斩断对母亲的依恋。和斯泰西从坦诚相见到相爱并准备结婚,完成了皮特的最后一次伦理选择。无论是在《俄狄浦斯王》中,还是在《儿子与情人》等诸多作品中,“恋母情结”最终都不可避免地导致主人公的悲剧,似乎“恋母情结”就是悲剧的代名词。但是在《寻欢作乐者的历史》中,皮特的“恋母情结”没有使他朝着不伦的方向前行,而是在2次情色经历后,现实让他的自由意志重新受制于理性意志,最终做出了正确的伦理选择。
二、斯芬克斯因子
斯芬克斯因子由2部分组成:人性因子(human factor)与兽性因子(animal factor)。这 2种因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人。其中,人性因子是高级因子,兽性因子是低级因子,因此,前者能够控制后者,从而使人成为有伦理意识的人[5]。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伦理意识,可以分辨善恶。但是,有伦理意识不代表人就不会作恶。关键还在于当人性因子(其外在表现形式为理性意志)和兽性因子(其外在表现形式为自然意志及自由意志)形成伦理冲突时,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伦理选择。而这点在皮特身上不无体现。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伦理意识极强的人,面对不伦恋,他表现出了强烈的罪恶感。但是,这种罪恶感最初由于理性意志的游离并没能够让他做出正确的伦理选择。如前所述,皮特进入马腾家做家庭教师是为了积累财富、等待时机进入上流社会。少时的经历让他明白,对于大多数女人来说,他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而且他也打算利用这一优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进入马腾家后,皮特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成功地在这个富甲一方的家庭里留下来。因为要想在这个家庭里立足并非易事,首先他根本没有给儿童做家教的经验,更不要说是面对困难儿童了;其次,他要经得起马腾2个女儿的审查和考验;再次,他还要面对其他仆人和管家的虎视眈眈。为了巩固在马腾家的地位,他把目光投向了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雅克比纳。但是至此,在他心里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可以说在皮特身上,人性因子依然约束着兽性因子,理性意志还制约着非理性意志,因为“他发现自己在入睡时会想起她,一想到破坏她的品行就很难受。”[3]47但是,“当物质占有与个人满足成为生活的唯一目标,人就成为由内心驱使的行为不理智的动物”[6]。随着对财富和性的欲望愈来愈强烈,皮特成为被自己兽性因子控制的“不理智的动物”,不惜违反伦理道德规范。而同时,马腾的长期禁欲致使其妻子雅克比纳面对皮特不攻自破,所以与雅克比纳的第一次通奸也就顺利达成了。但是事后他的愉悦感很快便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令人不寒而栗的恐惧。这种恐惧的产生正是因为他既有伦理意识,他很清楚违背伦理道德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他的理性意志和非理性意志做着激烈的斗争,斗争的结果是理性意志略占上风,所以准备向雅克比纳忏悔,不再继续。但是,这残存的最后一点理性意志在雅克比纳约定下次约会的要求下土崩瓦解了。继续通奸既可以确保自己的饭碗又可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何乐而不为。他的兽性因子在雅克比纳的需求下无可抑制地失控了。尽管他潜意识中的伦理意识仍在告诫自己,“他与雅克比纳的冒险与对她丈夫怀有的感情是不相符的”[3]74,是违背伦理道德的,但是人性因子已经失去了对兽性因子的控制。与雅克比纳履约不爽,直到一次由于受到马腾女儿们的故意戏谑,皮特自尊心彻底受伤,也因此把自己愤懑的情绪发泄在了无辜的学生身上,也就是马腾有心理障碍的儿子埃格伯特。他强行将其带到外面,导致这个小男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惊吓,也因此将伦理冲突推向一个高潮,皮特这一行为完全违背了作为一名教师应遵守的道德规范,他的所作所为完全不符合家教这一伦理身份。这次错误的伦理选择所导致的后果将他原本游离在外的理性意志又拉回了一点,以至于当他和他的学生读完十诫,尤其是读到其中的“孝敬你的父亲和母亲……你不可奸淫……你不可贪恋你邻居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你邻居的妻子”“他感到所受到的惩罚比他这辈子任何时候都要彻底,因为他知道这是他应得的,所以他的良心一阵刺痛。”[3]123这一系列的训诫让皮特想到了自己在马腾家的所作所为,字字扎到良心深处。他不但很少关心自己的父亲,还与马腾的妻子通奸,背叛一直信任自己的主人。因此,他发自内心地向埃格伯特表示歉意并且希望能够补偿自己的过失。皮特的情感显然在伦理选择中实现了一次小小的道德升华。但是,机缘巧合的是,他的极端错误行为却意外地将埃格伯特的心理障碍给治好了。这无疑也让皮特备受煎熬的良心得到了很大的宽慰,同时,也为他游离的理性意志找到了更好的借口。“他已经兑现了他欠马腾良心上的债务。”[3]174这种想法让皮特的非理性意志再一次脱缰,在他准备离开马腾家前又再一次与雅克比纳通奸,“他们互相紧紧地纠缠在一起,在真正纯真状态中的2个赤身裸体的人兽”[3]189。 “人兽”一词反映了此时的 2 个人完完全全和动物没有区别,没有仁义廉耻,不受任何道德约束,只是具备人的外形的2个兽罢了。但是这最后一次却败露了,被马腾小女儿在全家人面前揭穿。最后一次通奸的败露,带给皮特的是比第一次通奸后更加可怕的伦理恐惧。虽然他离开了马腾家,却噩梦缠身。所以他希望通过赎罪来减轻自己的伦理恐惧,而皮特选择的赎罪方法便是与过去的自己断绝关系,重新开始。登上欧仁妮皇后号后,虽然他没有明确的打算以后要怎样谋生,但是靠女人或者性来为自己赢得成功这样的想法已经荡然无存了,并且一直沉浸于后悔和忏悔之中。在船上,皮特再次遇到了马腾家曾经的男仆鲁芭。与其说是意外遇见,不如说是鲁芭有意苦心等待这样的机会。当他们同在马腾家时,鲁芭就表现出对皮特的好感,但是皮特只想把他当朋友看待,而不是恋人。马腾家情色经历失败后,面对鲁芭的暗示,皮特还是选择只做朋友。直到鲁芭的突然消失导致皮特陷入要被当作偷乘者给抓起来时,另外一个同性恋者杰伊乘虚而入。为了生存的需要,皮特不得不接受杰伊的邀请。在此情况下,皮特的兽性因子较之人性因子暂时占据了上风。然而,当他遇见斯泰西,面对这个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子时,皮特打算从一开始就不撒谎,这个决定使得他将改过自新的想法付诸实施。他将自己的情色经历和身无分文的处境和盘托出。他对斯泰西的欲望不再只是肉欲,与斯泰西坦诚相见并要与之结婚正是其斯芬克斯因子中人性因子被唤醒,是在理性意志支撑下做出的最终的伦理选择,体现了理性意志的回归,也体现了其伦理道德思想的逐渐完善。
三、结语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都不能有违伦理禁忌、有违当下伦理道德。皮特与雅克比纳最初的伦理选择反映了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伦理道德受到的猛烈冲击,以及这种冲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人们在企图摆脱宗教信仰的牢笼时,却让兽性因子过度释放。《寻欢作乐者的历史》展现了一个从错误的伦理道德基础开始的人,如何在错误中反省和成长,在最终的伦理选择中实现道德升华的故事。皮特的改邪归正对当今现代人具有深刻的教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