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平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19-02-15方华,李娟
方 华,李 娟
(东平县水利局,山东 东平 271500)
东平县总体水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3.35亿m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419 m3,不及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5;属于缺水型区域。全县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近年来,东平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为统领,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破解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举措,不断加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推动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1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1.1 严格落实节水制度,建立长效管理体系
1)严格审批管控。先后制订出台了《东平县水资源管理办法》《东平县城区节约用水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全县地表水、地下水、区域外调入水和其他非常规水源的统一调度和优化配置。
2)强化定额和计划管理。先后出台《东平县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东平县取水许可与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东平县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保证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能力“三条红线”控制制度落地实施。
3)加强计划用水管理。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年使用公共管网水及其它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并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年计划、月抄表、季考核”计划用水管理模式,以及“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城乡一体”的用水管理体系。
4)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和水政执法能力建设,严格水政执法巡查、水行政许可稽查、重大水事案件挂牌督办等制度,严格依法行政,深入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取水、污染水体、侵占河湖水域岸线、河道非法采砂等行为。
1.2 强化总量和强度控制,全面推进行业节水
1)强化农业节水。加快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建设,通过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节水改造等项目实施,逐步建立了“设施先进、管理科学、服务到位、运行良好”的农田灌溉体系。
2)加强工业节水。严格实行非居民用水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禁止引进高耗水企业,重点开展化工、纺织、造纸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大力推广工业水循环利用,将用水效率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鼓励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将富余的矿坑水、中水资源作为新上项目的首选水源,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
3)推进城镇生活节水。加大城镇供水设施投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一处水源供全域,同时,陆续开展城乡供水管网新建和改造建设,有效降低城乡供水管网漏损率。
4)创建节水载体。启动了节水型企业、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居民小区建设,普及推广节水器具,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
1.3 推行节水新机制,实现节水多元化推进
1)推进水价综合改革。把推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农业水价改革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抓手,高标准实施了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一大批项目,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提供了保障。
2)巩固推进试点成果。2017年底,东平县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试点的经验做法在全省进行推广,在此基础上,东平县确定了“搭建一个平台,试验两个片区,明确三项权利,创新四大机制”的水权制度改革框架体系。
3)建立科学用水结构。投资27.6亿元,陆续实施引黄补湖项目、城乡供水项目、引湖续建配套项目、引汶北线项目、河流水系治理项目、防洪除涝抗旱减灾项目、中水回用工程等水资源优化配置项目,实现地表水、地下水、黄河水、雨洪水“四水”互通,河湖渠库互连,城乡统筹,丰枯调剂,余缺互补,使东平县的区位水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 存在的问题
2.1 中水回用率偏低
东平县中水回用率偏低,应进一步加大污水处理能力,增加回用力度,以缓解其水资源供需矛盾。
2.2 用水结构失衡
东平县客水、地表水、矿坑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工程措施、用水指标和流域管理等方面的限制,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存在工农业用水过度依赖地下水的现象,用水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2.3 水资源使用权、调配权不顺
东平湖水权归国家所有,取水权由黄委管辖,但湖区周边群众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提出用水需求,地方水行政部门无权审批,不利于水资源综合调配和地方经济发展。
3 建议
3.1 坚持节水优先,大力实施用水“双控”行动
全面推进水资源税改革工作,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规范用水管理,完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水资源税源管控长效机制。以税收力量助推水资源管理攻坚战,促进企业节能减排、转型升级,绿色发展。鼓励工业企业实施节水改造,加强水循环利用,提高中水利用率;全面实施农业水价改革,完善农业水权机制,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节水;积极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建立节水奖励机制,促进全社会节水意识,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3.2 推进绿色发展,全面落实河湖长制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巡河行动,扎实推进“一河一策”“一湖一策”。践行统筹治水的新方针,抓好“四水共享、三水共治”,全面开发利用地表水、积极调引外来水、科学利用地下水、更多利用中水等特殊水,统筹抓节水、治污水、保供水,全面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构建群防群治的新格局,形成河长抓总、群众参与、信息监控、舆论监督的立体化监管网络,着力提高共建共享水平,展现秀美河湖、生态东平的新面貌。
3.3 召开联席会议,提高用水治水效率
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东平湖的所有权、管辖权的责任部门、单位以及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统一调度解决东平湖水资源调配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用水治水效率。
3.4 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扎实开展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严格规范管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格取水许可、计划用水、地下水管理。加大水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取用水行为,维护良好的水事秩序,提升了水环境质量,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