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农业节水现状与发展调研
2019-02-15于朝波张学强王明健
于朝波,张学强,王明健
(寿光市水利事业发展中心,山东 寿光 262700)
寿光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多年平均降水量595.3 mm,年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2.3亿m3,人均占有量322 m3,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6。同时,寿光市还是著名的“中国蔬菜之乡”,也是国家确定的蔬菜、粮食、果品、棉花等综合商品基地市,年均农业用水约占全市总用水量的80%。寿光市灌溉水源为地表水、地下水、客水(黄河水),全市控制灌溉面积为9.17万hm2,井灌区控制面积6.67万hm2;扬水灌区控制面积1.19万hm2;引黄、引弥灌溉控制面积1.3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8.39万hm2,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5万hm2,占全市有效灌溉面积的60.23%,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79 4。寿光市立足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生产需水量,有力推进了寿光节水农业的发展,2017年创建为山东省节水灌溉示范县、2018年创建为国家级节水灌溉示范县。
1 农业节水主要做法
1.1 全面推行农业节水灌溉
寿光市紧紧抓住被确定为第一批、第四批“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机遇,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千亿斤粮食等项目,不断加大农田节水灌溉投入力度,积极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近年来,寿光市农田水利工程共投入资金14.7亿元,建设干渠57.5 km、支渠86.5 km,安装PVC管道5 140 km,安装微灌带约4万km,年节约农业灌溉用水超2 600万m3。
1.2 积极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寿光市示范推广了“三改一增”、深耕、秸秆还田、地膜覆盖、抗旱良种选育与应用以及大棚蔬菜水肥一体化、微喷滴灌等农业节水新技术,实现了节水、节肥,省时、省力,提高质量、提高生产力“双节双省双提高”。目前,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达到1.0万hm2,节水、节肥都在50%左右,亩产提高3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农业节水园区,充分利用上级业务部门项目支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种植大户建立节水农业示范区。
1.3 加大农业节水资金投入
寿光市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投其资、各计其功”的原则,将分散的涉农资金进行整合捆绑,统筹安排,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十二五”以来,寿光市14.7亿元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中财政投资占85%、群众自筹占15%。
1.4 成立协会,破解管理难题
寿光市积极鼓励和支持用水户成立“用水协会”,通过用水户民主选举,对工程依规实施管理和维修养护,农田水利工程使用权交给农民,确保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目前,寿光市已组建成立农民用水合作组织达到14个。
1.5 鼓励龙头企业带动发展节水灌溉
寿光市出台相关节水奖励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发展节水农业,实施了一批水肥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打破传统种植模式,发展农业生产。寿光市农业龙头生产企业和农户积极探索无土栽培等新型种植模式。如圣大管业的砂培试验基地、南木桥村的无土栽培大棚等,栽培基质底部采用了防渗膜工艺,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节约了大量的肥料,为水肥一体化应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1.6 取得的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明显。据调查,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提高了水分生产效率,节水30%~60%;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节肥30%~50%;设施蔬菜平均亩增产460 kg左右,每亩节本增收800元;同时,节省劳力和肥料,提高产品品质,减轻地下水污染。二是社会效益显著。节水灌溉的发展和普及,促进了农村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和完善,初步解决了农民群众一家一户浇地难组织、难管理、费用高的问题。三是生态效益良好。高效节水设施建设,使农业用水结构出现良好局面,有限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减少了地下水开采和大田漫灌,使得超采地下水、海水倒灌和农药污染现象得到遏制,水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2 存在的问题
2.1 节水灌溉工程发展力度不够,建设标准不高
全市节水灌溉工程仍以大棚滴管、微喷灌和大田管道输水灌溉为主,田间节水水平不高,喷、微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发展相对缓慢,高、尖端节水技术应用较少,有效灌溉面积中还有3万多公顷农田没有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绝大多数的林地、苗圃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用水量大,灌溉时间长且不均匀,造成用水浪费。
2.2 建设融资渠道单一,投入力度不足
由于发展农田节水灌溉成本高,根据建设情况,管道灌溉亩均投资约1 100元,微喷灌亩均投资约1 700元,滴管亩均投资约2 000~3 000元。近年来,虽然中央、省、市级财政的投入有了一定增加,但由于寿光市是农业大市,上级资分配金存在不均衡性,县、乡配套资金较少,村和农户筹集能力低,对节水灌溉的投资较少,要实现农业节水灌溉全覆盖,建设经费缺口较大。
2.3 各职能部门建设资金缺乏统筹协调
水利、农业开发、国土、农业等部门均有节水灌溉工程资金投入,但各部门对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多是分别规划、分别招标,建设标准和建设质量也有较大差异,造成重复投资或资金实际使用效率较差,难以形成合力。
2.4 配套的政策机制有待完善
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相配套的投融资、用水管理以及水环境管理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还需抓紧出台和进一步完善;对工业生产等挤占农业水源的问题,没有形成补偿机制,影响农业水资源的保护和调控;水价形成机制不健全,农业水费征缴制度不完善。
3 建议
3.1 抓好农业节水规划完善实施
围绕全市农业节水规划,认真研究制定推进农业节水、林地节水工作的年度实施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先急后缓,分期实施的原则,将每年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逐个年度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下达到各镇(街道),逐项工作落实推进部门和推进措施,确保全市农业节水工作落到实处。
3.2 加快农田水利灌溉设施建设
组织实施好地表水综合利用北部水系联网灌溉工程、农田水利项目县、小清河扬水站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引弥入官庄沟、农业开发、土地治理、千亿斤粮食等重点项目,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
3.3 逐步建立完善投资保障机制
建立各级财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投入长效机制,依靠深化改革,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着力解决资金分散问题,形成合力办大事,调动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积极性,支持社会资本通过资产收购、特许经营、参股控投等多种形式参与规模化节水灌溉工程建设。
3.4 建立农业节水制约激励机制
以农业水价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不断完善农业用水管理,建立水价改革、水权分配、水资源节约保护利用以及占用农业水源补偿等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努力形成低效用水的约束机制。制定激励机制,实行国家精准补贴采取先干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节水奖补等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和受益群众投资兴办节水灌溉工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