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脓毒症中的早期诊断

2019-02-15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降钙素脓毒症小儿

脓毒症为感染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因为身体任何部位感染而引起的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常多发于多发伤、严重烧伤等严重的疾病患者当中,但并不是所有引发的脓毒症都有明确的感染病源,其具体发病的机理在目前为止还尚未清楚。脓毒症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全球每年约有超过1 800万人群患有此病,脓毒症病情凶险,若未经过有效治疗干预,能够导致患者死亡。临床中常通过生化检验诊断小儿脓毒症,当小儿发生脓毒症时,其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均能够相应发生变化,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因此,本文主要分析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在小儿脓毒症早期诊断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小儿脓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属于严重型脓毒症疾病患者(Ⅰ组),另外50例患者属非严重型脓毒症疾病患者(Ⅱ组)。另选50例非脓毒症患者作为对照组(Ⅲ组)。Ⅰ组中,男性患者有32例,女性患者有18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为(6.1±1.5)岁,体质量20~50 kg,平均体质量为(31.0±2.4)kg,病程均在2~9 d,平均病程为(6.0±0.8)d;Ⅱ组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为(5.9±1.2)岁,体质量20~50 kg,平均体质量为(29.5±1.8)kg,病程均在1~7 d,平均病程为(5.9±1.0)d;Ⅲ组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15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为(6.0±2.0)岁,体质量20~50 kg,平均体质量为(30.9±1.1)kg,病程均在2~9 d,平均病程为(6.11±0.9)d。三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知情同意。

入选标准:(1)患者年龄应小于等于16岁。(2)患者及其家属是自愿参加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3)患者病情符合我院小儿感染性的疾病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患者或是其家属不是自愿参加。(2)患者本身合并有一些免疫的缺陷疾病。(3)患者本身伴有其他类型的精神疾病或肿瘤以及糖尿病,或者心肺功能不健全,或者在近期接受过一些免疫抑制剂的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降钙素原的检测方法是双抗夹心免疫荧光发光法,当降钙素原的含量高于2 μg/L即为阳性。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比浊测量法,当C反应蛋白的含量高于10 mg/L时即为阳性。所有入组的患儿于入院后24小时内分别收集其空腹的静脉血4 mL,所有的血液样本均应在2小时内进行送检,离心机的使用条件是4 ℃,3 000 rpm,离心时间是10 min,血清分离后统一放置于零下80℃冰箱中。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上述三组患者血清中的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阳性检出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含量的检测结果为计量资料,两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于两组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NOVA),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对比

Ⅰ组患者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含量分别为(7.3±2.5)μg/L、(83.2±12.7)mg/L;Ⅱ组患者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含量分别为(3.8±1.1)μg/L、(42.8±10.3)mg/L;Ⅲ组患者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含量分别为(0.4±0.1)μg/L、(24.9±3.1)mg/L;Ⅰ组患者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含量高于Ⅱ、Ⅲ组,而Ⅱ组患者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含量高于Ⅲ组,经数据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对比

2.2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对比

Ⅰ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阳性表达均较Ⅱ组、Ⅲ组高,经数据分析,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Ⅱ组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阳性表达稍高于Ⅲ组,但经数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对比 [n(%)]

3 讨论

脓毒症指的是因感染而引起的一系列全身性炎症反应的综合征。在临床的实践当中发现,脓毒症患者的机体内存在一些细菌或是存在可疑高度的感染病灶。按脓毒症严重程度可分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高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虽然脓毒症是由感染而引起的,但一旦发生了脓毒症后,其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的遵循规律是患者自身病理发展的过程,所以,脓毒症的主要原理其实是机体对于感染以及对引起感染因素反应的过程。临床中应采用积极的手段治疗脓毒症,通常主要以抗生素、祛除感染源为主要治疗手段,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本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血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含量较高。降钙素原为一类蛋白质,当患者机体受到了严重细菌、真菌以及寄生虫的感染,以致多脏器发生功能性衰竭和脓毒症时,降钙素原在血液中的含量水平将会突然升高。但是当发生病毒感染、过敏、自身免疫时,降钙素原在血清中的含量水平是不会增加的。降钙素原反映的是对全身性的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人体内的C反应蛋白指的是,机体组织在发生损伤或是机体发生了感染时,其在血液中的含量水平直线上升。C反应蛋白是一个炎症指标,虽然已经在临床上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相关研究发现,除了发生细菌感染,其他的心血管的疾病、病毒感染、手术、急性的排异反应等也都会升高血清C反应蛋白的含量水平,因此,C反应蛋白对于感染诊断缺乏特异性,这与本文的研究结果一致。从本文的探究中可知,严重型脓毒症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含量相对较高,与非严重性脓毒症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严型脓毒症与非脓毒症患者相比,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含量均较高,由此可以看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含量均能够作为诊断脓毒症的指标,并能够反应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病情越严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含量越高;并且严重型脓毒症患者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阳性检出率高于非严重型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者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而言之,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中,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均较高,在判断病情的严重方面旗鼓相当。

猜你喜欢

降钙素脓毒症小儿
夜盗小儿(下)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恶性肿瘤发热患者中的鉴别意义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血清降钙素原对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意义
BD BACTEC 9120血培养仪联合血清降钙素原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
降钙素原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