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不同寻常的棋 局
——傅抱石《东山报捷图》背后的故事
2019-02-15□
□
据史书记载,公元383年盛夏,符坚率大军110多万,大举攻伐东晋。东晋仅有8万将士与秦兵相抗,兵力相差悬殊。但谢安却沉着镇定,派其侄谢玄等应战,他则携亲朋好友一起游山下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讲述的就是谢安正在和客人下围棋,这时谢玄从淝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头淡淡地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在收到大获全胜的捷报时,谢安却可以保持平和,继续下棋,可见他有过人的气度和遇事的冷静。不过,谢安不可能真的不为淝水之战的大胜而欣喜。棋下完送走客人后,他才得意忘形,在房间里蹦蹦跳跳,甚至把木屐都给碰坏了。通过淝水之战,东晋不仅阻止了先秦苻坚百万大军的入侵,而且以少胜多大败对方,此后收复失地,得到40多年的和平。也正是因为这场胜仗,谢安的权势和声望达到了顶峰。这就是历史上“谢安围棋”的故事,又名“东山报捷”,这次棋局也因此成了历史上一场不同寻常的棋局。
《东山报捷图》 傅抱石 绢本设色 82cm×170cm 1942年作
中国绘画史上,以此故事为题材描绘的传世名画有两幅。第一幅《东山报捷图》,是1856年清代画家苏六朋的晚年所作,画家通过此画,只对淝水之战的一个侧面进行了独具一格的描述;第二幅《东山报捷图》,则是1942年傅抱石于重庆金刚坡避难时所创作,也就是本文所要讲述之作。
傅抱石的《东山报捷图》,描绘的正是东晋名士谢安于淝水大战之时,镇静自若地与好友对弈的故事。从图中可以看出,佩冠而思者当为谢安。信使在其耳旁言语着,谢安却表现得若无其事,极其淡定,像是所有的心思都在思考棋路的走向上。作者通过对其面部表情和神态的刻画,完美表现出谢安沉着老练的形象。画面中人物线条流利劲挺、高古传神,背景删繁就简,大笔挥洒,酣畅淋漓。这幅作品,完美地展现了傅抱石的绘画天赋以及对历史题材精神内核的出色把握。“营制历史上若干美的故事”,是傅抱石喜欢创作的题材,他本人认为这应该是作为人物画家的一条主要路线。傅抱石有叙史的癖好,历史之美往往能通过他的画笔,得以艺术地再现。《东山报捷图》正属于此类题材。
《东山报捷图》创作于1942年,是傅抱石先生在重庆金刚坡期间创作的作品,那时的他经济状况欠佳,为答谢崔万程先生对他个人画展的襄助之情,特作此画相赠。此图落款为:“万程先生正,壬午十月重庆金刚坡下山斋新喻傅抱石”。农历壬午十月,当为1942年公历11月或12月傅抱石在重庆的“壬午画展”,由此可推断此画就是傅抱石为了感谢崔万程对他此次画展的鼎力相助而作。回首傅抱石一生的创作,金刚坡时期当为其巅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社会地位与生活条件都大为改观,艺术风貌亦另辟新境,与20世纪40年代亦是昭然有别。
在重庆时期,文学巨匠郭沫若与银行实业家崔万程可说是傅抱石的两大知己,郭沫若与其的交往及帮助自不待言,崔万程则更多的是帮助他的生计。面对他们的支持,傅抱石唯有以其精心之作来回报,如赠送给郭沫若先生的《丽人行卷》等,便是证明。崔万程从事金融业,与当时诸多书画家皆有交往。1944年至1945年间,他曾请中国美术学院(重庆)的画家为其画了一本十四开册页,其中就有傅抱石、张安治、蒋风白、宗其香等人。在此册页中,傅抱石分绘仕女、高士、山水凡三开,并受崔先生嘱题册首。因与崔万程特殊的友情关系,故傅抱石在作品上题款时相当尊重,这在傅抱石的其它画作上是极为少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