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例洛阳地区的佛教造像和碑志书法
2019-02-15□
□
《孙秋生造像记》拓片(局部)
盛行于北魏时期洛阳地区的佛教造像,对推动文字字体变革成熟、丰富书法风格方面影响深远。说到洛阳地区的佛教造像碑志书法的产生,自然与洛阳地区佛教的盛行相连。其中,洛阳地区优越的政治环境、地理位置、佛教的传入,以及人们对佛教接受和传播的动力,是产生其独特风格的先决条件。
洛阳,因位于洛水之阳而得名,拥有“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这里不但有“河出图、洛出书”的记载,而且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再加上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更使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特别是到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大力推行改革,全面推行汉化政策,在短短的30年里,移居洛阳地区的鲜卑人就基本汉化了。
这样一来,洛阳地区就形成了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汇合交融的良好局面。这种文化繁盛的境况,为书法的兴盛提供了优良的土壤,而几位北魏帝王,从孝文帝到宣武帝、孝明帝,皆崇信佛教。于是佛教大行,开龛造像顿时兴盛,从而留下了许多造像题记。这些题记内容比较简单,多是石刻工匠的作品,刻写一次完成。有的甚至不写就刻,粗犷朴拙,大胆泼辣、朴拙纯真。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龙门二十品》,这些造像题记从书法上看是刀与笔相结合的产物,从精神上看则是豪放与压抑、愤怒与虔诚、执着与自信相结合的产物。到了清代,阮元、包世臣、刘熙载、康有为等理论家力推北碑,以此来扫荡当时书坛的靡弱,确实是独具慧眼的。
这一点,从以下介绍的几个名碑记中,可更好地体现出来。
《始平公造像记》,此造像记为附属于佛龛的题记,全称为《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题记》,北魏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刻于河南洛阳龙门古阳洞北壁。题记由孟达撰文,朱义章楷书。此碑与其它各碑不同的地方是,全碑一律用阳刻法并逐字界格,在中国书法史上极为罕见,在所有造像题记中独树一帜,书写水平也极为高超。碑记内容既寄托了造像者的宗教情怀,又为往生者求福除灾。该碑碑文书写以方笔为主,笔画折处重顿方勒,结体扁方紧密,点画锋芒外露而又浑厚沉重,显得大方雄浑,气势不凡,历来被推为龙门书法的突出代表之一,也是书法碑刻中方笔风格的重要代表。
《杨大眼造像记》,刻于北魏景明、正始之际(公元500-508年)。碑文楷书,刻于洛阳龙门古阳洞,位于洞口上方南侧,共六龛,分上、中、下三排,每排两龛,大小不等。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将其列为峻健、丰伟之宗,也是龙门书法中极为突出、书法水平较高的造像题记。
《孙秋生造像记》,全称《孙秋生刘起祖二百人等造像记》,刻于古阳洞南壁。北魏宣武帝景明三年(502年)五月廿七日造讫。孟广达撰文,萧显庆书。碑文楷书,15行,行39字。此碑书法用笔干净利落,淳朴浑厚,笔法多变,风格劲健宽博,为后人所赞赏,是学习取法的较好范本。
《牛橛造像记》,全称《太和十九年十一月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橛造弥勒像记》。造像记高100厘米,宽34厘米,是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氏为亡去的儿子牛橛所造。碑文书体大方端庄,整齐肃穆,具有较高的书法水平,极具欣赏和学习价值。
洛阳书法的另一部分是北魏皇家墓志,因皇族改“拓跋”为汉姓“元”,故又称“元氏墓志”。由于元氏家族得天独厚的地位,墓志选石考究,书写恭谨,镌刻精到。书法风格主要表现为平正温润、和谐典雅、秀逸美观,展现皇家风范,自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此类墓志中著名的有《元倪墓志》《元略墓志》《元怀墓志》《元显隽墓志》等。
《元倪墓志》是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刻,原石现存于上海博物馆。此志书法熟练,墨色丰腴饱满,因受南朝影响,参以圆笔和行书笔法,点画流动,书风趋于秀逸潇洒,圆润典雅。刻工亦精,能将原书笔意较细致地传达出来。字体开阔,虽平正无奇,但新颖脱俗,清新可喜,适宜初学。
《元略墓志》,1919年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志书法笔致遒丽隽美,清逸流畅,历来备受推重。著名书法家吴玉如先生认为:“《元略墓志》用笔与二王息息相通,结构似不同,实则由质而妍,亦自然趋势。”
《元怀墓志》,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刻,1925年于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原石现藏开封市博物馆。此志结体宽博,书风平正工整,茂实刚劲,俨然已是唐人楷书景象。
《元显隽墓志》用笔方圆兼通,中锋、侧锋并使,秀润严整,俊丽爽利。结体左低右高,秀逸多姿,多以侧媚取势,有左修右枯之姿。此志兼有帖学书法的飞动妍丽和碑学书法的茂密豪宕。
北魏洛阳地区的造像和碑志书法,数量巨大,可谓“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章法自然,伸缩与跌宕兼具,呼应与顾盼相生,精美与草率并存,新妍与古拙争艳,在有意无意间一任自然。作为中国古代书法的一个精彩篇章,洛阳地区的造像和碑志书法有着永久的艺术魅力。在今天,仍是我们学习借鉴的宝贵资料。
《元倪墓志》拓片(局部)
《元怀墓志》拓片(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