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观察和经验
2019-02-15王刚天津市泰达医院麻醉科天津300457
王刚 天津市泰达医院 麻醉科 (天津 300457)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6.57±2.18)min和(463.23±20.34)min,对照组患者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9.24±2.71)min和(386.74±17.6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49±0.73),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6.58±0.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临床上经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之一,通过阻滞臂丛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神经传导起到麻醉的效果[1-4]。该麻醉方式对应用于上肢手术,在麻醉过程中借助高频超声进行引导,有效提高了麻醉的有效性和准确率[5]。为了进一步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本文以本院患者收治的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研究对象选取过程中对于那些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及臂丛神经阻滞禁忌症患者不在选取范围之内。经过临床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等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镇痛。试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进行麻醉。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频率为10MHz,在超声诊断仪的帮助下观察臂丛神经在穿刺部位与周围血管和组织的关系,利用超声平面内技术穿刺,然后注入麻醉药物。
1.3 观察指标
本文选取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其中麻醉起效时间越短,麻醉效果越好,麻醉持续时间越长,麻醉效果越好,VAS评分越高患者患者疼痛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文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期望值加减标准差形式表示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和VAS评分,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两组上肢手术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VAS评分对比分析(n=30,±s)
组别 麻醉起效时间(min)镇痛作用持续时间(min) VAS评分对照组 9.24±2.71 386.74±17.62 6.58±0.84试验组 6.57±2.18 463.23±20.34 4.49±0.73
2.结果
统计两组上肢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以及VAS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6.57±2.18)min和(463.23±20.34)min,对照组患者术前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9.24±2.71)min和(386.74±17.6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VAS评分为(4.49±0.73)分,对照组患者的VAS评分为(6.58±0.8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手术过程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创伤,引发剧烈的疼痛,不利于局部组织的恢复[6,7]。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技术可以直接识别血管,可以实现多点注射,麻药扩散均匀,起效快,同时降低麻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8-10]。本文以本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肢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缩短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持续时间,缓解患者的疼痛,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