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19-02-14陈超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应用

陈超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金融财会类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金融财会类专业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会计操作能力及综合素质为主,其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教师通过组织各类金融财会实验、模拟及实训活动,切实提升学生金融财会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使其更好适应未来工作生活。本文就基于此,以金融财会类教学存在问题为切入点,就如何提升金融财会类教学模式应用有效性进行相关概述,旨在切实提升学生综合水平,为社会输送大批具有综合素质的金融财会类人才。

[关键词]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就目前来看,随着素质教育工作不断延伸,传统金融财会类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社会对金融财会类人才综合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需相关教育工作者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及学习需求,对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切实提升金融财会类教育水平,为向社会各领域输送更多具有一定综合素质的金融财会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金融财会类专业理论研究

1.1 金融财会类专业培训目标

金融财会类专业主要在高等院校开设,以培养金融财会类人才为主,使学生更好掌握金融财会类信息系统设计基本原理,设置电算化会计软件、掌握金融财会类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中的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方式。同时,要求学生能够更好理解金融财会类信息系统数据流程,认清会计电算化对传统会计工作模式造成的影响,严格遵守国家及有关部门针对会计电算化颁布的明文规定,为切实提升金融财会类项目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服务效益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1.2 金融财会类专业作用

金融财会类专业作为我国会计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就是以会计原理、原则与基本方式为主,对相关金融机构生产经营建设活动进行专业有效的核算与监管,通过衡量、处理、传输金融机构财务信息,为管理部门在金融类重要事项决策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

金融财会类专业所培养出的金融财会类人才具有核算及经营管理两项重要职能。首先,对金融机构进行财务管理、经济核算,及时发展金融机构生产经营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制定出更加专项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其次,通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期间的财务情况,分析及预测机构计划管理、资金管理效果,对机构生产经营业务进行不断优化及完善。

1.3 金融财会类专业国内外现状分析

国外金融财会类专业主要以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主,将教学重点放置在实践教育过程中,要求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所占课时基本持平。同时,金融财会类课程体系多样,如演讲课、讨论课、辅导课、实验课等在均匀分配,切实提升了实际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金融财会学习之中。由此可见,为推进金融财会类专业教育工作可持续发展,学校及教职人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增强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第二, 注重学校与校办产业的联合,使校办企业更好趋向于市场化转型,切实提升校办企业生产经营建设期间的经济效益。

我国金融财会类专业发展已经进入有组织、有秩序的发展阶段,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增多,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同时,金融财会类工作主要集中于财经专业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渐趋向于国际化发展,各领域对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期高校能够输送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金融财会类人才,为金融财会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压力。不仅如此,金融财会类专业学生普遍存在不熟悉企业会计流程,无法快速适应实际工作要求等问题,需学校及相关教育工作者能够认清存在于金融财会类教育工作中的局限性,制定出更加严禁有效的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模式。

2 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

现阶段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课程主要涉及单项实验、综合实验、顶岗实验等。虽然要求金融财会类专业中的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均匀分配,但依然很大一部分高校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实践教学方式较为传统,对实践课程的设计及组织积极性不高,使实践课程无法在金融财会类专业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实践教学期间,教师依然将知识点以“填鸭”方式传授给学生,没有真正了解到学生学习需求及学习情况,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创新性思维及决策分析能力得到不到锻炼,无法更好适应未来工作需求。

2.2 实践教学技能性内容缺失

在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基本技能性教学内容缺失,致使教學质量及教学水平始终处于有待提升阶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领域对金融财会类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因金融财会实践教学期间没有系统地开设技能性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在装订凭证、账簿,会计电算化操作等方面并不熟练,需要企业花费一定时间及精力对学生进行在岗培训。

2.3 金融财会专业实习难度较大

现阶段金融财会类专业实习难度较大,因金融财会类工作可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及生产服务水平,工作内容涉及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甚至是商业机密,故对金融财会类专业实习生的要求特别高,部分获得实习机会的学生也仅是停留在财务部门及生产流程的参观等方面,无法从根本上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2.4 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升

在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专业教学水平有待提升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专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多由高校内招聘及从金融财会类行业内招聘等方式引入,导致教师队伍理论性知识及实践性知识掌握不均衡。同时,教师入编难度较大,薪资待遇较低,致使其对自身工作岗位的积极性不高。第二,行业兼职教师对金融财会类专业教育工作的参与积极性不高,所组建的教师团队本职工作繁忙,无法将过多的时间及精力放置在金融财会专业教学过程中,导致企业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与预期教育目标相差较大。

2.5 实训教学设备较为老旧

在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实训教学硬件设备及软件设备较为老旧的问题。部分学校受自身发展水平及资金问题影响,教学资源较为稀缺,模拟实训软件较为老旧。在实训教学期间也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到金融财会类教学质量及效率。

3 提升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3.1 转变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加强学校、企业及政府三方合力力度,搭建起功能完善的实践教学平台。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主,建设起能够模拟金融财会类日常工作的仿真实训场,更好开展岗位技能、职业技能及社会化服务技能培养工作。

同时,建立混合所有制财会服务中心,将企业财务部门、会计机构及财务企业实际工作流程引入到校内,让学生更好完成金融财会综合模拟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及顶岗实训工作任务。建立起以学校、企业及社区等共同组建的校企合作中心,通过现代化企业管理方式,鼓励企业员工入股,确保金融财会项目开发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及教学效益。学校可借助校企合作组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在岗培训机会,更好解决学生实习难的问题,为帮助学生积累下丰富的实践经验,快速适应未来工作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实施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金融财会类职业资质考核与日常教学内容及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职业认证考试的机会,如会计从业资格证、职业技术资格证、管理信息化工程师等,使学生在短暂的学习生活中能够高效完成学历教育、职业技能认证的任务。基于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将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不断的完善及优化,使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技能知识、实训任务等有效串联成一个整体,确保职业认证考试内容能够与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相互适应。

3.3 创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积极引进更加先进的教学体系,确保金融财会类专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活动能够实现有效开展。对金融财会类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体系进行不断优化,鼓励学生自行建立起学习小组,将学习任务下发到學习小组内部,通过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帮助及论证,更好解决金融财会问题,切实提升学生对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课堂的参与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注重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针对学生学习薄弱处,划分教学重点,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确保学生能够在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建立健全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案,从根本上提升金融财会类实践教学质量。以学生日常课程表现及在实习过程中获得成果为评价考核标准,对学生综合专业水平进行系统分析,找寻出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生疏等,对实践教学重点进行充分划分。

3.4 做好教师人员培训工作

为从根本上提升金融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及效率,学校也应做好教师人员教学水平及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构建起更加优质的双师教师队伍。具体而言,要求金融财会类教师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具有专业化技术实践能力。鼓励金融财会类教师到各大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更好明确企业财会需求及流程,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完善及优化。同时,切实提升行业兼职教师资源利用率,积极听取行业兼职教师对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出建议,对金融财会人才培养计划进行不断优化与完善。

4 总结

总而言之,金融财会类专业教学质量及效率已然受到社会及各领域发展建设的高度重视。因传统专业教学模式无法更好满足学生丰富多元的学习需求,相关管理的人员应通过强化数学考核、引进更具实践性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确保学生在金融财会类学习过程中,能够切实提升自身对金融财会类的认知度,使学生掌握金融财会类基础内容的创新探索、销售技能、操作方式,从根本上提升金融财会类经济教学水平与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武永霞,张晓倩,唐健.财务机器人智能发展背景下高校财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15).

[2] 唐菊,陈思思,刘盈璐.基于经管类跨专业会计学人才综合能力的课程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8).

[3] 李君,周佩.基于财务共享发展背景的普通高校会计学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57).

[4] 邓小娟.地方高校经管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5).

[5] 苟鹏飞,张雨婷,范彩萍,张雅楠.基于ERP下业财融合对财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 纳税,2019(19).

[6] 王娟.浅论VBSE实训在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8(04).

[7] 肖莉.基于创业教育的民办高校财务管理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25).

[8] 邓倩兰,李凤.财会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探讨[J]. 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11).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