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安“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构建

2019-02-14聂家林张颖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党建模式

聂家林 张颖

[摘要]“党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对做好乡村振兴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重要的指引价值。立足淮安本地实际,通过“创新管理、突出党建引领、创新培育内容和形式多元化、灵活多样授课、优化社会氛围”等方式构建淮安“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以达到增强淮安新型职业农民的法律意识、创新意识、生态文明意识、“跨界”融合意识和学习意识以及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互联网知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新技术运用能力、熟悉政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同时提出终身培育之路、全面培育之路和自我成长之路三种实施路径。

[关键词]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

淮安市下辖4区3县,分别是清江浦区、淮阴区、淮安区、洪泽区,涟水县、盱眙县、金湖县。全市共有57个镇,38个街道,人口560.9万人。今年以来,淮安市积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发挥新型农民引领、示范、辐射功能,推进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三大高附加值高颜值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简称“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1 “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概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要有新型政府工程模式、市场主体培育模式和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不同的培育模式适用不同层级的新型职业农民。新型政府工程模式将政府各部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相关职能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部门主导、多部门参与的责权统一局面,强调政府负责提供政策环境支持以及监督协调等工作,主要适用于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最初级的新型职业农民;市场主体培育模式根据农业生产、畜牧养殖或农业企业生产的需要对其雇员或就近区域的农民随时进行短期的、技术性等集中培训,或在农闲时节进行提升培训,培训完成后可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完全符合“分时段、重实训”的培育要求,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主要适用于初级的专业技能型或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现代职业教育模式主要满足准职业农民和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经验丰富的家庭农场主、农业大户、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负责人,以及已完成政府或市场主体主导的初级培训并达到初级新型职业农民资格的学员的继续学习,为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学习提供一贯制中高级体系通道。从“新型政府培育模式”到“市场主体培育模式”再到“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建立起从初等到中等再到高等连贯一致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体系,关注其终身成长和全面及持续发展,进而形成“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是由淮安市委牵头进行顶层设计,以“党建+”方式通过大规模集中分层分类免费培训和跟踪服务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突出党建引领,从单纯技术培训转向“党建+”,从坚持党对农村发展的全面领导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这一高度设计、管理、实施和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意识、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培育全过程。

2 淮安“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具体做法

2.1 创新管理,统一领导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坚持高位推动,由淮安市委直接牵头进行顶层设计,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淮安市职业农民培育的要素资源,建立政府、农业部门、培训主体、农业经营主体“四级联动”的职业农民培育管理运行主体,政府统一制定培训工作规划、出台政策、统筹资源及提供保障,定期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的各种重大事项和问题;农业部门负责制定“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培育方案、落实涉农项目扶持、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和资格认定管理;各培训主体负责教学计划、培训教材、师资队伍、考试考核等教学管理工作;农业经营主体负责实习实践及实验示范等实训工作。

2.2 重点培育,突出党建引领

创新学员招收方式,培育对象选拔以个人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把在淮安当地有发展潜力、有创业基础的农村党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青年农民及党性意识较强、经过实践锻炼的农村党员和党组织书记、乃至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民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在整个培育过程中把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党的意识、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贯穿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设计、管理、实施和评价中,坚持“把优秀的青年农民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培育目标,以培育班级为单位设立临时党支部,开设农村政策解读、基层党建实务等公共课程,聘请经验丰富的党建专家上课,党员和领导干部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深入一线去讲课,用先进思想和行动言传身教、感染学员和群众,結合“美丽新村”建设和“三大农业特色产业”,突出文明教育,普及法律、文化、网络等知识,逐步形成“党员+农户”的发展模式,并建立党员联系制度,引导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提高学员的党性素养,让基层党组织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心骨”。

2.3 创新培育内容和形式,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根据淮安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坚持以市场和发展为导向,坚持从农业生产需要和农民需求出发,注重培训项目和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训课程和农民需求相结合、培训方式和培训对象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结合,以实用技术为主,因时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季农时,与特优高效种植、特种绿色水产、特色生态休闲三大高附加值高颜值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开设符合不同地域特色的专业。农业基础性教育、安全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经营管理、党建、政策解读、道德法纪等在内的种养综合课程以及多种公共课要适应淮安“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分产业、分类型、分层级、分模块实施教育培训。同时,还应关注农民“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培育。

2.4 创新教学模式,灵活多样授课

根据职业农民培育特点,改变传统授课“单一”模式,精心设计“固定、流动、田间、基地、广电、线上”六大课堂。六大课堂具体是指:“固定学堂”,以农校为主体,在淮安全市7个县区设置一定数量的培训教室,采取集中授课、实地考察、交流讨论等方法培训农民;“流动学堂”,利用农村科技三下乡,实施上门培训,开设“流动培训班”,方便农民学员学习;“田间学堂”,将培训教室搬到田间地头,建设“田间学堂”,实现产教一体;“基地学堂”,将多个种植、养殖、农村电商、美丽乡村建设和扶贫等示范点设为教学实践基地,聘请各领域的行家里手、一批现身说法的学员授课,采取多种现场互动式教学形式来提高职业农民实际操作能力;“广电学堂”,在淮安市、各县区电视和广播开辟农民培训专栏等,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线上学堂”,广泛应用农业农村局网站,建成微信平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多渠道开展帮扶指导、跟踪服务,开设农业生产经营专题讲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形成问题在线解答、全天候教学的职业农民培育新形式。在培育过程中灵活采用“固定课堂定期授课、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田间课堂产教一体、基地课堂现场互动、广电课堂专栏培训和线上课堂全天候教学”,探索“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精准扶智”的教学新方法,使农民学得懂,用得上。

2.5 优化社会氛围,提升农民职业化社会认可度

2.5.1 加强政策保障。出台配套职业农民创业扶持、劳动保障等一系列支持职业农民发展的优惠政策,从资金、项目、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优先推荐和选派获得“职业技能证书”的学员参加各类农业科技会议、培训等活动。政府要积极鼓励农民参加“淮安乡村振兴学院”,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为新型职业农民参加脱产(例如面向社会招生全日制大专)或半脱产学历教育提供政策、资金支持,提高农民的知识和学历水平。还应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2.5.2 完善师资保障。面向全省高等院校、农技推广单位、农业专家大院、科技园区等培训主体选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乡土人才,组建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储备库,按照储备库的师资特长、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结合学员培训需求,完成培育任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职能,支持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

2.5.3 强化金融保障。设立淮安市新型职业农民创业信贷风险担保基金,积极开展职业农民信用担保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增强职能农民创业的后劲和活力。

2.5.4 严格规范培育流程。制定“个人申请-资格审核-制定方案-教育培训-考试考核-结业发证-认定申请-考核评审-公示公告-核发证书-帮扶指导-政策扶持-继续教育-资格复审”的涵盖培育前、中、后各个阶段的职业农民培育流程,使培育工作简明有效、规范有效。

2.5.5 严格认定管理成果。对职业农民学员实行个人学籍档案、学分制管理。对培训结业学员实行认定“双证管理”,学员修完规定课程学分后,由培训机构颁发结业证书;对已结业且经营规模、经济收入、示范带动能力等指标达到职业农民认定标准的,经资格认定,颁发职业农民资格证书,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对认定后职业农民实行“动态管理”,每年进行复审,提升资格认定的“含金量”。在建档和跟踪服务方面,不但分期、分班做好精细化档案管理工作,而且通过定期电话回访、不定期实地回访推进全过程跟踪问效,并通过建立网络学堂、创建微信群和QQ群搭建平台,为结训学员提供信息交流、现场指导、技术支持等后续服务,从“一训了之”转向“跟踪服务”。

2.5.6 大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育。积极开展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创新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宣传方式,宣传校企合作、技能竞赛、技艺传承等成果,提高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吸引力、社会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大力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以及重农、尊农和爱农的社会氛围。

3 淮安“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培育目标

3.1 增强五个意识

3.1.1 法律意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农村法制建设的重要保障和农民的现实需求,也是农村和谐共進的基本条件,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新型职业农民是振兴淮安乡村、发展“三大农业特色产业”的重要主体,但法律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离不开积极的教育培养。因此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还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来增强新型农民的法律意识。在法制培训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将与农民切身利益相关的农业一般性法律法规、农业生产、销售方面的商业性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刑事或者民事诉讼方面的法律法规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3.1.2 创新意识。要提高“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必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农业生产和发展方式,其根本在于改革创新,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创新能力,要在农业生产中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辩证思维过程对各种创新思维方法加以综合运用,勇于用新思维、新手段、新方式、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案,解决淮安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并进行科学实践,推动农业发展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走高效、安全、节约、和谐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3.1.3 生态文明意识。生态文明建设同每个人息息相关,在培育过程中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态文明教育,激发他们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强化农民生态道德意识、生态危机意识和绿色生产意识,让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进村庄、进农户、进地头,让广大农民真正意识到“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认识到自己的生产生活行为直接关乎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关系到子孙后代,营造人人参与环保、人人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自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培育农民带动所有农民共同参与的良好风尚,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3.1.4 “跨界”融合意识。三产融合作为推动产业兴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意义重大。近年来,中央大力支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内部融合型、产业链延伸型、功能拓展型、新技术渗透型、产城融合型、多业态复合型等六种类型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开放思路去挖掘、去开辟创收的渠道,以“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经营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和资源等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自身增收,并带动周边农户创收增收,实现乡村振兴。

3.1.5 学习意识。职业农民不仅要埋头于生产经营中,而且也心须要树立不断学习的意识,应该利用好最先进的学习工具与平台,掌握自己所必须的生产、经营和其它技能及知识,认真学习中央、省、地关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保持与国家和各级政府农业发展的思路与扶持政策同步,最大限度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借力促进自身产业发展,做到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

3.2 具备六种能力

3.2.1 自主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所有能力的基础。传统农民要想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单纯依靠传统的农业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智能手机、网络、笔记、札记、报刊、杂志以及学习强国等APP各种途径或者利用多种途径进行交流去了解现代农业知识和国内外最新科技动态,学习生产经验、金融知识并熟悉国家相关农业政策,才能有利于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也才能更好的服务现代农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3.2.2 互联网知识能力。目前物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农业生产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三大农业特色产业”的步伐。传统农民要想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就要学会从网上获取农业方面的信息,及时地把这些信息应用在农业种植,同时还要学会利用互联网工具服务农产品销售,推广农产品品牌,吸引投资与合作力量,实现最大程度的变现,帮助自己创收和增收。

3.2.3 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是新型职业农民区别于传统农民的重要特征。现代农业生产过程同加工、销售紧密联系,经营管理方式园区化、农场化、电商化,这对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能够把握市场环境变化,具备一定的农产品经营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分析、预测农产品市场的战略规划能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的战略决策、协调生产与人力资源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全面质量监控的研发设计能力。

3.2.4 新技术运用能力。随着城乡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开始生态化、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现代化农业,重点是借助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和管理。职业农民要擅于利用新技术、新运用,将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打通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与默契,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提升农业竞争力和品牌力。

3.2.5 熟悉政策能力。涉农政策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节器”,是“三农”发展的“动力机”和“保护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决定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国家为了推动“三农”可持续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小康社会,颁布了多项政策。新型职业农民要想在农业和农村中得到发展,就必须要了解党和政府关于“三农”的政策,只有跟着政策导向和趋势走,才能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才能在实现中国梦伟大征程中发挥作用。

3.2.6 创新创业能力。随着农业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将依据市场的不断变化进行相应调整,新型职业农民应该具备开发创造性思维、新技术、新工艺的实施以及新产品的开发和创造能力,要求未来的农民不仅要具备农业从业能力,还必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创新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动能。同时对他们创业创新进行鼓励扶持有利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也有利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新型职业农民一定要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农业竞争中占得一席之位。

4 淮安“党建+三位一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的培育路径

4.1 关注淮安新型职业农民职业生涯的终身培育之路

终身教育是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教育过程,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明确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分为初中高三级,随着淮安新型职业农民等级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的提升,对其素质标准和学历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加强“新型政府工程模式”、“市场主体培育模式”和“现代院校培育模式”之间的联系,构成一个互通互联的模式体系,帮助淮安所有职业农民明确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为各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随时随地培育,建立完整的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其内在的动力和学习愿望,进而鼓励其根据自身情况主动选择并参加相应的培育活动,淮安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素质会越来越全面,务农情感会越来越强烈,生产经营行为会越来越规范,收益水平会逐渐提升,最终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满足职业农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4.2 提升淮安新型职业农民整体素质的全面培育之路

为了满足淮安“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对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应当是全面化的。全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之路是一条综合性道路,不仅包括农业科技教育、经营管理教育、市场知识教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政策法律教育、绿色生产行为及应对市场风险能力等知识和技能的培育,也包括农民在情感、心理、行为上的提升。为了突出党建引领,实现职业农民更为全面的发展,要着重关注新型职业农民在意识形态上的提升,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让农民明白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形势下,只有始终将党管农村工作要求贯穿到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引领发展、培育人才、乡风塑造、生态维护等诸多方面的主力军作用,才能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不断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认知度和整体形象,才能让新型职业农民以一个崭新的立体形象出现在淮安大地上。

4.3 激发淮安新型职业农民内在驱动力的自我成长之路

任何时候学习的主体都只能是个人,培训或培育只是一个辅助性的工具。自我追求是学习的主要内驱力之一,个体能动性是决定新型职业农民得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区别新型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主要特征之一。在淮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强化自我追求意识和能力,能促使其不断产生学习的动力,帮助新型职业农民提高生产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实现对务农经济效益的追求。加强淮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关键是广大职业农民能够自觉利用各种模式,激发其自我发展的愿望,借助国家和政府相关政策,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淮安行政区划[EB/OL].淮安人民政府, http://www.huaian.gov.cn/col/16727_585332/index.html. 2019-10-16

[2] 朱殿平,马焘焘,王震.江苏淮安产业体系新架构:聚力“四三三”迈向中高端[EB/OL].人民网, http://js.people.com.cn/n2/2018/1204/c360301-32362590.html.2019-10-16.

[3] 蔡云鳳.河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及实施路径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5.

[4] 秦志玉.山东省职业院校参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15):57-60.

[5]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8(04):7.

[6] 唐诗意.长沙市春晖立体生态农庄规划设计[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8.

[7] 徐丽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分析与措施思考[J].农家参谋,2018(05):45.

[8]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EB/OL].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8-05/08/content_5289157.htm.2019-10-16.

[9] 国务院.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9/1016/c40531-31402421.html. 2019-10-16.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党建模式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