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政府如何有效支持农信社发挥乡村振兴支农主力军作用

2019-02-14徐镱溶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2期
关键词:农信社金融服务农户

徐镱溶

[摘 要]近年来,农信社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需要地方政府发挥职能、科学决策、有效引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支持农信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农信社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农信社;困难;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扎根农村、立足县域的农信社、农商行共同构建了农村信用社体系(以下统称“农信社”),是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信社在各省打造覆盖省、市、县、乡、村的服务网络格局,为广大农村百姓特别是边远地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2019年2月,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健全适合乡村振兴发展的金融服务组织体系……强化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农主力军作用…… ”。如何深入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持续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充分发挥农信社支农主力军作用。

1 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明显

近年来,农信社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多措并举、主动作为,找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切入点、关键点,搭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渠道、网络,取得服务乡村振兴的积极成效。

一是围绕“产业兴旺”要求,服务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信社聚焦农业产业金融需求,重点支持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实行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龙头企业名单制分类管理,优先支持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成效突出的龙头企业。根据各地资源禀赋,支持山地高效农业、乡村旅游、民族文化等优势产业发展。

二是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农信社积极满足农村生态修复、农田水利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环境综合治理等融资需求;结合“四在农家·美丽乡村”行动计划,支持田园综合体、休闲观光园区、康养基地、生态农庄等发展;做好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投放工作,支持产业链条长、带动农户增收快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项目成长。

三是围绕“乡风文明”要求,强化农村信用环境建设。为切实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农信社通过“农村信用工程建设”,综合农户诚信、收入、邻里关系等信息,为其授信评级并颁发贷款证,农户通过贷款证办理贷款,使面向农户的贷款服务变得像取款一样方便。同时,农信社在农村地区广泛宣传“穷可贷,富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的诚信理念,开展“金融夜校”等活动,做好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增强农村百姓诚信意识,为推动乡村诚信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四是围绕“治理有效”要求,畅通农村金融渠道建设。农信社通过打造升级信合村村通、助农脱贫流动服务站等便民服务工程,搭建大数据金融服务平台,推出豐富的线上金融产品、服务,形成覆盖本省、联通全国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村百姓提供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五是围绕乡村“生活富裕”要求,做好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农信社以国家级贫困县为重点区域,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对象,研发并投放扶贫类信贷产品,引导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倾斜,积极助力脱贫致富。发挥党建扶贫引领作用,选派金融驻村干部到贫困地区,采取“农信社组织作保障、信贷资源作支撑、地缘人缘优势作依托”的方式,帮助驻村点出思路、争资金、引项目,为实现乡村“生活富裕”目标共同奋斗。

2 面临的困难

虽然农信社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做出了不懈努力,取得较好的工作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

2.1 农业产业化发展处在成长阶段

近年来,各省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与此同时,我国部分省份因先天地理条件欠佳,存在耕地破碎、生态环境脆弱、石漠化等因素制约,农业产业化面临考验。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偏远山区,因基础薄弱,还存在农业龙头企业少、耕作生产技术较低、农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较低、缺乏宣传等问题,市场竞争力较弱,金融产品投放的精准性、有效性受到影响。同时,部分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未能及时挖掘当地特色产业,未能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发展相对滞后,仍然存在农业效益较低、农民增收困难等问题。

2.2 服务农村“两权”抵押面临困难

农村两权抵押是激活农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对赋予广大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全面推广“两权”抵押贷款尚面临一些制约因素。例如,农房受区位交通、建设标准、成本质量、权利状态、合法性等因素影响,农地受地理条件、土质肥力、种养技术、生产项目等影响,个体差异较大、价值差别较大,加之参照标准有限,价值评估易出现不规范、有分歧的情况。部分山区存在土地细碎化问题,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种植难度较高。地方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尚在建设中,发布土地流转供需信息较少。农户贷款违约后,“两权”抵押物处置变现较工业厂房、城市住宅等更为困难。多种因素对涉农主体参与“两权”抵押贷款积极性产生影响。

2.3 机构面临竞争形势

多年来,农信社扎根县域、下沉乡镇,向偏远地区不断延伸,通过设立物理网点、搭建流动金融服务站、开办移动展业、开展“金融夜校”等方式,持续将金融资源向“三农”倾斜。农信社的金融服务带有“小而分散”的特点,体现着普惠金融的特质,其单体机构规模、市场竞争力弱于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例如,城商行通过与地方政府在大中型项目中开展合作,获得地方政府匹配存款资金,实现资产负债规模持续扩大。在此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将账户和资金从农信社转出,导致农信社存款规模下滑,对其持续拓展农村金融服务造成一定影响。

2.4 农户信用数据有待整合

持续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充分防范机构信用风险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以农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生产、生活场景,收集各类信息数据,搭建金融模型,进一步提高对农户授信的准确性、科学性,有效降低农户贷款违约概率。当前多数农户生产、生活及其参与各类金融活动产生的数据信息较分散,农信社收集沉淀在税务、工商、水电、法院等各类系统中的农户信息难度较大,全面综合、动态科学评价农户信用状况的工作水平仍有待提高。

3 相关建议

农信社在服务乡村振兴中面临的困难与当地农业发展情况、农村改革进程、农户信息整合、政府资金调配密切相关,需要地方政府充分发挥职能、科学决策、有效引导,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更好地支持农信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促进农信社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3.1 科学引导农业产业化发展

建议地方政府在广泛调研当地特色农业、优势农业、品牌农业的基础上,优化完善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心,实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品牌打造、市场拓展、产业链条延伸等措施,避免因盲目跟风、发展聚焦度不够导致的资源浪费。履行地方政府在制定、执行农业产业化发展政策、质量标准、激励约束、市场监督、公共服务等多方面的工作职责;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鼓励、引导农企向当地农户提供就业、收购其农产品、与其签订种养殖合同等,促进农户增收,形成带动效应。地方政府在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与农信社合作,共享政策信息,从产业链打造到农企生产经营各环节、从基础设施建设到带动农户增收等多方面,鼓励农信社开展信贷投放、支付结算等服务,引导其进一步加大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力度。

3.2 持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建议地方政府持续深入推进当地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促进农信社提高服务农村改革的有效性、精准性。一是立足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安排专项资金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完善“两权”抵押配套措施,做好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搭建科学规范的评估服务机制,通过地方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实施利息补贴、设立风险补偿金等举措,实现风险缓释。搭建农村产权纠纷调解平台,通过司法局等部门的共同协作,有效解决集体土地、农民承包地、林地等确权、流转中出现的纠纷问题,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二是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优化流转机制,丰富流转交易平台信息及功能,强化交易相关的服务、监督管理职能。三是建立农民产权流转后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产权流转后,鼓励农户在当地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厂中工作,形成股份分红、劳务报酬、土地租金等多元化收入结构。通过农村产权的科学流转、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调动各类涉农主体的生产经营积极性,提高金融承载能力。引导农信社以农村产权为纽带,更科学、高效地发现当地涉农主体生产经营活动的内在价值,积极培育成熟的涉农金融主体,加大信贷投放的精准性和金融服务的渗透力,促进当地“三农”事业积极发展。

3.3 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為充分肯定农信社服务乡村振兴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在资金匹配方面,建议地方政府将对支持乡村振兴的贡献程度作为考评当地金融机构服务地区发展工作力度的重要指标,将财政性存款、机关事业单位存款存放向服务乡村振兴成效突出的农信社予以倾斜,壮大农信社资金实力,促进其持续加大对“三农”事业的支持力度。财税政策方面,探索实施差别化税收优惠,如减免涉农贷款利息收入所得税,同时提高在农村地区设立物理网点、流动金融服务站等基础设施的补贴力度,对农信社工作开展予以有效激励。

3.4 整合共享农户信用数据

随着高速公路、高铁、互联网、4G通讯等基础设施不断向农村地区下沉,农村百姓的生产、生活、经营、金融活动日益丰富,从而产生大量与之相关的信用数据,成为立体、综合分析其诚信状况的重要信息资源。为向农户精准、高效、科学地投放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当前,农信社亟需整合多维度的农户信用信息。由于上述信息分散在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市场主体中,建议由地方政府牵头实现相关信息的聚合与共享。例如通过省大数据局聚合本省农户在税务、工商、水电、法院、婚姻登记机关等部门以及可获取的在相关市场主体中参与分红、劳动收益、第三方支付等信息,与农信社进行共享。农信社通过整合所获取的外部数据,结合农村信用工程建设收集的内部数据,构建金融模型,形成农户立体画像,运用于授信评级、精准营销、利率定价、风险防控等工作,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农户的科学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缪家炜.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对贵州山区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农信社金融服务农户
H银行“非金融服务”平台运营策略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工行为农民工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作品获最佳创意奖银奖
农信社:云南省农信社与德宏州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青海省设立4957个惠农金融服务点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