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模型研究
2019-02-14雷琳
雷琳
[摘要]目前,高职教育从院校数量上和学生人数上都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院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却客观反映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程度。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明确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职院校的重要性,继而提出了全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并给出在应用新模型时的具体使用办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结合对自我的认知和对社会及职业环境的认知,综合分析自己的职业生涯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以此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切实可行的安排。
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质是一种计划,好的计划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获得职业生涯的成功,我们必须在职业生涯到来之前对其进行详细规划,确定目标、方向和路径,并按我们的规划去执行,做好职业准备,以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2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高职生的总体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2.1 就业难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关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者利益的社会性的大问题。从2013年开始,每逢大学生毕业季都会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季”,以致于出现了年年都是“史上最难”的尴尬现象,但从中我们足以看出近些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受扩招政策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连年上升,已经从 2001 年的114万上涨至2019年的834万。近几年,世界经济整体萎靡不振,我国的房地产投资热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工业机器人的出现和逐渐普及等原因,都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人数占大学生总人数一半以上,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异常突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已经成为高职生、学校和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
2.2 就业竞争力弱
一方面是人才供给持续加大,另一方面是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强,这使得用人单位对人才有了更多的选择,在这种环境下,用人单位对招聘对象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岗位竞争中取胜,就必须拥有核心竞争力。
由于没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导致的就业准备不充足,使得很多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足够的就业能力,与劳动力市场上的其他人员(如:中职毕业生、农民工)相比竞争优势不明显。企业普遍反映现在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动手能力欠缺、适应能力较差,创新意识不强。毕业生较低的素质能力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时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3 就业积极性不高
从2009年起,“90后”基本全面成为我国大学生的主体,并逐渐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他们个性鲜明、思想前卫,与“70后”、“80后”大学生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现在,越来越多的“90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到“慢就业族”的队伍中来,选择专升本或者先休息再做打算的学生越来越多。很多高职院校的老师反映,在实习前给学生推荐了很多工作,但是学生都不感兴趣,不急于找工作。这也从侧面表现出目前我国高职生就业难和企业技工荒、招工难的“两难”之势,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对社会发展、就业形势缺乏足够的了解,在校期间没有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进行充足的就业准备。
2.4 就业稳定性差
與“慢就业”不同的是,另外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后便找到了工作,但工作后跳槽频繁,就业稳定性很差。有调查显示,高职生在毕业后前两年的离职率是最高的,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高职生在大学期间没有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对职业目标没有准确定位,不清楚自己适合什么类型的工作,更不知道该怎样去适应一份工作,以至于真正进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对自我有清醒的认识,盲目就业后发现“不喜欢干”,或是因为没有充足的准备,缺少必要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而“干不了”,不得已频繁更换工作或是被解雇。
有相当比例的用人单位因为较高的离职率而排斥应届毕业生,其实,就毕业生个人而言,过于频繁的跳槽对于自己何尝不是一笔损失,既影响自身的信誉度,又不利于工作经验和人脉的积累,最终将会影响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学生们明明可以在大学期间完成职业选择与准备,平白浪费了大好的光阴,将这项工作向后推迟到了毕业以后。
以上这四种就业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代高职生由于缺乏职业目标定位和职业生涯准备而出现的复杂就业局面,所以建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帮助高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刻不容缓。
3 新型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本文建立了独特且实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并对高职生和高职院校分别该如何使用此模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3.1 职业生涯规划模型
以下是笔者建立起来的全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如图1所示:
3.2 职业生涯规划模型的使用方法
笔者所建立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需要高职生完全理解,高职院校积极配合,双方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实效。
3.2.1 高职生的使用方法。第一步,该模型强调步入高职院校的新生从入校就开始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做到知己知彼。在这一步,高职生应该通过学校、网络等各种途径去了解社会,去发现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未来的职业热点,从而找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机遇;并通过360评估、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等方法去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能力等特质,通过SWOT分析法去了解自身的优势、劣势,外部的机会和威胁。
第二步,高职生根据对外部环境和自我的了解为自己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应该是“我想做”和“我能做”的有机结合,是既符合自己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兴趣,又符合自己的职业能力和特长的有机结合,更应该是既适合自己又是未来社会有需求的职业。
第三步,开展目标分析。这个目标乃是学生在上一步所确立下来的终身奋斗目标,即职业最高奋斗目标。在这一步,需要学生通过招聘网站搜寻了解自己目标职业的任职条件,并对比寻找自己与职业奋斗目标的差距。
第四步,为人生最高职业目标确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此方案应分解为短、中、长期三个阶段,即学生计划怎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终身奋斗目标,这其中的短期目标即为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目标,中期目标为职业生涯中的阶段性目标,长期目标为人生最高职业奋斗目标。
第五步,通过人才招聘网站或者招聘会找到短期目标(大学毕业时的就业目标)的任职资格,并将其打印出来,然后再制作、打印一份毕业时准备使用的求职简历,对比短期目标的任职资格和求职简历,分析得出为了实现顺利就业,大学期间自己该朝着哪些方面努力。这是该模型的核心部分,强调的是行动力,即鼓励新生进入毕业生角色,制作求职简历、参加招聘会,亲身探索职业社会,寻找差距。
第六步,合理安排大学生活。高职生应根据自己与目标职业的差距,从学业、考证、实践、校园活动等多个方面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大学生活,使自己逐步缩小与短期职业目标之间的差距,即逐步将求职简历丰富完善,使之符合于短期目标职业的任职资格,并适当为中长期职业目标做准备。
第七步,在毕业时,完成自己的求职简历,根据自己的职业定位寻找并应聘工作。此时,由于职业目标清晰,所以在找工作时不再盲目和随波逐流,由于有了大学几年的准备,求职简历上所填写的内容应该已经符合目标职业的任职资格,顺利就业已不再是奢望。
总体来说,前五步工作都需要在大学一年级的上学期完成,然后用剩余的大学时光来实践,来不断努力完善自我,分步分期达到自己目标职业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大一完成职业定位,在剩下的时间进行职业准备,从而保障将来有目的、有准备的就业。
3.2.2 高职院校的使用方法。第一,在新生中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从新生入学开始,开设固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理念,让新生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什么用?该怎样进行规划?
第二,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辅助工作。例如,高职生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学校提供职业测评的教室和设备、软件,这需要学校给予足够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指导。
第三,营造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通过组织各种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大赛、模拟招聘、校友分享会、企业家报告会等比赛和活动,在校园里营造出浓浓的职业生涯规划氛围,培养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兴趣。
第四,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如今企业在招聘时更青睐于“学历+经历”的人才,所以在大学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不但可以丰富学生们的实践经历,而且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体验职业,进而进行有效的职业选择。对此,需要学校加强联系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体验机会。
第五,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定期检查。学校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份职业生涯规划档案,每个档案袋内应包含学生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由辅导员负责保存,并以学期为单位定期开展检查,以保证此项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根据新的职业生涯规划模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使高职生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目标,根据理想和目标合理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有针对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而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 翟莹.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4.
[2] 马胜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科技大学,2013.
[3] 谢腾云.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基于郑州市3所高职院校的调查[D].郑州:郑州大学,2015.
[4] 赖德胜.大學生就业难在何处[J].求是,2013(20).
[5] 郭正斌.论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成长及就业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