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中国”视野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2019-02-14王中华刘明源沙赟颖钱佳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

王中华 刘明源 沙赟颖 钱佳

[摘要]通过对泰州市本地五所高校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抽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生态文明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为“美丽中国”视野下,推进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理论思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在“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被提升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而生态文明教育就是实现这一宏伟计划的坚实基础,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美丽中国”的建设成果,这也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美丽中国”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1.1 美丽中国的涵义

“美丽中国”是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的同时,坚持和推进绿色发展。中国之美,包含了生态环境之美、社会发展之美、人文和谐之美,“美丽中国”阐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为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共同发展找到了出路。美丽中国在原有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强调“美丽”,也就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真正实现“金山银山”更是“绿水青山”的中国梦。

1.2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十八大将“美丽中国”作为执政理念提出后,生态文明建设已取得显著的成果,然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多年持续高速经济发展,已为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在缓解压力的同时保持经济增长,这并非朝夕之功,生态文明教育方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持久动力。为了更好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中去。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背景下,培养具有生态文明意识,具备生态文明素养,践行生态文明行为的当代大学生应该是高校的重要责任。

2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本文选取了泰州本地的五所高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500名在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进行了样本抽样,调查的对象涵盖文、理工科的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476份,回收率95.2%。经数据统计与分析,所调查的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如下。

2.1 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

如表1所示,认为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大学生占64.71%,说明大家对身边的环境污染事件和报道是比较关注的。对于经济建设应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这个问题,81.09%的同学表示赞同,只有0.63%表示不同意,可见绝大多数同学都认同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之路。62.39%同意环保应该从我做起,26.89%表示一般,4.62%表示不同意,6.09%表示不清楚,说明大部分大学生知道个人的环保意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仍有部分人认为与己无关,或者个人意识不足以影响全局。

2.2 生态文明知识匮乏

调查显示,58.4%的大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循环经济和绿色发展;仅有0.84%的学生清楚《环境保护法》,53.78%的大学生表示不知道;对于全球主要生态环境问题,35.09%的大学生了解其内容,25.21%表示不知道或没听过;关于垃圾如何分类等环保知识, 28.99%的大学生仅听说过,25.84%不知道,5.88%没听过(见表2)。可见大学生对环保和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还比较浅显,缺乏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的学习。

2.3 生态文明践行能力不足

由表3可知,能阻止公共资源浪费的大学生占32.56%,能够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的大学生有20.38%,会参加环保公益活动的大学生有64.92%,能做到不冲动购物的有34.25%。调查可见,大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生态文明意识,但知易行难,真正能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落实生态文明行为并养成生态文明习惯,还需要持续的教育和培养。

3 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

针对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方面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3.1生態文明理念渗透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师资队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升高校教育工作者的生态文明素养,从而在教学、管理等各层面强化生态文明教育。

首先,教育管理者具有强烈的生态文明意识才能转变工作思路,从上层更新生态文明教育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师队伍,落实到学生工作管理队伍,落实到校园管理队伍以及大学生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

其次,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态文明知识,并转化为多种形式的生态文明教育手段,通过院系活动、主题班会、走访谈话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或直接或潜移默化的生态文明教育。

第三,专业任课教师要在教学目标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理念,通过教学改革,把课程内容与生态文明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生态文明价值观。

3.2 生态文明教育建立课程网络

生态文明教育不是仅设置一两门课程的形式化,而是应该建立课程体系,网络化覆盖大学生的全学习周期。首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就业方向,开设适宜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并选择相应的教材或自编教材,系统化的深入学习生态文明知识。其次,在思政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及主题班会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理念与部分知识,从思想上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第三,在各类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中寻找生态文明教育的契合点,以点带面,培养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的生态文明理念。第四,设置体现生态文明的思政实践课程,开发以生态文明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项目,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第五,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综合考量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运用,渗透生态文明价值观。

3.3以生态文明理念建设校园文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可以事半功倍地提升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首先,以“美丽中国”理论建设“美丽校园”,从课堂建设、班级建设、寝室建设、社团建设等各个角度,让学生亲身参与并感受生态文明建设给校园带来的美好变化。其次,借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发动环保社团、学生会等力量,全方位宣传并引导学生关注和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活动。第三,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校园管理,倡导大学生绿色生活、绿色消费,让生态文明意识常态化。

[参考文献]

[1] 赵凯娜.美丽中国背景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J].科技视界,2018(02):100-101.

[2] 滕永直.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生态意识教育[J].学理论,2019(05):156-157.

[3] 汪传佳.新时代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探析[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27(06):72-75.

[4] 杨函.“美丽中国”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研究[J].才智,2018(26):148.

[5] 吕晓翠.美丽中国视阈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5(17):173-176.

[6] 崔会平.农林院校在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8,24(02):115-118.

[7] 成永军,刘媛媛.“两山”理论视域下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析[J].林产工业,2019,46(06):62-64.

[8] 孟庆艳.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现状与创新路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20):214-216.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美丽中国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范畴越级翻译策略在纪录片字幕翻译中的应用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农村经济“新形态”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