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2-14覃小华毛林俐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3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影响因素

覃小华 毛林俐

[摘要]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与行为对乡村旅游的影响已然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不足、参与意识不够等诸多问题,迫使乡村旅游发展举步维艰。以通江县为例,在充分了解通江县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基础上,分别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促进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影响因素;参与意愿

[中图分类号]F59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中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发展是国家最重视的项目,而乡村旅游发展更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社区居民参与意识不够、参与能力不足,参与乡村旅游受到限制,迫使乡村旅游很难快速发展起来。因此,只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使居民对旅游影响产生认同感,才能提高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积极性,但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识不高,所以在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景区与居民的关系,让居民参与到景区经营、利润共享;加强对居民的教育引导,共建和谐大社区;让居民从中得到实惠,做到互利互赢。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孙羽佳认为只要具备旅游经营者、旅游产品和服务以及不同的吸引物(如村民淳朴的生活方式、自然景观、娱乐活动等),地理范围中所有的非城市旅游都是乡村旅游;唐德荣对重庆市乡村旅游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影响城市游客到乡村旅游意愿的因素除了游客生活形态特征外,还受到乡村旅游主题特征、乡村旅游产品及物有所值等方面的显著影响;底丽萍从旅游消费者视角出发,通过旅游者个人因素、推广因素、资源因素及服务因素作对旅游消费者前往新疆昌吉市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在充分了解通江县乡村旅游中社区居民参与意愿基础上,分别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的因素等方面研究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以期带动当地社区经济,使得通江县乡村旅游能更好、更快地发展,从而促进当地乡村振兴发展。

2 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2.1 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通江县位于四川东北部,处于川陕、楚蜀交界线上,北与陕西省的南镇、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南连平昌,西与巴中、南江二县相依,辖49个乡(镇),524个村,3332个村民小组,31个居委会,全县总面积为4116.58km2,森林覆蓋面积达57.6%。通江县2018年总共人口有73万人,其中有63万人的农村户口;亚热带季风季候,有“一府三乡”(川陕苏区首府,中国红军之乡、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溶洞之乡)的美称。

通江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供了很大的优势。境内有诺水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空山天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诺水洞天省级旅游度假区、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等著名旅游景区景点(见表1)。

2.2 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

2.2.1 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概况。(1)参与旅游开发。社区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中去,但社区居民在参与乡村旅游建设时,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在旅游开发决策中,征求居民的意见,会提升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通江县王坪景区、诺水河景区的有少部分居民已经参与到旅游开发建设中,在旅游规划中提供了珍贵的意见,政府也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纳入了旅游决策。有学者指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保障社区居民的利益,可以更好的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2)开展乡村旅游文化活动。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宣传的方式包括:在节庆期间,社区居民会在酒店、餐饮店、超市、大型活动场所等全面参与的宣传巴食巴适·生态通江,有机茶会·品味通江,神奇银耳·纯净通江,幸福家园·美食通江,富硒茶园·绿色通江,水乡田园·鱼米通江等活动;通江县社区居民响应政府的号召,提高通江县乡村旅游在外的知名度。

(3)开展环境保护工作。通江县社区居民定期开展保护环境的活动,加强乡村旅游建设有序的开发,对景区内新建项目进行严格评估,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避免大面积的植被破坏,保护生态平衡,促进通江县乡村旅游有序持续的发展。

(4)参与乡村经济活动。社区居民通过各种活动和经营形式参与到社区旅游发展中去,满足游客需要的同时,也给自身带来收益,主要以餐饮经营、景区内工作、旅游交通、土特产经营,为自己带来收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成熟,旅游经济活动会越来越多,居民参与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交通环境是游客进入旅游目的地的前提,旅游资源状况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基础要素。社区经济水平限制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档次与层次,目标市场衡量着乡村旅游发展的收益情况。

2.2.2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居民参与的意识不足,政府对乡村旅游过多的干涉权力,居民没有参与机会,使居民长期处于被动。二是由于通江县处于偏远深山地区,基础设施设备落后,交通不便,可进入性差,接待条件差,所以导致了乡村旅游接待服务水平不高。三是通江县整体人才欠缺,乡村旅游管理方面也大量缺人才,管理团队并没有统一和规范,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管也存在很多不足。四是旅游业的发展对通江县社区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生态旅游资源破坏、空气质量下降、植被生长率降低。由于旅游景区利益分配不均,基础条件差,大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的卫生状况差,社区居民利益受到侵害,产生抵制变革的情绪,甚至排斥外来旅游者等行为。

3 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愿及影响

因素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研究思路及方法。本文梳理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分析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愿,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内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来研究对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根据国内外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研究进展,设计调查问卷,对影响因素与社区居民参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本文研究结果,并提出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议。问卷发放采取随机抽样方式,问卷发放后,当场收回,保证问卷质量和回收率,发放问卷的主要对象是景区周围的居民,通过与居民面对面交谈,并现场作答。同时通过与景区周围居民的深度交谈,获取了许多问卷没有涉及到的问题。

3.1.2 数据来源。本文获取数据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问卷共设有23个问题,分为三部分研究。第一部分调查社区居民自身参与因素,第二部分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第三部分调查社区外部环境因素。本次调查地点选择在诺水河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空山天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王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诺水洞天省级旅游度假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景区附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9年1~2月,共发放问卷155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数150份。

3.2 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愿分析

3.2.1 参与意愿分析。本文主要从参与投资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意愿、对外来游客的态度、对农村发展旅游认知等四个方面调查社区居民参与意愿情况,其中愿意参与乡村旅游的占69.33%,愿意投资乡村旅游的占64.67%,愿意外来游客到当地来游玩的占50.67%,赞成发展旅游业的占58.67%。这些数据表明当地一半以上的社区居民目前正在参与乡村旅游,并且大力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还有少部分居民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没有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

3.2.2小结。通江县具有一定旅游资源,但由于位于偏远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交通不便,所以限制了通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经过调查通江县景区附近的居民,由于条件艰苦,知识层面浅薄,但很大部分居民还是愿意参与到乡村旅游中去,希望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带动当地的经济,还有少部分居民没有参与意识是因为能力不足和常年在外工作。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生活环境、文化程度等因素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

3.3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    社区居民自身因素影响分析。(1)年龄。通过调查发现,44岁以下的居民占比90.6%,15~24岁、25~45岁、45~54岁的居民對参与意识较高,55岁以上参与意识相对比较低,这是由于通江县乡村旅游正处于建设中,尤其是离城区近的景区附近的居民参与意愿较强烈,而年纪较大的居民没有精力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因此参与意愿不强。

(2)文化程度。通过对文化程度进行调查发现大专及本科文凭占比38.67%,这部分居民参与意识也很强,希望社区发展的越来越好,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居民对现在的生活已经根深蒂固了,对乡村旅游发展不了解,参与意识不强,这代表文化程度越高,参与意识越强,需要靠乡村旅游来带动他们的经济收入。而有 22.0%的初中、高中及中专学历的居民认同乡村旅游的发展,因为他们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知识渊博,对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的期望。

(3)居住时间。通过对居民的调查发现有68.0%居民都是在本地居住20年以上,这说明居住时间越长,参与意识更强,调查中发现居住时间短的居民有一部分是外来人口,还有一部分是常年在外工作,所以这表明居住时间长的居民都为本地居民且常年生活在本地,需要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

(4)参与能力。居民参与旅游教育培训的次数0次的占47.33%,1-2次占38.67%,参与旅游资源保护工作的有64%,这说明通江县社区居民经常都在做旅游资源保护工作,但是没有参与过对乡村旅游方面的专业知识培训,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不够了解,所以没有参与的意识。

3.3.2社会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分析。(1)经济发展水平。通江县乡村旅游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通江县的经济、环境、交通、基础设施、生活水平都有所变化,有48.7%的居民认为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并没有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方面:居民的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务农,居住条件是村民自己修建的土坯房和瓦房,交通也不方便,景区周围环境卫生没有人打理,这说明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在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改进,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需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完善。

生活水平方面:73.33%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了生活水平,乡村旅游开发前,居民主要经济来源是靠务农,居住条件是村民自己修建的瓦房,交通也不方便,景区周围卫生没有人打理等等,乡村旅游开发后,大部分家庭中都住上新房,家家户户通公路,卫生也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在景区附近还发现,许多居民家都开有自己的农家乐、小卖部、小超市,这说明通江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升了景区附近居民的生活水平并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环境方面:通江县发展乡村旅游对环境产生影响很大。49.33%的居民认为对环境影响非常大,调查中,居民反映固体垃圾污染严重,游客随意遗弃的塑料瓶、果皮纸屑、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的垃圾随处可见,严重的影响了通江县乡村旅游地的环境,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交通方面:50%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善了交通状况,调查中居民说,乡村旅游发展前,到处都是泥泞小路,偏远一点的地方甚至没有通公路,乡村旅游发展后,家家户户通水泥路,游客也逐渐增多了,这说明通江县交通便利离不开乡村旅游的发展。

(2)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比,居民认为环境效益比经济效益更重要的占92%,调查居民反映,乡村旅游的发展会破坏环境、污染空气、不规范的开发、植被破坏等等对当地环境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不希望宁静的乡村生活被打扰,所以通江县应该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发展乡村旅游,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共同发展。

3.3.3社会内部环境因素影响分析。(1)政府政策支持与利益分配。政府政策支持与利益分配方面,调查发现有18.68%的居民回答是从来没有沟通过,62.65%的居民回答说偶尔会和他们商量,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政府也不会及时出面解决,调查中68.48%的居民的回答都是否定的,出现问题时有居民向政府反应,政府也是不闻不问,就算解决也是敷衍了事,这也就使得政府和居民的关系逐渐恶劣;59.92%的居民的回答是没有得到过景区收益分红,政府从来不公开景区的收益利润,具体景区一年总共的收益是多少居民也不知道。所以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利益分配不均,也打击了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的自信心。

(2)旅游企业参与程度。61%居民认为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企业的参与有关系,16.3%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和旅游企业参与没关系,8.3%的居民对这方面不清楚,所以分析得出通江县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离不开旅游企业的参与,旅游企业的参与带动了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更带动了整个通江县的经济发展,那部分否定和不清楚的居民是因为他们常年在外工作,对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不了解。

(3)旅游管理部门形式。对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影响当中,有47.08%的居民认为是政府支持,而36.58%的居民认为是政府把控决策主导地位,说明通江县旅游管理部门形式是在政府的指导、旅游企业实施的情况下发展的;政府是否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部门,10.51%的居民认为政府专门设有管理部门,50.58%的居民认为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部门,39.91%居民不清楚,这说明居民对政府了解的程度不够。调查过程中,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积极性很高,但景区附近的居民有反映与政府之间的矛盾很深,主要因为政府没有发挥充分的作用,有些景区对旅游管理方面不满意,所以导致居民与旅游管理部门分歧很大。

3.3.4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从社区居民自身因素、社区内部环境因素、社区外部环境因素三方面得出结论,在居民自身因素中,文化程度和参与能力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比较大;社区内部环境因素中政府政策支持与利益分配和旅游管理部门形式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比较大,在社区外部环境因素中通江县经济发展水平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较大,通江县社区居民虽然在年龄层次、文化程度、经济状况等条件存在不同,但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都很高。总的来说,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意愿相对较大,由于受外部因素的影响,限制了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动机。

4通江县社区居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建议

通过对通江县景区周围居民的调查及与居民进行访谈得知,虽然居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受益较大,居民通过种植农产品,办农家乐,卖土特产等为自己带来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居民主动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的意识较低,大部分居民有参与意愿,但参与能力不足,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引导。因此,通江县政府需要提高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居民参与的意识,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时出现的问题,具体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社区居民自身层面

(1)提高参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识。文中研究发现文化程度影响着社区居民参与行为,所以需要政府或者文化程度高的人对文化水平低的人进行思想上的熏陶,增加居民的见识,或者让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开发中来,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主人翁意识,驱动提高社区居民主观上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增加这部分居民的参与信心,提高通江县社区居民的参与主动性,以及提高通江县社区居民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2)积极参与旅游相关教育培训。从文章分析中看出,通江县社区居民的文化层次主要集中在初中以上阶段,受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缓慢的限制,政府要对没有参与意识的居民进行全方位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状况使用不同的培训方法,积极引进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扩大乡村旅游管理部门,所以政府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有针对性地为社区居民提供培训机会,规范自身行为,增强信心,满足社区乡村旅游发展的需要。

4.2社区内部环境因素层面

(1)实行规范化管理。政府要实施规范化管理,调整内部管理结构,与旅游企业相互合作,加强对旅游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引导社区居民学习的和培训,让居民参与意识的积极性提高,提升通江县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决策能力,并让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提高社区居民与政府管理部门沟通渠道的畅通性,使通江县社区居民从中得到利益。

(2)完善旅游企业参与方式。旅游企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应该合理规划开发乡村旅游,主动参与到政府所制定的旅游政策法律法规当中去,发挥好旅游工作领导的作用,以保证通江县社区居民的实际利益,制定相应的管理机构保护旅游资源,及时解决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旅游政策时要更为合理,甚至应该让居民参与到制定旅游政策中来,积极采纳社区居民的意见及需求,让居民可以确实的感到通过参与乡村旅游能增加收入。

4.3社区外部环境因素层面

(1)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通江县乡村旅游发展包括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出根据都市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的特定需要,把可持续思想具体运营到参与和管理活动中去,提高通江县社区居民的素质,提高通江县政府、居民、旅游企业、游客的环保意识,保持通江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2)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基础设备设施条件,加强通江县乡村旅游地公共设施与食宿的建设,与交通部门合作,为城市市民游客提供方便,在游客食宿方面注意环境卫生和接待服务卫生标准,并定期进行杀菌消毒,充分调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和社会投资的积極性,开展现代乡村旅游配套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加强对乡村旅游原生态的保护,让通江县乡村旅游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3)创造乡村旅游文化内涵。利用通江县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设计出属于通江县独特的乡村旅游产品,增加游客对特色旅游产品的好感,为喜欢旅游的游客定制专属旅游产品,进一步巩固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利用节假日,开展各种特色乡村旅游主题活动,借助自然风光、乡村文化为通江县创造富有文化内涵的主题乡村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张颖.旅游地居民对乡村旅游影响感知的差异性分析—以南京江宁“五朵金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4(03):25-31.

[2] 孙羽佳.基于居民感知和期望的乡村旅游影响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3] 唐德荣,杨锦秀,刘艺梅.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497位城市游客的调查数据[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47-52.

[4] 底丽萍,邵战林,宋建华.新疆昌吉市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16(01):19-23.

[5] 朱晨慧.邵伯古镇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8.

[6] 周雨.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影响因素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